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海牙8月18日电(记者潘治 洪天牧)由于欧债危机持续蔓延,国内经济低迷,荷兰政府不得不大幅削减开支,2013年的政府文化经费因此缩减了两亿欧元(约合16.3亿元人民币)。而鹿特丹电影节组委会早在去年就已倍感财政压力,在坚持电影节独特宗旨之余力求勤俭办节,多方筹措资金。

“我们对未来几年可能发生的财政困难有着清醒的认识,”鹿特丹国际电影节财务总监扬尼克·斯塔林克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来自政府、资助者与基金会的资金都会有所减少,但我们并未因此过分紧张忧虑。”

鹿特丹国际电影节号称全球最大的电影节之一,不过因为它主要以支持发展中国家的电影人为宗旨,名声并不如柏林、戛纳、威尼斯等电影节那般响亮。自上世纪70年代初创办以来,鹿特丹国际电影节一直努力保持着倡导非主流、前卫与非商业电影的形象,与市场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因此其资金运作也就越发困难。

“作为世界众多电影节中的一个,我们的特别之处主要在于我们毫不妥协的影片选择规范,我们只放映我们觉得有意思的电影,”电影节负责人鲁特格·沃尔夫松如是说,“我们很注意培养电影制作人,并且资助他们。”

对独特品味的坚持,让鹿特丹电影节的财政压力越来越大。为此,电影节一方面想方设法削减开支、勤俭办节,另一方面开动思路,开始多方筹措资金。

记者在采访中注意到,这个电影节没有什么大牌明星,自然就减少了许多天价出场费;电影节根据需要临时在周边地区租用影院播放影片,没有过多花哨的搭建、展示;在影院大厅里,设置专门柜台销售一些经典影片的DVD等,以谋求一些收入等等。

同时,在荷兰政府削减经费的情况下,电影节拓宽资金来源,转而寻求欧盟的资助,电影节的部分资金由欧盟支付。

而在筹集资金的各种尝试中,鹿特丹国际电影节最新颖又有效的一个思路是尽可能多地发动观众,向来看电影的观众募捐。

“我们是一个支持电影人的电影节,来看我们电影的观众也深深了解这一点,”斯塔林克说,“所以我们能够说服他们来为我们捐款,得到这些捐款后,我们又可以资助电影人。”

“我们开展了电话筹款行动。这对于一个文化机构来说真是很稀奇。或许我们习惯于接到推销某某杂志的电话,但是一个文化机构给你打电话,那可是个新鲜事。所以对我们而言,这也是一种新的尝试。但是我们获得了意想不到的好效果,”斯塔林克说,“当然,也有那种不予理会的人。但是更多的人说,你们给我打电话真是太好了。因为我知道你们的电影节很棒,我理解你们需要资助,我也愿意帮助你们。”

据悉,在2012年电影节期间,组委会通过电话筹款从观众那里募捐到3万多欧元(约合24.4万元人民币),为电影节顺利举行作出了贡献。

斯塔林克坦承,由于整体财政状况不佳,经费减少,电影节近年来对发展中国家电影人所给予的资助也相应减少,“但是我们的追求不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