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湖北频道10月8日电(周华玉 郑家裕 肖鹏程 李林修)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为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让人民群众得到实惠,生活得到改善,秭归县委、县政府科学把握山区农村建设规律,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创造性的提出了“幸福村落”创建工作。

秭归县将农村建设延伸到自然村落,按照“地域相近、产业趋同,利益共享、有利发展,群众自愿、便于组织,尊重习惯、规模适度”的原则,将全县186个行政村划分为2055个村落,共推选村落理事长和经济员、宣传员、帮扶员、调解员、维权员、管护员、环保员等“一长八员”10412人,将有能力并热心为社会奉献力量的农村优秀人才全部推选进“幸福村落”创建队伍。此举充分调动了广大村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了村民兴办公益事业,发展产业的热情,深化了村民自治功能,推动了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促进了农村的和谐稳定,受到广大村民的衷心拥护。

建立村落选“精英” 集群众之智

在“幸福村落”创建过程中,秭归县本着“理顺关系、依法规范、便捷高效”的原则,对农村村一级的治理组织架构进行重新设计,构建了村务管理和社会治理“双线”运行、相互支持的农村治理网络。村务管理,实行“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村落”三级架构;社会治理,实行“村 幸福村落 创建工作指导委员会(非常设机构)-社区理事会-村落理事会”三级架构,两条组织架构合理分工、相互配合,从而构成“双线”运行、相互支持的农村治理网络。村落内不同性质、不同利益范围的公共事务,分别在建制村、社区(村民小组)、村落层面实现自我治理,彻底改变了过去无论何种性质、多大范围的公共事务全由村委会“包办”的简单做法。由过去单一层级的、平面式村民自治转向多层级的、立体式的村落治理。

2013年1月23日,在茅坪镇陈家坝村的一所弃用的小学教学楼一楼,该村第四村落的125户居民代表进行一场特别的选举。这是一场不记名海选,他们或坐或立,背靠背地进行着无记名的秘密选举,为自己心目当中理想的“一长八员”投下了神圣的一票。

村民鲁有朋高票当选为村落理事长、张罗员。他今年61岁,以前在村里做过两届副书记,另外当先的七员(经济员、宣传员、帮扶员、调解员、维权员、管护员、环保员)中有退休教师,有中共党员,有前任村干部,还有在当地小有名望产业带头人。选举完成以后,村落里就相继通过会议表决通过了“幸福村落创建章程”和“第四村落民约”,对村落内建房、户口迁移、土地管理、计划生育、安全卫生等做出了相应的管理规定。

第四村落位于县城到三峡竹海风景区的必经之路上,平时往来游客较多,村落的清洁卫生成了村落工作的重点。鲁有朋当选理事长后,他在村落的垃圾清运、环境卫生方面下足了功夫。主街道上安排专人按时进行清扫,由村落居民均摊费用,房前屋后的由居民自行打扫。他还将整个村落划分为4个责任区,每个季度集中检查一次环境卫生,由4个责任区的负责人交叉进行检查,检查结果在村落内张榜公布。现在,整个第四村落面貌焕然一新。

通过村落理事会这个平台,把村里的能人、有威望的人、明白人、热心人都组织起来,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既让他们有了“用武”之地,也有效地解决了农村社会管理力量不足的问题。

调整产业促发展 办群众之盼

在山区农村,大多数群众过的都是“喂猪好过年,养鸡零花钱”的自给自足生活方式。村民想调整产业结构,盼发家致富,但又怕担市场风险。在“幸福村落”创建中,村落群众自己推选“当家人”,把产业大户,科技明白人,公益热心人推进了“一长八员”的队伍。

郭家坝镇王家岭村属于库区村,国土面积11.34平方公里,有978户2476人,“幸福村落”创建工作开展以后,全村共划分了17个村落,村民以种植脐橙为主。村里以前种植的脐橙大多是罗脐。由于种植历史已有几十年,品种落后,在市场上并不受欢迎。为解决这个难题,村两委经研究决定进行品改,将全村4000亩果园全部改为优良品种长红,全村一个品种,打造全县长红第一村,做出自己的品牌。

品改之初,村里发动村落的宣传员进行品改的政策宣传,推进产业发展。不愿意进行品改的主要有两类人,一类是这次需要改的面积较大,若一次改完,担心明年没有收入,对此,村里承诺如果因品改造成生活问题的,村里负责;还有一类是不会技术,村里就出面请来县脐橙专家,手把手地教。

王学贵是该村第十三村落理事长,他家有近600棵果树,还有400多棵没有进行品改,这种情况在他们村落还很普遍。村落的品改任务重,作为理事长首先就要带头品改,不能拖后腿。王学贵一边对自家果园进行品改,一边给村落居民挨家挨户的做思想工作,他给村民算了一笔账:长红平均每斤要比罗脐高5毛钱,产量都差不多,亩产在4000斤左右,那么一亩地就可以增收2000多元,品改后最多三年收入就可以持平,第四年就开始挣钱。在他的言传身教之下,他的村落在全村率先完成了品改。

水田坝乡李家坡村第12村落的30多户群众在理事长李胜兵的组织带领下,利用流转的70余亩土地大力发展茶叶产业,每年可创收5万元,村民每年在茶园里的劳务收入达3万多元;该村第15村落理事长姜从金带领22户农户自发投工,种植、刷白、灌水和覆盖薄膜,发展优质核桃100亩,为村落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村落”这个小平台上,“一长八员”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优势,带动村落群众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掀起了产业发展的热潮。一年来,全县新发展茶叶19013亩、柑橘21850亩、烟叶22668亩、核桃40540亩,发展其它农作物3970亩,年可新增总收入1.9亿元。

公益事业齐参与 解群众之难

2013年4月23日,郭家坝镇百日场村党总支书记鲁邦金要去镇上开会,路过村里的脐橙园时,他看到了正在采摘晚熟脐橙的村民鲁邦青。鲁邦青的三轮车停在水泥路的田间道上,他将脐橙放入车中,准备拖出去销售。鲁邦金上前询问:“人家多少钱一斤收你的脐橙?”

鲁邦青高兴地说:“今年价蛮好。多亏你们把到园里的路修通了,今天帮我省了半天的工夫和800多元的运费。”

百日场村有村民1900余人,村里坡多地少,青壮年多数出门打工,留下妇女和老人在家里种脐橙。但由于多数果园都分布在村主干道以外,卖脐橙全靠人力往外背,采摘运输成本大,造成了柑农增产不增收的尴尬局面。“一定要把田间路修通。”鲁邦金暗下决心。可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困难重重。资金从何而来?人力又从何而来?这些问题让鲁邦金一筹莫展。

2012年下半年,全县开始推进幸福村落创建,百日场村被划分为10个村落。村落建立后,鲁邦金召集全村的“一长八员”开会,让他们回去发动村民修建田间路,解决进园最后一公里的难题。按鲁邦金的叮嘱,“一长八员”给村民们算了一本账。“把路修到田里,以前4个人采摘和搬运脐橙的活儿,现在2个人带个摩托车,半天时间就能完工。一天下来省时省力,还能省一半的钱呢!”账算清了,村民们的思想也通了。

接下来,“一长八员”开始协调和发动村民修路,帮助筹集资金和人工。他们自创了一套村落公益事业建设管理办法,用来解决修路占地问题。他们将整条路占果园的面积均摊到每一户,被占地低于平均数的户就出田或者出钱补给高于平均数的户;解决修路资金和人工问题,他们将每条路预算资金均摊到这条路所覆盖的受益果园,面积大的多出,面积小的少出,不出钱的出人工,以人工工资相抵,力求做到公平、均等。半年时间,筹资220万元,修了18条田间路,共计22公里,当年就帮村民们节约运输成本60余万元。

柳于坤是磨坪乡六家包村第四村落理事长、维权员,今年56岁,他从1981年就开始在村委会工作,担任过大队长和村主任、村支部书记。去年村里开展“幸福村落”创建工作,他当选为村落理事长兼任维权员。上任后柳于坤着手解决的第一件事就是村落里的人畜饮水问题。整个村落有两口水池,总容量1500立方米,5年前就建好了。一直以来因为无人管理,水池得不到及时清理,水质很差,还有多处输水管破损,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浪费。整个情况可以用两句话概括:有水的时候淹死,没水的时候旱死。村落成立后的第二天,柳于坤就把全村落40多户居民召集到一起开会,协商解决办法。最后决定给每一户都装上水表,由村民出水表钱、交水费,按村民的承受能力定价,由村落的管护员、经济员邓兴阶统一收取,并负责水池维修、日常清洗、管网维护以及用水协调,用水费当工资。

“这是我们村落自己的约定,村里也想这样做,但是不方便出面,由村里来做就是乱收费,就会产生矛盾。”柳于坤解释道。现在用水要交钱,水池、管网都有了专人管护,大家都自觉地节约用水。 “村落成立真是好,五年的水池子吃不了。理事长上任就安表,龙头一开水来了。”这是石板长村落居民解决饮水问题后编的几句当地“五句子”歌。

为什么村里修不通的路、难以解决的问题到了村落难题就迎刃而解了呢?水田坝乡党委书记廖厚坤给出了答案: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以前的村范围太大,人员难以组织,利益不相通,村里的事与别人相关与己无关的就可以不做,村落是按利益共同体划分,村民是利益共同体,有益共沾,有损同补,这样工作就好做。再一个就是老百姓的思想观念问题,以前村里争取项目难,项目落地更难。只要是国家投资的项目,当项目占了村民的地、果园时,就要国家给补偿,这样,项目就成了“唐僧肉”,人人都想来分一杯羹,能多要绝不少要,这样矛盾就多,工作就不好做。现在村落要修路,他们认为自己的事就该自己办,想法变了,工作也就顺理成章。

乡风净化促和谐 乐群众之乐

放下锄头,踏歌起舞,屈乡处处舞翩跹,已成为一种时尚。各村落自发开展的群众文化活动,扩大了农村政策的宣传面,强化了村民民主自治的意识,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归州镇万古寺村,位于归州镇香溪河东,全村720户,5个村落2311人。他们敬奉屈原为先祖,相传是屈原祖籍居住地,有“中华屈氏第一村”的美誉。现在,这个本来平淡恬静的诗意村庄,静极思动,悄然绽放出了无限活力。

“我心中的幸福村落,首先就是要让老百姓享受幸福、感受幸福,有幸福感、有安全感。我们在做的就是通过发展村落文化娱乐活动,让百姓感恩共产党。”万古寺村党总支书记屈家明在谈及“幸福村落”建设时说道。

现在万古寺村5个村落都建有自己的活动广场和音响设备,每到夜幕降临,各村落居民就开始往广场上聚集,女人们开始跳舞,男人和小孩就是她们最忠实的“粉丝”。“冤家变亲家,牌友变舞友”是当前万古寺村民最真实的写照。

谭伏珍是郭家坝镇牛岭村第二村落的宣传员,同时也是村文艺宣传队的队长。今年51岁的好是村里有名的导演兼演员,队里所有的自创节目都是出自她手,每年的节日她都会带着文艺宣传队参加县里镇里的演出活动,被县里授予了“优秀民间文艺社团”的称号。在平时创作和排练之余,谭伏珍发现附近的一些妇女们业余时间较多,但是除了打牌好像就没有什么别的事了,于是她便在家对着电脑自学广场舞,学会了便拉着她们一个一个教,一个教一个,一个带一个,现在已经发展了100多人跟她一同跳起了广场舞。

九畹溪镇13村落曾有两村民为林界之事发生纠纷,10多年上访不停。因村委会干部换届,具体情况也不熟悉,双方争执不下,一度发生流血事件。村民王学山村当选为落理事长后,专门找出当年分田到户时记录田界和林界的笔记本。当他拿出这本发黄的记事本,带着两家人到现场还原了当时的林界,双方都表示服气,一桩拖了多年的悬案得到化解。在有人问道为什么不早点拿出这个笔记本的时候,王学山说:“这个事肯定有一方在说谎,都是乡里乡亲的,我得罪谁都不好,但是现在我作为理事长,再来处理这个事情,我就名正言顺、理直气壮。”

在矛盾纠纷化解方面,“一长八员”的作用最为明显,因为他们都居住在老百姓家门口,是大家公选出来的有威信的能人,村民之间的矛盾渊源他们最清楚,最能抓住矛盾调解的要害,往往只要他们几句话,或者一个屋场会,矛盾就能及时得到化解。

秭归县委书记刘晓华介绍说:“建设 幸福村落 的目的在于把农民群众居住的村落建设成为充满人文关怀,人与自然和谐的幸福家园,不断地满足村民不同层次的需求,增加村民幸福感,实实在在的提高村落居民的幸福指数。使经济得到发展、民生得到改善、环境得到保护、设施得到建设、乡风得到净化、正义得到伸张、矛盾得到化解、困难得到帮扶、权益得到保障。这就是 幸福村落 创建的幸福路,也是秭归县最朴实的 群众路线 。”(完)

(责任编辑:连迅)

(原标题:“幸福村落”的幸福路——秭归县“幸福村落”创建工作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