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日前印发《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办法》。根据该《办法》,全国30多万所中小学到今年底均将配置挂牌责任督学,按1人负责5所学校的配备,对学校的招生、管理、课程设置、师德建设以及学生减负等问题进行经常性督导。

督学挂牌督导制度被一些媒体比喻为“教育警察来了”。今后中小学教育有任何问题都可以直接联系督学,就像社区居民有问题找“片警”一样。但这一初衷良好的制度能否达到切实的督导效果,现在还是个未知数。其中的问题在于:谁当督学?如何督导?监督能否到位?

该《办法》规定,督学主要从在职和退休的校长、教师、教研人员和行政人员中遴选。这些人的资历不成问题,但他们都或多或少与学校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是利益关系,能否真正拉下脸去监督办学存有疑问。

另外,1名责任督学负责5所左右学校的配备标准,以及随机听课、问卷调查、校园巡视等督导方式,每月至少进行一次督导的次数,很难说能真正起到全面督导的作用,督学的时间和精力可能都不允许,监督更难以到位。

其实,不妨发动家长这个群体的力量,遴选志愿者参与到督学挂牌督导制度中来。作为直接利益相关者,恐怕没有谁能比家长们更关心教育了,且家长们参与教育办学的热情也有目共睹,只是缺乏参与的渠道和方式。

可以按照该《办法》的条件要求,从家长中选取责任督学,让家长成为教育的参与者、评价者。同时,让家长代表参与到挂牌督学制度中,还能节省宝贵的行政经费,由于事关自家孩子的切身利益,就算不给钱,家长们也乐意,而且更能做出客观评价。

我们期待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制度不会流于形式,而是能切实解决教育的热点难点问题。那么,就应让孩子家长参与进来,再没有谁能比家长更了解教育的痼疾了。

陈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