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哈尔滨7月31日电(记者 许正)一粒稻米,“脱下”的稻壳燃烧成灰可提取白炭黑和活性炭,燃烧产生的蒸汽可发电;一粒稻米,碾碎的米渣可提纯米蛋白和米淀粉,产生的米糠可提炼米糠油,榨油后的米糠粕,再提纯出膳食纤维、卵磷脂、谷维素……

在被誉为“北大仓”的三江平原肥沃黑土地上,一粒稻米从订单、育种、生长,到走上老百姓餐桌的过程,正经受着这样的“裂变”。然而,这条遵循生态循环经济模式打造的最先进的稻米加工产业链条,目前还只是中国食品工业打造全行业“循环经济”产业链上的“星星之火”。

国务院2013年初发布的《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中对食品工业明确提出,要加强节能降耗,推进食品加工副产物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推动食品行业与上下游产业一体化发展,构建食品行业循环经济产业链。

“全面促进中国食品工业行业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发展循环经济绝对是一条好路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研究员周宏春在此间举行的“全国食品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现场会”上做出这样的表述。

与会专家认为,长久以来,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已成为制约中国食品工业发展的掣肘。中国食品工业发展循环经济,让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变废为宝”,实现整个行业的清洁生产,已经成为缓解资源压力、破解环境污染难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经之路。

黑龙江佳木斯益海粮油工业有限公司的年加工水稻能力为36万吨,在未打造循环经济产业链之前,这意味着每年会有6万吨的米糠沦为“废物”。中国东北地区农民习惯将其作为猪饲料或者直接倾倒入土地中,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如今在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之下,益海公司每吨水稻的加工增值达700余元。

中国食品工业行业大量存在的中小企业也将不再是循环经济的“门外汉”。“中国积极扶持食品工业发展循环经济,打造循环生产线的企业可获财税政策支持。对于靠自身 单打独斗 难以打造循环经济产业链的中小企业,我们鼓励其进入园区,让上游的废物变成下游的原料,园区循环经济是中国食品工业发展的方向之一。”周宏春说。

作为国家首批循环经济试点的武汉东西湖区是打造“生态食品工业园区”路上的先行者,更是园区循环经济模式的受益者。东西湖区发改委主任王新刚说:“我们通过吸引中小企业集聚,依照循环经济模式,打造食品产业循环链条,通过副产品精深加工和废物资源再利用,产生了新的经济效应。”

对于老百姓关心的食品安全问题,专家表示,食品行业循环经济链条的源头把控尤为关键。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刘治说:“确保食品安全是食品工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循环经济全产业链的重要一环就在原料的管控上,这要求企业以更加安全、科学的角度进行管理。”

“我们必须认识到,中国食品工业的循环经济发展仍处在起步阶段,但中国食品工业的结构调整和创新转型,离不开循环经济模式的引路。”刘治说。

刘治同时表示,在工信部和发改委的指导下,由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制定的“中国食品工业发展循环经济指导意见”有望在近期出台,“希望总结已有的模式和经验,理顺食品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的路子,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原标题:中国食品工业点燃“循环经济”星星之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