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福州9月1日电(记者刘旸)《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自10月1日起正式实施。关于新法对国庆假期旅游市场影响的猜测与担心甚嚣尘上,许多线路价格日益看涨。新法或将改变旅行团的盈利模式和游客的消费结构,从长远来讲,有利于改变人们对旅游行为的理解和认知,使旅游市场更加规范,让旅游生态更加文明。

《旅游法》一纸“限购令”意味着“超低团费+强迫购物”的旅行团模式走到了终点。原本隐性的购物支出不得不晒在阳光下,使“分段消费”变成了“一次结账”,催生旅游线路团费的猛涨。分析人士指出,这种可预见的增长流于表面,游客的整体实际支出变动不大。

新法在旅行消费结构上有着明确的导向,大幅挤压购物支出的比例,将消费引导到门票、酒店、餐饮、民俗文化活动等项目上来。旅行文化正期待一次从“观光购物”到“深度自助”的变革,从满足购买特产的物质需求到休闲体验的心理需求的变革。如果能实现这种变革,中国旅行者将不再以“血拼狂人”的暴发户形象出现在世界各地的名胜景区。

时下,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在国内景区屡见不鲜,尤其是在境外的“窘态百出”更被贴上了“中国特色”的标签,影响了中国人的海外形象。这和多年来粗糙肤浅和流于形式的旅行习惯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一个健康有序的旅游生态需要人们改善现有的旅行模式,共同规范行为,呵护旅游文明。《旅游法》是对旅游市场所有主体责任方的行为约束。规范旅行社的组织活动,旨在改善旅游市场环境;对游客提出行为要求,是为了引导健康合理的旅行方式。

曾几何时,游客被“零团费”诱惑,参与“走马观花,到此一游”的观光团,被戏谑为“上车睡觉、下车撒尿、到了景点、购物拍照”。这种单调乏味的方式如何给游客带来身心的愉悦呢?旅行的意义在“购物模式”大行其道的冲击下逐渐变得浮躁和狭隘。

当人们不必疲于购物时,才会重新珍惜旅行中那些曾被忽略的瞬间。既然团费变得昂贵,为什么不选择更加自由从容的“自助游”呢?既然旅行变得从容,为什么不选择更加融入当地风俗文化的“深度游”呢?当疗养休闲真的变得“养人和闲适”,当游客对当地特色人文历史培养出了亲近的体验感受,旅游才真正回归精神文化活动的本质。

(原标题:新《旅游法》能否让旅游从此变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