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5日,即上周四,广西8月产销数据姗然而至:截止2013年8月31日,广西全区累计销糖751.6万吨,同比增加146.6万吨,增幅24%;产销率94.95%,同比增加7.75个百分点,8月底广西区库存为40万吨。截至8月底全国累计销售食糖1194.58万吨(上制糖期同期982.21万吨),累计销糖率91.41%(上制糖期同期85.28%),截至8月末全国工业库存为122.26万吨。个别销售进度较快的地区如广东,截止8月末期末库存仅为1万余吨。一时间“天下无糖”担忧之声再起,本周五南宁现货报价大幅上调80元/吨,各销区如西南、中南及华东地区部分地区报价均出现不同幅度的上涨。那么本次上涨是否能够延续下去,给2012/13榨季一个完美的翘尾行情呢?通过分析我们发现,本次价格的上涨存在诸多隐忧。

首先,产销数据貌似乐观,实则喜忧参半。

截至8月末,全国销糖率虽然同比提高了6.13个百分点,较5年平均水平增加了2.3个百分点。但是乐观的产销数据后面隐藏着8月份实际销量较低的利空因素,8月份全国销糖量仅为78万吨,不仅低于去年同期的118万吨,也低于5年平均水平的107.2万吨。究其原因,除了今年双节“三公”消费热潮的萎缩,进口糖对市场的占有,也是相当重要的部分。

其次,全国工业库存量确实偏低,但是国库存量巨大。

8月末库存112万吨,不仅低于去年同期169万吨的水平,也低于134.24的过去5年平均水平,不过工业库存较低的前提是本年度国储收购数量较大,目前国库中有570万吨左右的库存。由于价格一直保持极其低迷态势,因此国库中所存成品糖一直没有合适轮出机会。为了使库中存货不对市场造成致命打击,甚至不惜取消国库中白砂糖的保质期制度才得以将价格维持在目前水平。如果市场出现现货短缺的情况,那么庞大的国库将终于有喘息轮出以增加下榨季调控能力的机会。因此货源短缺这个问题基本上不存在。

第三,内外盘价差使得进口行为活跃,进口糖对国内价格产生严重压制。

目前我国的配额内进口与外盘价格已经连续10个月保持在700-1100左右的高价差,使得进口糖利润丰厚,配额外进口糖也大量涌入。我国原糖炼制产能已经从2010年的300万吨,扩张到了目前的700万吨以上,其中山东地区扩张速度尤其迅速。2012年,山东省进口原糖159万吨,占当年进口数量的42.4%,其中私营企业进口食糖106.3万吨,增加6.3倍;2013年1-7月,山东省仍是我国食糖进口第一大省,共进口糖57.2万吨,占我国食糖进口总量的32.3%。山东,已经俨然成为我国白糖的又一大新“产区”,仅山东日照某大型原糖加工企业,在今年新增了120万吨新生产线之后,产能达到了240万吨,一家企业的产能就已经超过了云南省的年产量。在内外价差合适的时候,这些原糖加工产能将快速的加工出大量成品糖供应市场。这就是我们看到本周五多地现货市场报价上调而山东地区仍旧现货保持平稳的重要原因。

第四、8月进口数据公开之前,资金借机推升价格。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之内,白糖上有国库天量库存及进口糖压制,下有成本支撑,区间特征明显,且近期波幅有收窄迹象,市场参与资金已经形成了借数据、政策等契机引发市场波动的操作习惯。在8月份进口数据迹象公布前夕,适逢8月产销数据较为乐观,因此给了资金退高价格的机会。据巴西外贸代理商数据显示,8月份巴西出口至中国糖数量将达到50万吨,这个数据对市场将是一个较为沉重的打压,因此在进口数据出台之前,能够将价格推升至偏高位置,符合市场参与者的共同利益。然而随着价格的拉升,套期保值资金也开始看到了令他们满意的价位,开始逐步入场抛空。在周五价格放量拉升过程中,我们看到,数据貌似利好,技术突破,符合很多目前对白糖市场了解不慎透彻的资金的入场标准,且随着价格拉升,吸引了更多的投机资金入场,而保值盘借机大量增持空头。从盘后持仓中我们可以看出,主力空头增持约5.1万手,而主力多头仅增持2.7万手。当日价格虽然尾盘快速拉升至5167收盘,但是全天结算价仅为5116,上涨中存在较大虚值部分,值得关注。

因此,虽然周五有表现不错的产销数据,周五外盘也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上涨,但是内盘的上涨存在较多隐忧,我们不排除本周一价格仍旧有技术上继续上冲的惯性,但是我们认为今年4-5月份价格运行的交易密集区一带存在严重的压制,技术上跟随做多的投资者需要重点关注风险情况,谨防价格在空头的打压下快速回落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