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济南7月30日电(记者叶婧、潘林青)一些高校面临“就业难”的同时,威吓还有不少企业为招不到、留不住大学生而苦恼,陷入“招工难”?

“我们今年想从大学毕业生中招30名-50名管理人员,月薪都是五六千元,但就是一直招不满。”济南万家盛世人力资源公司总经理万忠告诉记者。

相似的境遇,厦门宗粮贸易有限公司经理李振雄也正在遭遇。他告诉记者,公司近5年来招收了16名应届毕业生,就业两年内跳槽离开了12人,最近一直忙于招人,但还是招不到。

“签约率只是反映就业状况的指标之一,但对企业来说,流失率才是最让人忧心的。”前程无忧首席人力资源专家冯丽娟告诉记者,根据历年来的经验,就业的前半年中就会有约18%的毕业生选择跳槽。

“招了应届毕业生进门,最担心的事就是此人能够在公司工作多久,私营、民营企业更是为这样的事情困扰着。”李振雄说,公司组织招聘、培训毕业生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金钱,但毕业生“说走就走”让许多企业的付出成了一场空。

冯丽娟认为,“就业难”的背后,隐藏着用人单位长期处于人才流动状态的囧境,这将对未来的产业升级、经济可持续发展产生不利影响。“这也使企业不敢做人才培养,长远来看将导致整个就业面的不稳定,对未来学生的就业也是不利的。”冯丽娟说。

山东建筑大学就业指导处办公室主任冯兰东认为,一边是“就业难”,一边是企业“招工难”,这说明社会上工作岗位并未完全“饱和”。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上,高校不应只做表面文章,玩些弄虚作假的“数字游戏”,而是应该做些实事,切实帮扶大学毕业生找到工作岗位。

(原标题:“就业难”与“招工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