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首席评论员 沈彬

在共和国第29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昨日看望了大连第二十中学新疆班师生,并与大连市支援西部地区及西部在大连进修的教师座谈。李克强强调指出,要让东部教育资源相对丰富地方支援中西部,使教育事业在发展中更加公平;要守住底线,让每个孩子都能接受义务教育,一个都不能少。

李总理利用教师节的机会,谈起了教育公平问题,体现了决策层对于教育公平问题的关切。事实上,在我国当下,教育与公平有着天然联系,甚至很多时候是“合二为一”的问题。

党的十七大报告就已提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贯穿着人的一生,是一个人事业的基础。只有教育起跑线公平了,个体才有充分的机会通过努力改变自身命运。教育是寒门子弟、弱势群体上升的有效路径,是缩小社会贫富差距、实现社会稳定的重要机制。如果教育不公平,就可能导致贫困的代际遗传以及社会层级的固化。

就我国现实而言,教育资源分配失衡体现在东西部差距、城乡差距等多个方面。

首先是教育资源的地域分布严重失衡。李克强总理在大连与教师座谈时表示,教育的公平性需要国家教育资源向西部倾斜,国家不仅要保证义务教育,还要发展职业教育,在西部建立可与东部相媲美的学校。他强调,只有教育公平了,才能解决国家的城乡差距、区域差距,中国的经济才能平衡,发展才能平衡。

所以,东部地区通过多种形式支援西部地方教育意义重大。以上海来说,选派优秀教师赴新疆、云南等地的贫困边远地区支教,并接受这些地区的校长、教师来沪培训交流,多年来一直是上海的一项重要工作。9月9日,早报在“上海对口支援西部”系列报道中,详细讲述了上海九亭中学副校长殷壮求援建西藏定日县中学三年的感人故事。

其次,教育不公还体现在城乡差别上。不少地方的优质教育资源正集中到少数学校,形成“一中现象”,而农村学校却日益凋敝,导致农村孩子的入学率、升学率远低于城市,农村孩子越来越考不过城里孩子。此外,如果农村孩子仅考进一所“一般大学”,未来就业也难有保障。所以,农村考生放弃高考背后的问题是:农村子弟的向上通道越来越窄,农村孩子不愿跃“龙门”。在这方面,政府必须施加有形之手,扭转城乡之间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公。

具体到本地,上海作为一线城市、人口导入地区,还承担着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公平的责任。上海是第一个用正规学校取代“农民工子弟学校”的超大型城市。据统计,上海50万外来务工子女中,有74%免费就读于公办小学,另26%落脚在政府委托的民办小学。2008年至2012年间,上海市、区财政共投入10余亿元补贴这些民办小学;每年政府向民办学校购买13万个免费义务教育学位,解决外来务工随迁子女就学难题。

就上海来说,教育公平还意味着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公立学校教育资源分配均衡,才能减轻基于学校质量差别产生的“学区房”等一系列问题。

正视问题才能解决问题。促进教育公平,必须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小而言之,就是解决学前“入园难”、小学“择校难”问题;大而言之,就是解决教育资源在东西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分布不均衡,促进我国的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公平”早已写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公平的主要责任在政府”,由此必须要落实各级政府的教育财政投入,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以建设覆盖城乡的公平的公共教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