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21世纪教育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在家上学研究报告(2013)》显示,如今,中国大陆约有1.8万学生“叛逃”学校,选择“在家上学”。此消息一出,再次引发各方热议。

——话题缘起:“1.8万学生在家上学”引热议——

21世纪教育研究院日前发布的《中国在家 上 学 研 究 报 告(2013)》显示,在中国大陆约有1.8万学生“叛逃”学校,选择在家上学,这些在家上学的孩子主要处于小学阶段,大多是家长不认同学校的教育理念。 [详细]

——各方观点——

》》》支持个性?

·让孩子“在家上学”多因理念“不同路”

近日,21世纪教育研究院发布《中国在家上学研究报告(2013)》,分析我国“在家上学”的发展现状,并称在中国内地约有1.8万学生“叛逃”学校,选择“在家上学”,多集中在广东、浙江和北京等经济较发达地区。记者了解到,在深圳也有这样一批家长选择这种方式来教育孩子,不过相比较于一些其他城市,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详细]

·不必过度阐释

当前学校教育确有不少问题,但1.8万名中小学生选择在家上学,这并不足以成为批评学校教育的论据,或者说,对1.8万名学生在家上学实在不必大惊小怪,更不要过度阐释。 [详细]

》》》反对冒险?

·与其“在家上学”不如“四海为家”

曾有教育家评论我们的基础教育,乃是世界最棒。郑渊洁不可复制,家庭私塾更加没有借鉴性,我们不要妄自菲薄,最后邯郸学步。对大部分人来说,在接受现有学校教育同时,推动教育制度的变革更重要。与其临渊羡“在家上学”,不如退而求“教育公平”——保障广义上的公共教育资源才最为紧要。 [详细]

·“在家上学”是高风险的“拼爹”教育

对大部分人来说,在接受现有学校教育同时,推动教育制度的变革更重要。与其临渊羡慕“在家上学”,不如退而追求教育公平。否则,社会一窝蜂地追求小众教育,主动放弃公共教育资源的保障,一旦拼爹不成功就会倾家荡产。 [详细]

·是一种理想洁癖

社会有尘埃飘落,也有风轻云淡,美好和不美好的事情都是存在的,一个完全阳春白雪的世界只会出现在梦里,因为和自己的理念和想象有差距,就把孩子禁锢在一方家庭的小天地里,显现出的是家长的“洁癖”。谁也不能生活在真空里,只有我们走进了社会的大舞台之中,孩子才能更好成长。走不出自我营造的桃花源,就无法在风雨里飞翔....... [详细]

·是把孩子当小白鼠

尊重孩子的个性,的确是教育需要改进与改良的地方,但这是可以探索的,在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与大众的共识之前,就把自己的孩子当小白鼠一样去做教育创新方面的尝试,的确是不慎妥当的。成功了自然是一荣俱荣,但失败了则一损俱损,而更大的悲剧还是,做一个实验失败了还可以重来,教育一个孩子失败了,是没有“重来路”的。 [详细]

——关于“在家上学”你了解多少?——

·别把“在家上学”想得太好

我们不能沉湎于道德幻觉,将“在家上学”想象得过于美好。一方面,要尊重家长自由选择的权利,尊重教育路径多元化;另一方面,要将“在家上学”及时地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进程,消除一些潜在的风险与问题,最大限度地帮助孩子们成长成才。 [详细]

·在家上学的弊端你了解吗?

调查显示,大家对在家上学未来走向的态度是:48.60%的人保持乐观,39.6%的人持谨慎的态度,6.15%的人不乐观。所以,我们不能把“在家上学”想象得过于美好。将“在家上学”及时地纳入制度化、规范化,消除一些潜在的风险与问题,最大限度地帮助孩子们成长成才。 [详细]

——到底什么样的孩子适合“在家上学”?——

·“在家上学”并不适合所有孩子

“在家上学”的成本较高,并且并不是所有孩子都适合“在家上学”,家长和老师应根据孩子的特点和家庭的实际情况来评估,切勿跟风。 [详细]

·任何一种单一的教育形式都无法满足孩子的全面需要

“我们认为社会需要,我就要给你什么,你就要接受什么”的思维。任何一种单一的教育形式都无法满足一个儿童、一个学生成长的全面需要。没有人能够知道一个孩子到底需要多少东西,也无法提供给他所有教育的类型。教育必须是多样化的,就像吃东西,吃多元复杂的会好一点。 [详细]

·教育最重要的功能是人的自我发现

其实教育最重要的功能是人的自我发现,发现我自己能做什么!这种新的教育制度的出现的确有它的价值、合理性和必然性。” [详细]

·对孩子来说,家庭教育只是人生的一部分

对一个孩子来说,家庭教育只是人生的一部分,还需要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有力补充。一者,学校的教育固然单调机械、缺乏以儿童为中心的因材施教,但不可否认学校的教育更加系统化。二者,“在家上学”也不是完美无缺的,它会使孩子局限在家庭的小圈子,不利于社会交往,而且随意性强,缺少相应的监督。这都是“在家上学”不得不面临的挑战。因此家庭教育不可能替代学校教育成为主流。[详细]

(原标题:“在家上学”是叛离还是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