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南华早报》网站8月26日文章】题:把中国经济改革的拼图拼起来(作者汇丰银行人民币业务发展亚太区主管何嘉仪)

尽管当前在经济遭遇顶头风,中国当局仍在继续加快金融改革步伐。最近出台的一系列放宽限制的措施不仅将有利于其货币融入全球经济,而且为国内长期增长创造了条件。

人民币国际化是诸多媒体报道的重要新闻,但这只是规模更大也更加错综复杂的经济改革拼图中的一部分。

在工业化的第一阶段,由于廉价劳动力的相对优势让做出投资决定相对简单,基本上由国家控制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中国来说很管用。然而,这种成功也产生了复杂性。

当劳动力过剩变成了劳动力短缺,人们对中国是否过了所谓的“刘易斯拐点”争论很大,不过显而易见的是劳动力变得日趋昂贵;基础设施投资的边际效应在不断下降;未来的增长必须来自生产力的提高,而提高生产力几乎不可能。历届政府未能抓住这一要害问题。

应该称赞新政府抓住了这个问题,而且认识到将更多的市场因素引入经济———尤其是金融部门———对于推动长期增长非常关键,尽管需要付出短期内经济放慢的代价。

6月份流动性短缺,一时间隔夜银行间拆借利率飙升超过25%,而最近象征性的举措———废除借贷利率下限,都是银行需要加强风险管理的明显信号:国内金融部门能够依仗国家担保的日子屈指可数。

更大改革计划的前沿是人民币国际化,这个过程分三个阶段,首先将其确立为全球贸易结算货币,其次成为全球投资货币,而最终成为全球储备货币。

这听起来基本上是个相对简单的过程,人民币独特性降低,越来越像其他全球货币,但是在实践中其后果将波及中国经济的每个角落并最终将影响到全世界。

人民币改变全球经济的潜力是显而易见的。4年前中国就开始急于放宽将人民币用于贸易结算的限制,去年用于贸易结算的人民币约为4220亿美元,占中国贸易总额的12%,我们估计到2015年将增加到30%,使之成为欧元和美元之后的世界第三大结算货币。

人民币作为投资货币的作用也在不断上升,不过受进入大陆货币市场的限制和离岸缺乏深度的制约。中国人民银行扩大了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制度及其以人民币计价的姊妹制度,这些制度规定了国际投资者进入国内市场的限额。不过,如果当前的很多资本控制不取消,人民币就不会充分发挥其全球潜力。

(未经《参考消息》授权,任何单位、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中国小城市房地产过剩堪忧

金正恩发表“先军节”谈话 朝军方称不希望发生战争

德媒爆料:美国窃听联合国

朝鲜称瑞士禁售滑雪设备“卑劣”

“金砖之父”奥尼尔称“金砖国家”仅中国名副其实

美防长东南亚之行冲着南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