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财经9月12日讯 2013年夏季达沃斯论坛9月11日-13日在大连召开,中国进出口银行董事长李若谷在“走向全球化的中国”分论坛上表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时候要考虑到文化的差异,另外,他认为,中国政府对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支持力度也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在金融安排、税收方面,法律方面等等的支持,特别是法律方面,中国的很多企业对国外的法律,很多地方大家都用英国法,英国的判例法非常困难,你要想了解它,必须有专业律师,专业的律所帮助你,但是中国企业对这些方面的了解都还不够。

文字实录:

第一位先问一下苏博士,你所观测到的现象,中国资本和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当中,在你看来中国企业在国际化的过程当中,是不是有这么一个现象,他们特别容易首先去看他们所占有的资源,认为资源足够了,就应该尽快的去国际化。同时他们在国际化的过程当中,中国的对外并购当中,资源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量点,相当部分的并购和投资也集中在资源领域,这是不是一个接下来可以长期持续的投资和并购的逻辑,想听听您的见解。

苏里达:

我们都知道中国的投资增长是非常快速的,而且是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对于接受投资国来说,现在的问题是这些公司怎么样能够在国外成功,我只是一些估计,我觉得一般来讲,他们在国外运营是比较困难的,所以说出国门之后,必须要有一个竞争优势,有了竞争优势的时候,你也必须要有一些相应的能力,这种能力能够使你适应不同的环境,不论是你在当地的环境中可能不是一个内部人士,是一个外部人士,这种情况下要面临这种挑战,要解决这种挑战,所有走出国门的人都会遇到。我们知道中国很多的行业,尤其是对于国有企业来说,他们现在的经营环境不一样了,而且他们的竞争优势,学术界叫做关注于地理区位的,这种地理区位更多在中国之内是可以的,有政府的支持等等规章制度和国外都是不一样的。

第二点,当你要适应不同环境的时候,一定要有一些专业管理方面的专长,这种情况下,很多的中国公司事实上并不是非常擅长。包括国际管理方面的专长,是不是他们有国外工作的经验,尤其是高层管理人员。这里我得出两个结论,当你出国的时候,应该慢慢的走,应该慢慢的去,而不要太大胆了,不要太草率,应该一步步走,一步步学习。你刚才提到一些资源,我觉得不应该讲资源,更多的应该讲能力,因为你要投资于国外的时候,实际上是对管理的一个巨大的挑战,不是管钱的事情。

主持人:

我相信李行长这边应该是最了解情况的,是不是可以给我们一些重要的数字和趋势的分析,另外中国的企业应该走得慢一点,不要跑得太快,快了容易摔跤,你感觉有没有这样特别容易引起摔跤的惨痛的经历。

李若谷

我也很赞同苏教授刚才提到的几点,关键问题是中国经济的发展你想慢下来,中国加入世界经济体系以后,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快,中国海外投资也会增长的很快,中国的产品对世界的影响是巨大的,对世界贸易格局的影响也是最大的,现在关键问题是我们现在所实行的贸易格局,投资环境,大多数规则都是在五六十年以前制定的,而五六十年以前,主要是现在的发达体对外的投资,对外的贸易占主导作用,从现在开始,已经不是过去那种发达国家占主导的环境了,已经变成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和其他的一些国家来占主导作用,如果规则不变的话,就难以促进世界经济和贸易的发展,你老想守着过去过了时的东西,那是不行的,在发达国家,贸易非常强势的时候,要打开大门,公平贸易,机会均等,自由贸易,现在不能自由贸易了,要保护,有很多条件,劳工条件,环保条件,都变成了新的贸易的一种新的规则,这种规则可能对很多发展中国家并不适用,因为发展的条件并不一样。

刚才苏教授讲到,中国的企业和海外的环境,和当地的企业、民族、文化融合度非常低。举一个例子来说,我曾经去过非洲40个国家,我想我多多少少有一些发言权,我去的中国企业大多数是自己再一个地方,成立一个总部,盖一点房子,在这个环境中工作、生活,很少和当地人有很多交集,企业的宣传,广告这些方面都是不到位的,因此很多当地企业对中国企业在那儿投资可能不太了解,就是文化上的沟通和融合比较差一些。

另外,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时候,通盘考虑少,往往是就考虑一个问题,没有通盘考虑,中西文化,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文化有相当大的差异,我自己的感觉有相当大的差异。尤其是不会语言,比如说非洲这个地方,有很多当地的语言,不光是英语,法语,有当地的语言,要学会了当地的语言,才能和当地的人民沟通、交流,这样就容易促进相互的了解。这方面,我们的企业都还有很大的差距。

另外就是金融安排,资金的实力,国家的支持都是不到位的。当年美国企业走向全世界的时候,受益于当年美国的马歇尔计划,但是中国现在政府方面给予企业支持不如当年美国、英国,英国是炮舰外交,支持他的企业走出去,因此,中国政府支持的力度也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在税收方面,法律方面等等的支持,特别是法律方面,中国的很多企业对国外的法律,很多地方大家都用英国法,英国的判例法非常困难,你要想了解它,必须有专业律师,专业的律所帮助你,但是中国企业对这些方面的了解都还不够,我觉得这些方面都是需要注意改进的,才能不断的加强中国企业到海外的国际化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