陈剑

从电影《铁甲威龙》说起

和我一样在1970年代出生的人,大概还记得一部叫做《铁甲威龙》的电影。这是1987年出品的一部以底特律市为背景的科幻片,说的是在不太遥远的未来,底特律经济萧条,犯罪猖獗,毒品泛滥,整个城市由名为OCP的大财团控制。有一天,一个名叫墨菲的新警察,在执行任务时被一伙暴徒暴打致死,OCP的科学家没能救活他的身体,却将他的头脑和机械完美地合二为一。

墨菲成了一个有着人类头脑和机械身体的机械警察!身上配备了各种武器、能应付各种暴力活动的他,成了底特律警察的王牌,警方用他来打击地方上的罪恶,无往不胜。但作为OCP公司一件财产的他,被操纵于利益团体手中。而墨菲仍存有以前的记忆,为了复仇并铲奸除恶,他决定大干一场。

《铁甲威龙》是小制作,当年凭借着130万美元的成本,首映就取得了800多万美元的票房。该片大受欢迎,大约与美国在上世纪80年代犯罪率飙升的背景有关,彼时民众渴望出现这样的英雄。有这样不俗的成绩,好莱坞怎么会放过这棵摇钱树呢?于是在三年之后,续集《铁甲威龙2》毫无悬念地推出了。在续集中,底特律由于财政困难,入不敷出,警员工资备受拖欠,结果所有警察都进行罢工,底特律顿时陷入无政府状态。而机械战警由于不属于工会,而是OCP的公司财产,反倒成了底特律的唯一执法者。

这部续集很有意思的一个细节是,OCP公司为了控制底特律,故意不施加财政援助,以期以最苛刻的条件接管市政府。而贩毒集团为拉拢市长,倒是主动提出十亿美元的紧急注资,条件是合法化毒品并获得垄断销售地位,在利润最大化这一点上,和财团倒是不谋而合。

一语成谶,三十多年后的今天,底特律真的申请破产了,而且差的不是十亿美元,而是180亿美元。当然,背后有没有财团阴谋,估计要由“编著”《货币战争》的宋鸿兵老师之流去考究。产业的衰退、人口的流失,以及房地产税收的大幅减少,都是底特律陷入今天困境的最明显的因素。但深层的原因呢?难道真的仅仅由于汽车业的衰退吗?

工会势力摧毁当地汽车业

底特律位于中西部的密歇根州,地处五大湖水路运输要地。18世纪,底特律依靠地下丰富的煤铁资源和廉价的内河运输推动经济,逐渐成为美国的重工业中心。又因汽车产业勃兴,福特、通用和克莱斯勒三大汽车公司总部齐聚此地,底特律终于发展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汽车之城”。特别是在上世纪初,底特律以奇迹式发展及其对美国经济的引领,成为美国在世界经济中强势崛起的标志性城市。到上世纪50年代的鼎盛期,底特律的城市人口达到185万,居于美国城市第四位。

但是,繁荣的表面下已埋下衰退的种子。很多人都把美国汽车产业的衰退归咎于创新不够。其实,美国汽车产业最大的问题是成本太高,成本高的重要原因是工人工资高。而工人工资高的最重要原因,则是工会组织势力太大。随着劳资纠纷愈趋激烈,联合汽车工会于1930年代成立,劳工激进运动也随之出现。

在美国,工会是极为重要的政治与经济力量。底特律所处的密歇根州,工会势力庞大。工会拥有法定的集体谈判权,有足够的政治和经济力量与资方抗衡。对工人而言,这原本是一件好事。但物极必反:强大的工会使得工人的工资、福利和退休金等越来越高,而资方却很难裁员和降低成本,致使劳动效率大大降低。年复一年,势力强大的工会对资方产生了强大的压力,致使资方不得不把产业移出底特律,搬到工会势力小的州甚至海外,以降低成本,保持竞争力。通用公司还采取了转向投资其他领域(如金融业)的方法去维系汽车产业。

到现在,美国本土的三大汽车公司,只有通用一家还把总部留在底特律中心市区。从外国进入美国的汽车制造商,没有一家把工厂设在底特律,而是选择工会势力较弱的南部田纳西州等地。

底特律的工会难道不知,他们的政策才是最终使得自己受损的原因吗?一直到2008年的金融危机,通用和克莱斯勒面临破产,工会方才做出重大让步,但这样已无法改变底特律衰退的大趋势。要利益集团革自己的命,何其难也!

美国经济学家曼瑟·奥尔森曾经写过一部著作《国家的兴衰》。和一般此类主题研究者不同的是,作者没有过多考虑一个国家的历史、地理和宗教等因素,而从社会利益集团及其影响的角度,对国家的兴衰问题作出解释。因考量的因素比较单一而具有普遍性,他的理论可以用来解释20世纪的很多经济现象。比如,日本和德国为什么会在二战之后迅速崛起,而另外一些战争创伤较小的国家反倒经济增长乏力?他对此的解释是:因为德日两国的统治集团,或者说既得利益者,被战争摧毁得更为彻底,因此经济复苏的阻力也较小。用这一理论来解释底特律的衰退,也不无道理。

同样,中国的改革开放,在前期面临的阻力较小,因为尚无太多既得利益者,大家都可以从改革中获利。但是在时下,如果要进行改革,不但需要提高整体的经济效率,还不可避免地要面临利益的重新分配,某些人的利益会受损。深层改革的压力越大,阻力也越大,但是不改革的社会成本会更加高昂。

美国地方政府的破产机制

其实地方政府的债务困境并非美国独有。按照财政部原部长项怀诚在今年海南博鳌论坛上的说法,中国的地方债估计超过20万亿元,计算下来,约占2012年中国GDP的40%。而美国地方债务仅为4万亿美元(约合23万亿人民币),占其GDP的25%。底特律破产的消息传出之后,不少中国网民的反应就是,为什么中国的地方政府不能破产?其实,由于中国的地方政府并非独立的经济体,而是从属于中央政府,因此,国内地方政府是不可能破产的。实际上地方债务就被整个社会所承担。

政府的破产,不同于个人破产或企业破产清偿(liquidation),而类似企业破产重组(restructuring)。由于不能偿还到期的债务本息,企业可以申请破产重组,由破产法庭组织和债务人的谈判,减免并改组某些债务,同时进行机构和财务调整,如大幅削减福利和退休金,在管理层方面一般也会有残酷的清洗,特权更要大为缩减(2008年三大汽车公司的老总乘坐公司专机到华盛顿去要援助,就被美国媒体骂得狗血淋头)。总而言之,就是要债主相信:留下这只还能下蛋的鸡,比杀鸡取卵要好。同时,由于有着破产机制的约束和威胁,管理层也不可能罔顾民意,为所欲为。

美国和中国的“鬼城”

最后,谈谈美国的“鬼城”和中国的“鬼城”。去年网上曾爆出新闻说,不少底特律的房子都是白菜价,用一双鞋子的价钱就可以买一栋房子。不少中国人纷纷打听,希望到这里来“抄底”。其实,这些房子几乎没有任何投资价值:试问有谁敢在几乎成为“鬼城”的区域居住呢?随着人口进一步减少,对住房的需求也会进一步下降,房价又怎么可能回升呢?

美国的“鬼城”,是产业结构调整、人口迁徙造成的。而中国的“鬼城”,则往往由人为的房地产泡沫造成。据媒体2011年报道,在内蒙古鄂尔多斯,有种说法是平均每户拥有三套房产。如果传言属实,那当地人的住房自有率几乎是100%,而当地的住房空置率则接近66%。也就是说,只有常住人口数量增长200%,且不再新修住房,才能消化掉这么多房子。但凭借鄂尔多斯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恐怕难以吸引大量移民。

而据权威统计数字,截至2012年末,鄂尔多斯常住户籍人口非但没有增加,比2011年末还少了2.1万人。鄂尔多斯的康巴什新区距离老城区25公里,是市政府主持建设的新城,然而那里宽阔的道路和精良的建筑里,至今大多空空荡荡。

如果真是那样,那真是巨大的浪费。美国的“鬼城”毕竟还曾经繁荣过,热闹过,生机勃勃过,即使抚今追昔,也可以感慨一番“繁华往事成云烟”。而面对中国的“鬼城”,恐怕只能客气一句“出师未捷身先死”。

(作者系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凯利商学院金融学及房地产学兼职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