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记者 鲍志恒 发自青海湖

9月30日,西宁客运站发往景区的班车客满,两位来自湖南的大学生与早报记者拼车出发。一路上,司机不停炫耀:“我可以让你们半票观湖。”

禁不住诱惑,两大学生在距离景区20公里外的湖畔下了车。在一条直通湖边的便道上,司机从学生手中拿走100元(每人50元)转身递给了一位当地男子,然后,对学生们说:“看,青海湖,你们到了。”

实际上,那不过是青海湖景区外30多处“私景”之一。

所谓“私景”,就是当地牧民依托自己的湖边草场,在自然形成的“羊道”(牛羊湖边饮水的通道)上开路设卡,把景区外的湖滩圈起来的所谓“景区”。

它们挨着青海湖景区,又跟真正的景区不沾边儿。

私景泛滥

6日上午9时许,青海湖景区还见不到成队的游客,景区西边的一处“私景”已是人声鼎沸了。记者目测,有超过二十辆轿车停在百米长的湖岸上。

因为交通便利,又紧挨着景区,而且比青海湖景区的门票便宜,这里吸引了不少自驾出行的游客。有时候,这儿比景区里的部分景点还热闹。

这只是青海湖几十处“私景”中较早、较大的一个。

青海湖景区车辆出入处的保安告诉记者,2001年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来青海湖演出,在这里的草场边兴建了观众台和湖边公路。

拥有湖边草场的牧民看到商机,从第一产业转产到第三产业,利用这些基础设施,开始设路障、圈湖滩,干起了“坐地收银”、无本万利的大买卖。

随口要价

早报记者赶到“私景”的“入口”处时,一位年轻的小伙大喊“进去交钱,一人20元”。

“这不是景区外面吗?怎么还要收费?”早报记者问。

“私人景点。”

“景区外不是公共区域吗?咋成了你家私景?”

“公共区域,那你把这块地方带走啊,带不走吧?”

正在交涉中,10名自驾车游客赶到,双方协商了两分钟,达成了总价100元的“团体”价。

紧接着,又有几辆挂外地牌照的轿车停下,“收费收费,每人30元。”小伙子又朝着摇开车窗的游客喊道。

若按每天接客300人次,每人次20元(不包括进入“私景”后骑马、照相的费用)计算,仅一个黄金周,这处“私景”的门票收入可达4万元。

环境堪忧

网络搜索“青海湖私人景点”,出现的多是“垃圾制造大户”的报道。事实上,记者在青海湖景区内外走访多日发现,被大量报道的青海湖生态环境问题,多指景区外的“私景”区。如:与景区一道铁栅栏相隔的“私景”,垃圾遍地,随风飞舞,波及景区一侧。而在距铁栅栏数十米外的景区内,几乎找不到任何杂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