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讯 图为:座谈会现场
记者谈海亮 徐剑桥 黄宏 刘莉 董凤龙 张颖 陈玉洁 刘茜 余书元 王晓 赵杰 陈珂 郭姗姗 李晓琴 贺俊 周治涛 刘春燕 摄影:记者曲严 姚品 宋枕涛 王永胜
大江大河孕育灿烂文明,涛声桨影激荡经济浪潮。
昨日,“对话全球四大江河探寻经济转型密码”大型跨国采访报道座谈会在东湖之滨召开,两院院士、专家学者、相关领导、媒体同仁,盛赞本报报道体现了国际视野、中国立场、湖北思考,家国情怀。
与会人士认为,在中国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大背景下,楚天都市报大型策划报道角度精巧,立意高远,视野开阔,做出了高度、深度、准确度,是地方媒体国际化报道的成功之作,具有重要的决策参考价值。楚天都市报记者踏访亚欧美,行程六万里,通过现场采访调研,探寻经济转型密码,总结四大流域产业升级、环境保护、城镇化建设等多方面经验,为湖北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助推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借鉴经验做好长江文章
中国科学院院士、生物学家曹文宣
密西西比河、莱茵河之所以顺利实现转型,跟污水治理有很大关系。我们搞城镇化,要把水的问题解决好,不然就不会有魅力城市,也不会有市民的幸福。
楚天都市报的这组报道,传达出亚欧美城市转型与河流保护等方面的经验,给处于长江流域的武汉等诸多城市很多启发。
长江的渔业资源与上世纪60年代相比急剧下降,一些野生鱼类不见踪迹,这是非常危险的。武汉东湖过去是六个自来水厂的水源地,现在受到一些污染,湖水不再适合饮用。这些受损的大江大湖如何修复,未来尚待相关部门共同努力。
开发资源更要保护水质
中国工程院院士、水利电力学家张勇传
报道准确地抓住了江河与人类发展的关系。把握好这个关系,今后的发展、转型、建设,都会越来越好。
湖北水多湖多,对比密西西比河的新奥尔良,五大湖地区的芝加哥,莱茵河的鹿特丹,伏尔加河的莫斯科、圣彼得堡,乃至长江下游的上海,武汉的潜力都更大,有着长足发展空间。武汉地理上得天独厚,发展离不开对长江水资源的开发。武汉的发展,应该边开发边保护。比如,长江、汉江、东湖的岸边都应该多种树,还可以进一步把长江和东湖打通,以此改善东湖的水质。此外,城市的发展应在政策导向之下,更多地交给市场。
长江中游发展潜力巨大
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水利委员会总工程师郑守仁
与美国密西西比河、欧洲莱茵河的河流管理相比,长江流域也有一些共通之处。
长江流域的发展跨了几个大区,航运将其连接起来。长江流域的水能资源占全国50%,水能开发程度不到25%,目前的开发主要集中在上游,国务院已通过的长江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涉及水能开发、水资源综合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层面。总体来说,长江中游地区经济发展潜力很大。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城市的排污在长江的取水口沿岸延伸。我呼吁了很多年,不要把长江当垃圾场,河流治理要把水质保护好。
地方媒体国际报道大作
人民日报社湖北分社社长顾兆农
这组报道,我第一个感觉就是大手笔,非常有震撼力和冲击力!
我想起了童年时,老家在南京长江边上,那时江里有一种鱼叫鲥鱼,在食堂都可以吃到,但现在,即使高级餐厅也吃不到真正的鲥鱼了。我们不能把西欧的今天当做我们的明天,而是应该把西欧的今天变成我们的今天。
楚天都市报是地方报纸,但这组报道放眼全球,把经济转型作为主题,剖析四大江河流域的发展状况,具有国际化眼光,让报纸显得更有深度、更有品位。
办报理念给人全新启示
新华社湖北分社社长梁相斌
莱茵河和密西西比河流域的一些城市我去过,他们对一草一木,甚至一只蝴蝶都保护得很好。我认为这组报道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体现了全球视野、中国立场、湖北思考,给人很好的启示:
第一,楚天都市报的做法折射出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新的办报理念,就是敏锐地认识到湖北所有的经济社会现象都与世界密不可分,每一个重大的个案都应该放在世界大背景下进行考察研究、分析判断。第二,折射出区域媒体跨区域、跨国界策划报道和采访调研可能会成为常态。
立意高远重要决策参考
光明日报湖北记者站站长夏静
这组大型采访调研报道,立意很高,通过对四大江河的比较分析,展现发展历程,提供了经济发展的新信息,让读者了解到这四大河流的发展及其现状,为政府职能部门提供了参考和决策的价值,对湖北乃至整个长江流域的发展会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说到河流污染问题,莱茵河早期的发展污染很厉害,并付出了代价。中国长江有很多可持续发展的规划,要真正保护好,这些规划就要有执行力,要打破地方保护主义的条条框框。
胸怀天下纸媒无可替代
经济日报湖北站站长魏劲松
楚天都市报推出的这组报道让人眼前一亮。
在没有国外驻站记者的情况下,楚天都市报多路记者出击,宏观着眼,微观着笔,生动活泼,对其他媒体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这组报道以河为脉,以转型升级为重点,揭示了流域经济的规律和走向,反映了纸媒的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把楚天都市报的整体策划和报道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背景解读,深度分析,跨区域的报道组合,体现了纸媒有别于网络的无可替代性。
与《水经注》行文异曲同工
省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厅党组副书记王顺华
璀璨的人类文明,总与大河相伴而生。水是城市的生命之源、灵气所在。
“对话全球四大江河”系列报道,以江河为纲,落脚在城市,这跟写城比写水多的典籍《水经注》有异曲同工之妙。从水的角度,写“水文章”,研究城市和经济发展,视角独特,很有意义。
我省境内有大江大河大湖,这是大优势。加快转变湖北经济发展方式,我认为应该继续做好“临水”这篇大文章,不仅要注重发展长江流域,还要注重汉江、清江发展,此外还应重视湖泊资源的保护和开发。
有的放矢报道兼具“三度”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主任刘勇
这组报道既有高度、深度,也有准确度。
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命题上,这组报道契合了当前的大形势。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正致力于推动中国经济升级。从哪些方面推动中国经济升级?一,新型城镇化是最大的潜力,通过新型城镇化来扩大内需。二,创新是最大的动力,必须加快自主创新步伐,提高技术装备水平,推动产业升级。第三,改革是最大的红利,要深化改革,未来改革的核心是处理政府和企业、市场的关系。
“潜力”、“动力”、“红利”,这三方面的议题,本组报道中都有很好的体现。
问道全球助推经济转型
国家发改委城市与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研究员冯奎
楚天都市报的这组报道问道全球,在城市转型发展方面给了我们诸多启示。
从转型的城市形态来看,是大中小城市集群式发展,竞争与合作并存;
从转型的目标来看,城市转型要做到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生态发展多点平衡。平衡的目标就是以人为本,追求可持续发展;
从转型的产业支撑上看,传统的城镇化,主要是依靠工业制造业带动,未来的城市发展,重要的靠服务业来引领,同时兼顾制造业发展。
从转型的资金来源看,要动用各种各样的手段,不能单纯地依靠土地财政。
开发长江有了借鉴思路
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副总工程师刘振胜
中部地区崛起,包括长江中游城市群,都是以长江为纽带,将各省市联系在一起。这组报道以对话全球四大江河,作为探求经济转型密码的切入点,是一个非常高明的决策。
长江航运具有运量大、能耗低等优势,这些年发展很快,但与国家发展战略和流域内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比还有差距,主要是航道等级不够、航道等级结构不合理。莱茵河的通航能力提供了借鉴思路。另外,长江沿线城市化发展迅速,沿线工业园密布,这和上个世纪中期的莱茵河情况相近,长江在强调服务功能的同时更要强调保护。
生动践行“我是建设者”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喻立平
楚天都市报这组报道是全球视野,世界眼光;抓住了很独特的视角——江河,而江河是人类文明的起源,也是经济转型的直接见证者;这样一种视角和这样一种视野,就使报道的视点显得非常丰富、深刻,在历史的比较中,在各个角度的比较中,有了更多的发现。“我是建设者”大讨论是我省正在深化推进的一项活动,作为媒体,应该分析社会大建设中的成败得失,引导社会健康发展。这组报道是“我是建设者”大讨论活动结下的硕果。希望都市报继续努力,为湖北的发展贡献力量。
比较优势树立发展信心
省发展战略规划办公室副主任徐新桥
选题精心策划,采访扎实到位,内容生动形象,散文式的笔触和哲理的语言,以及权威人士的结论,读来很受启发,非常享受。
对话四大江河,对比中既可以学习他人的长处,也能看到自己的优势,增强发展自信心。比如,我省的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在旅游业上就产生了巨大的协同创新效应。这5年里,鄂西圈的GDP占全省的比重增加了两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占全省的比重提高了八个百分点。鄂西圈是生态保护基础上的文化旅游发展,这种发展是非常好的典型样本。
强化合作力促抱团发展
省社科院副院长秦尊文
我认真阅读了这组报道,对江河流域经济合作的报道,其中一个标题的令我印象深刻——肥肉也要分给“小伙伴们”。
稿子写得朴素,又富有哲理。处于后发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长江中游流域,也要强化合作意识,共同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比如旅游。报道中也说到,世界各地游客涌向莱茵河沿线国家,一张船票即可游览瑞士、法国、德国、荷兰等四国。那么,我们也可以考虑一票游四省。再比如交通,我们可以共同呼吁,加快安庆到武汉水深6米航道的规划论证工作,力争万吨货轮直达九江、武汉。
加快开放积极融入全球
武汉大学经管学院教授、博导邹薇
报道契合了当今全球化经济发展的潮流,展开对话很有意义。有对话,才有对比,才有借鉴,才有提升。
对外开放、积极主动融入全球化,这是所有江河流域发展不能抗拒的规律。
长江中游城市群在发展过程中,要更注重中长期的规划,注重区域内各个城市、各个领域、各个产业之间深层次的合作。尤其是要加快对外开放,走一条“后发优势”的捷径,用较短的时间,完成西方国家花较长时间走过的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历程。
流域经济激荡强大活力
长江流域经济研究所所长彭智敏
放眼世界,现代经济主要集聚地带在沿海和沿江,流域经济具有强大生命力。
我们现在面临的全球化,很多产业不能简单重复发达国家所走过的路,这组报道里面介绍的芝加哥就在不断调整转型。长江流域内地的一些城市,像南京、重庆、武汉,在工业化过程当中如果重复老路,有可能遭遇底特律现在的情形。
长江流域聚集了全国接近40%左右的人口经济总量,发展潜力巨大。流域经济和城市群的发展要有高水平的规划,而不是在摊大饼中让生态越来越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