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太原8月23日电(记者王菲菲)“看到了不同的风景,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爱,更将我们的爱心送到了远方。”山西大学自行车协会成员陈宇宏刚刚结束暑期公益骑行,路上的点点滴滴令他难忘和感动。

让大学生在志愿服务中了解社会、锻炼自己,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在当前大学生思想多元的形势下,山西以大学生志愿服务为抓手,通过强化思想政治教师队伍建设、创新工作载体等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今年暑期,山西大学校团委和自行车协会联合举办了“公益骑行”暑期志愿服务活动。20多名大学生历时1个多月,骑到陕西、青海等地,筹集善款1960元,用这些钱买了学习用品寄给了四川雅安荥经县大田坝乡中心小学的孩子们。

“虽然善款不多,收获却不少。锻炼了自己,更加深了对祖国的热爱。”马上要升入大二的陈宇宏决定要参军入伍,实现自己保家卫国的理想。

“志愿服务让大学生们在帮助别人中升华了自己,提高了思想政治素质。”山西省教育厅思想政治教育处处长师东海这样说。据了解,为使大学生志愿服务常态化,制度化,山西省委宣传部、文明办和教育厅等部门日前联合发起建立了山西青年师生志愿服务基地,首批已有65个基地挂牌。

志愿者服务只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方面。师东海说,高校思政工作的关键是教师队伍素质。为此,山西建立了思政课教师全员轮训制度,每年至少培训两门课的骨干教师,同时还在省外建立培训基地,目前已与湖南大学签订协议。

“这次的外出培训不仅提高了教学和理论水平,更重要的是在革命圣地接受了红色文化的熏陶。”今年5月份在湖南大学参加培训的太原师范学院老师梁建军说,在以后的讲课中,会将自己的所思所感带给学生,让他们接受的不再只是干巴巴的理论,而是饱含真情实感的内容。

为了使课程设置更具有贴近性,内容更加科学丰富,山西省教育部门创新载体,建设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管理平台,平台上有四门本科思政课程的资源包,里面含有图片、视频、文字等生动丰富的内容,老师和学生都可以通过这一平台获取相应资源。

不少高校思政老师也在创新授课方式。太原师范学院王先峰教授以抗美援朝战争为切入点,运用文字、图片、视频、音乐等多媒体方式,让思想政治课更加生动感人,给人启迪。

师东海认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除了要进行理论课程的教授外,平时对学生的服务和管理也尤为重要,以学生的需求为本,切实解决好他们关心的问题。为此,山西在全省20个高校建立了大学生思想状况观测系统。“可以及时了解大学生们的所思所想,为高校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和决策提供指导。”师东海说。(完)

(原标题:山西高校创新机制让思想政治教育“润物细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