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9月3日电(“新华视点”记者赵仁伟、陆文军、倪元锦、李有超)连日来,一些城市收取机动车“拥堵费”的呼声再起,特别是北京研究制定相关政策的消息,引起了社会舆论的高度关注。

分析人士指出,“收费治堵”在不少国家取得了明显成效,这一政策能否“洋为中用”?首先需要面对的是公车和公交问题。

治理城市拥堵,公车首当其冲

近年来,公车数量增加给城市交通带来了很大冲击。据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估算,中国全口径公车总数可能超过400万辆,“即使一个西部不发达地区的小县城,公车可能也有几百辆,如此膨胀的速度,再多的道路资源也不够。”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某央企的一辆公车,一年时间跑了近10万公里。“有时候一天跑三四百公里,比出租车都多,反正都是公家报销,使用者也不心疼钱,进进出出都用车,公事私事分不清。”驾驶员告诉记者。

据分析,公车改革如果不推进,大量公车依然消耗公帑、畅行无阻,收取“拥堵费”的抑制作用很有限,不仅影响了私家车同行的公平性,也会减少治堵措施的效果。

对于即将到来的“拥堵费”政策,各方意见不一。支持者认为这符合市场化治堵原则,谁占用道路资源就需要付出成本。

但反对者认为,该开车的人还得开车,收费并不能有效减少汽车使用,只会增加消费者负担。

一位车主表示,现行的停车收费比较混乱,有人收钱却没人管理,“停车收费问题都没弄好,又要收拥堵费,实在不合理。”

“拥堵费不能想收就收。”律师刘家辉说,“收来的钱是否用于治堵,还是借治堵进行收费敛财?”

摇号指标下降,公交能否跟上?

据了解,北京为了控制机动车保有量,明年起小客车摇号指标将下降。

“我都等了两年多了,现在看希望越来越渺茫。”听到这一消息,北京市民王洋十分失望。

2013年6月份购车摇号数据显示,个人申请者已超153万人,中签率约为1:83,也就是说83个人中才有一人中签。

到今年7月,北京机动车保有量已达535万辆,总量控制势在必行。“控制总量大家能理解,但是需要提供方便的公交服务。”刘家辉说。

公交优先问题亟待解决。同济大学交通工程系主任杨晓光认为,必须从城市规划、道路设置、公交服务等方面全方位改进,提供真正便利快捷的公交,让出行者减少开车的必须性。

事实上,我国许多城市的规划不合理,“摊大饼”的发展模式,导致公共交通无论如何发展,都难以满足热点交通需求,供需矛盾越来越大,今后必须考虑到规划与公交优先,才能缓解拥堵问题。

杨晓光说,大力发展轨道交通是解决城市公交的真正出路,包括北京、上海都提出了800公里以上的地铁规划,但建设难度和成本也在不断上升。

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发展公司首席分析师贾新光认为,在东京,地铁出行率达80%,北京离这个目标还很远,必须加快地铁路网建设。

实施限行政策,损失如何补偿?

北京市提出,2013年底前研究完善并出台小客车分区域、分时段限行相关政策,力争2014年实施。

北京市交通委委员容军解释说,目前采取的高峰时段区域限行交通管理措施,对于缓解交通拥堵和改善空气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下一步,将全面评估该措施的实施效果,研究完善和调整现行政策的具体措施。

据北京环保部门测算,每日停驶机动车90万辆,污染物总量每日减少168吨。北京市环保局机动车排放管理处处长李昆生说,控制机动车使用是特大城市控制污染的必要之举,比如首尔机动车拥有量达700万辆,但人们主要靠公交出行。

专家认为,简单地限行政策加重了公民出行的不便,也侵犯了消费者的权益。“通过行政措施限行,相当于限制了公民财产权的使用,是不合理的,应该进行补偿,体现公平。”刘家辉说。

环保部门表示,机动车排放是北京市第二大污染源,其排放的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约占全市排放总量的58%、40%,其形成的PM2.5约占PM2.5来源的22.2%。

“治理机动车排污,重点应该是出租车、公交车、大客车。”贾新光说,一辆大货车相当于上百辆小车的污染排放,应该抓紧对货车执行国五排放标准。

一位姓刘的车主告诉记者,每年车检时,监测站附近有一些“黄牛”,只要交三五百元,对方就可保证检测过关。

中国环境科学院专家岳欣说:“单车污染物不合格的车排放有可能是合格车的几十倍。要采取严格的技术手段和惩罚措施,确保尾气监测不走过场。”

(原标题:新华视点:公车·公交·公平——城市“拥堵费”问题追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