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南京8月19日电(记者 陈刚)退渔还湖、生态修复,规划面积4.6平方公里的苏州太湖国家湿地公园已成为原生态的自然景观区。近年来,江苏省致力于苏南太湖流域生态治理,恢复太湖山清水秀的自然风貌,5年间已恢复湿地10万多亩、完成综合治理封育造林45.46万亩。

苏州太湖国家湿地公园不是孤例。据江苏省林业局统计,苏南太湖流域已建成省级以上湿地公园17处,其中国家湿地公园8处,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约25万亩。这些湿地公园不但保护了天然湿地,更通过湿地恢复扩大了湿地面积,丰富湿地资源和景观。自2008年至去年底,江苏省太湖水环境综合治理专项先后实施湿地保护与恢复项目5期72个,恢复湿地约10.3万亩。

同时,至今年上半年,苏南太湖流域共完成封育造林45.46万亩,环太湖1公里和主要入湖河道两侧生态隔离带共计造林6.94万亩。以生态修复为目标的矿山宕口治理工作也在苏南地区广泛开展,据江苏省国土资源厅统计,通过生态复绿、开采修复、废弃地复垦等多种形式的综合治理,“十二五”以来已累计实施关闭采石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73个、治理宕口170个、治理总面积达1374.46万平方米。

江苏省环保厅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大力开展生态修复,太湖流域已累计建成生态拦截系统300多万平方米,控制性种养水生植物面积8.7万亩。太湖流域还深入开展了控源截污及长效治理工作,全面禁止化学制浆造纸等6类重污染项目上马、提高化工项目环保准入门槛、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环保部门始终保持着太湖流域环境执法高压态势,每年出动执法人员超过20万人次,检查企业超过10万家。

至2012年,太湖湖体水质明显改善,高锰酸盐、氨氮、总磷、总氮等4项主要污染物浓度较2007年分别下降17.8%、75.8%、37.6%、22.4%,15条主要入湖河流基本消除劣Ⅴ类,劣Ⅴ类河流数较2007年减少9条。太湖蓝藻最大聚集面积从2007年的1050平方公里波动下降至2012年度的612平方公里。

持续的保护与修复有望进一步改善太湖流域生态环境。当下,苏州东山东太湖湿地恢复一期工程等18个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正在开展,年内将恢复湿地万亩以上;苏南5市今年全年计划新增17万亩造林面积;23个、面积达281万平方米的京沪高铁沿线苏南矿山宕口项目将于年内治理完成。相关制度保障也在逐步强化,以湿地保护为例,《江苏省湿地保护条例》已起草完成,并列入2013年省人大立法调研项目;苏州已出台市级湿地保护条例,今年将投入7380万元用于湿地生态补偿,南京也在积极推动《南京市湿地保护条例》的出台。

(原标题:为了太湖山清水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