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财经9月16日讯 据路透社报道,面对中国承担坏账风险的警告,中国政府正在促使银行筹集私人资本,努力阻止几十年来进行第二次政府救助的需要。让中国从全球金融危机中迅速复苏的信贷热潮阴影和经济增长放缓,让外界预计中国会重蹈21世纪初的覆辙,当时中国政府向各大银行注入了数千亿美元资金。目前,政府当局专注于推动银行加强其资产负债表,积极实施称为巴塞尔协议III的新国际银行资本金要求。

有些分析师称,即将发生危机的警告过于悲观。大和资本市场驻香港中国银行业分析师吴兆莆表示,进行了压力测试后发现,即使在资金相当紧张的情况下,这些银行——尤其是规模较大的银行——依然可以获得边际利润,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们甚至不会动用银行储备。在中国内地17家上市银行中,有12家银行已经宣布计划筹集4250亿人民币(约合694.7亿美元)的资金,主要是通过次级债筹集。

上周五,证券监管机构表示,银行和其他上市公司可以发行非流通优先股。这位银行提供了另一种加强资产负债表的途径,可以从商业投资者那里筹集资金,如果私人资金不够,这也可能成为政府直接注资的方法。在上周发表的文章中,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把美国政府在全球金融危机中救助美国国际集团作为使用优先股的积极典范。

是否有必要采取这种方式,取决于中国的坏账规模实际有多大。这是个令人猜测的问题,分析师认为,官方1%的不良贷款率相当轻描淡写。大多数分析师认为,不良贷款率为3%到6%,但是路透社估计,根据官方数据显示,如果五分之一的贷款成为坏账,中国银行的资本和贷款损失准备金足以承受。但是大部分的潜在风险在官方银行系统之外。高盛表示,根据最糟的情况,整个银行系统的信贷损失可能达到3万亿美元,相当于2016年预计国内生产总值的五分之一。

相比之下,1999年的坏账为国内生产总值的16%。中央政府为了筹备大银行上市,清理了1999年到2008年的资产负债表。前央行副行长吴晓灵认为,不可能再次进行这种规模的救助,尽管她表示中央政府会对债台高筑的地方政府进行有针对性的援助。

中国如何应对债务挑战,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金融体系对中央政府改革的支持,中国将把经济从投资密集型工业转变为依赖消费和服务的发展模式。银行自行解决债务问题,将避免政府为主导的救助计划引发动荡,但是可能会在长期内拖累经济增长,因为银行必须解决他们的不良贷款。

吴晓灵表示,延长贷款期限有时是适当的举措,绝大多数都是投资债务,比如公共基础设施,最终将成为功能性的资产。除了与救助相关的财政成本和道德风险,银行本身目前没有要求得到救助。

上海的普华永道中国银行业及资本市场主要合伙人梁焯辉表示,15年前的银行救助解决了过去半个世纪对整体经济的累积影响,这些银行从理论上说已经破产,市场没有流动性。中国第二大银行中国建设银行是梁焯辉的客户。尽管如此,那些担忧危机的分析师指出了资产负债表外贷款的迅速崛起,这就是影子银行。

惠誉国际评级(Fitch Ratings)中国银行业分析师朱夏莲表示,银行参与了75%的非传统贷款,因为相比资产负债表显示的情况,他们更容易受到影子信贷的影响。

6月份出现严重的现金危机表明市场流动性不足,政府希望打击影子信贷,但是8月份的数据显示,央行再次注入资金刺激疲软的经济增长。现在,中央政府希望推出代替影子银行和高风险理财产品的举措,这个想法提供了具有吸引力的回报,也带来了更明确的风险。(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