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8月12日电(记者周婷玉)近年来,我国地震多发。有关专家近日指出,地震不仅带来一瞬间的摧毁,更以记忆方式让民众产生长久的心理痛苦,灾后的心理“余震”救援不容忽视。

数据显示,10%至15%的灾区群众会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障碍。为摸索有效的灾后心理辅导、治疗体制,5年前,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孙学礼牵头了“华西医院危机干预基地汶川灾后重建项目”,项目从灾后心理障碍干预治疗、灾后儿童心理康复救助、受灾群体民众心理卫生状况调查及评估等多个方面进行立项研究。

其中“汶川灾后儿童心理康复救助项目”在4年内对都江堰、北川、彭城等10个学校,共计对2万人进行分层心理干预工作,动态调查灾后未成年人群心理状况;并以学校为基本单元,建立起学校精神卫生社区服务模式;制定学校基层精神卫生服务大纲,编写相关教材内容,完成班主任及基层服务人员培训。

孙学礼表示,“汶川灾后儿童心理康复救助项目”有效推动了灾难心理医学的发展,该项目成果将运用于“雅安市灾后社区民众五级心理卫生服务项目”。

今年4月20日雅安地震发生后,四川省西部精神医学协会牵头的灾后社区民众五级心理卫生服务项目在雅安市芦山、宝兴、雨城三县开展。项目开展的主要内容为:培训社区基层心理卫生人员,完善及建立基层心理卫生工作站,建立社区民众心理健康档案,开展民众心理卫生健康教育活动,成立当地的“社区心理健康指导委员会”。

(原标题:专家:地震灾后心理“余震”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