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8月8日电(记者罗沙)暴雨的阴影还未散去,“烧烤模式”又让人直呼“受不了”……近期轮番上阵的极端天气值得所有人警惕。部分气象领域专家8日在京呼吁,随着近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各类气象灾害给城市带来的损失不断增加,我国城市尤其是中小城镇抵御气象灾害的能力建设亟待加强。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院长端义宏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举办的“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中表示,城镇化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方向,同时也给气象灾害的防御带来了新的挑战。城市作为人口密度高度集中的区域,气象灾害处置不当甚至会引发社会危机,影响公共安全。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研究员姜彤介绍,我国大约60%的气象灾害发生在城市和中小城镇。统计显示,1990年以来我国中小城镇气象灾害损失不断增加。

“主要原因是导致气象灾害的因素趋多趋强,包括城市化范围扩大导致极端气候影响范围增加,中小城镇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的落后导致未得到安全保护的暴露区集中,增大在灾害面前的脆弱性。”他说。

“必须认识到在我国城镇化背景下,中小城镇气象灾害的严重性、频发性、长期性和必然性。”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泽椿说,“必须以政府为主导,多部门联动,把抵御气象灾害的能力建设放到城市规划发展和管理的政策框架中。同时依靠科技发展建设中小城镇的气象灾害预警报体系,强化城市防灾减灾系统。”

姜彤提出,必须把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中。“我们正在推动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和管理的有关立法工作,未来的城市建设规划必须先经过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他说。

李泽椿同时表示,各地区对不同灾害的抵御能力不尽相同,城市规划必须根据过去的防灾经验来做。“每个城市都要围绕防御当地普遍可能出现的灾害进行部署,不能光想着事后亡羊补牢。”他说,“政府主导,强调以人为本,长久下去中小城镇的防御能力就会提高。”

(原标题:专家呼吁加强我国中小城镇气象灾害抵御能力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