撇开情调不谈,单以租金论,南京西路似乎比 淮海路商圈更胜一筹。 赵昀 早报资料

早报记者 王齐

淮海路南京西路,上海最负盛名的两条商业街,都以高端闻名。淮海路云集了新天地、香港广场、爱马仕大楼、连卡佛、iapm、K11;南京西路则汇聚了浦西第一高楼会德丰、金三角“梅泰恒”,以及五星级酒店香格里拉、波特曼等。

两大商圈孰优孰劣?撇开情调不谈,单以租金论,南京西路似乎更胜一筹。

根据戴德梁行华东区研究部提供的数据,截至9月,南京西路主要有6个购物中心,淮海路主要有14个购物中心。南京西路购物中心的平均租金为80元/平方米/天,淮海路则为52元/平方米/天。

早报记者了解到,目前两大商圈租金最高的仍然是恒隆广场,近110元/平方米/天。毗邻恒隆广场新开业的静安嘉里中心,首层物业租金则为70-80元/平方米/天。而淮海路上新开业的iapm,首层物业租金为60元/平方米/天。

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零售地产部总监邓汝舜称,淮海路店铺的业绩增速跟不上租金增速。淮海路(的商铺)太多二房东,他们自然要加价,往往会为了增加租金而不顾品牌的内容。这也是现在淮海路东缺一块、西缺一块的原因之一。

有奢侈品牌高管提到,开旗舰店的首选还是南京西路。

南西商圈“无缝连接”

有一种说法是,以往上海本地人更喜欢在淮海路消费,而南京西路吸引了更多的外地消费者。现在,这种差别似乎正渐渐改变。

“特别是恒隆,消费者群体多针对购买奢侈品的游客。”戴德梁行华东区商铺部主管韦泽铭提到,上海本地消费群体眼下也都离不开南京西路,周一到周五上班的白领离不开,周边住的居民周末也会过来用餐买点生活用品。

以单体商场为例。邓汝舜说,4万平方米的芮欧百货,吸引的族群相对较窄,客单价(每一个顾客平均购买商品的金额)200元至上万元;久光百货是中高端,客单价从50元至上万元;嘉里中心定位是中高端本地人群,客单价从80元至1000元;同属静安寺商圈的即将开业的富邦精品,吸引的则是年轻家庭,平均客单价从30元至500元。

受访者普遍认为,南京西路可逛的地方太多,可逛的种类和层次够多。而淮海路似乎档次太高,层次断了。这就好比,一个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美女,热情好客,还能和你谈天论地说人生;另一个美得出奇,却三缄其口,让你无所适从。

起步早是原因之一。韦泽铭说,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南京西路已经慢慢有梅泰恒,淮海路当时的商业还没有起色。

静安嘉里中心的开业,则让南京西路商圈衔接得更为紧密。

韦泽铭称,因为静安嘉里中心是连地铁的,“梅泰恒”商圈有静安寺和南京西路两个地铁站贯通。如果你在恒隆上班,下班后只能往静安寺走,坐地铁之前,喝咖啡买东西、喝个酒聚个餐都可以在嘉里中心实现。嘉里中心的有利因素是,它是一个综合体,不是纯商业。有香格里拉,有会议中心,有很多宴会活动可以举办,还有一定量的办公楼。加上会德丰、1788广场,静安寺区域的办公楼体量会比梅泰恒更大,将来人流会往那边聚集。

邓汝舜也说,南京西路整个都市氛围很好,静安嘉里中心可以衔接波特曼,梅泰恒自不用说,等大中里开出以后,会形成一个很大的商圈。静安寺就好比香港的铜锣湾,梅泰恒就像金钟广场。加上最近新开的10 Corso Como,静安寺是一个很丰富的商圈。而且紧邻13号线、2号线以及7号线。

世邦魏理仕中国区商业服务部资深董事储祥昀称,芮欧百货的地下生意很好,梅龙镇广场的地下也在升级。从地铁站一路走过来,会德丰楼下10 Corso Como是很棒的时尚集中店。南京西路商圈高中低端都有,最重要的是距离也不长。

淮海路的新变化

相比之下,淮海路的前景似乎仍存不确定性。

储祥昀说,不管是人流还是品牌的丰富度,以前淮海路都显得比南京西路高档。但南京西路一幢幢楼盖起来以后,干净漂亮。淮海路则有点可惜,它是步行街的典型,如果步行街做到英国那个程度,其实很棒。但淮海路很多二房东,往往把租金价格抬得很高。现在iapm开业以后,或许有机会挽回颓势。

新鸿基地产代理公司租务部总经理冯秀炎认为,淮海路是传统商业购物区,消费者对该商圈并不陌生。除了现有的购物中心,附近还有酒吧区、特色小店。希望iapm的加入,能丰富淮海路商圈,吸引更多时尚族聚集。

新鸿基是iapm的开发及运营商。

韦泽铭同样关注淮海路的新变化。

据他观察,淮海路新开的iapm、K11、时代广场,会追求时尚、创新、体验元素,包括特色餐饮娱乐,点对点地吸引消费。淮海路这两年特别快地去做包容性、吸引性、体验性元素。哪怕不去消费,消费者也可以参加商家的一些活动表演。相比之下,南京西路的“梅泰恒”,多年来周边的商铺都是传统珠宝钟表,除了新开的ZARA。这和整个中国内地商业发展的速度相比,显得有点滞后。

“梅泰恒是一个比较核心的商圈,芮欧百货和静安嘉里中心刚刚开出来,也看不出大的改变。”韦泽铭说,梅泰恒在过往多年都差不多,(虽然)恒隆在品牌形象上有一个改变,但从整体商业定位上来讲,其实没有太大的改变。

奢侈品牌的选择

从奢侈品牌商的角度看,南京西路商圈眼下似乎仍更受偏爱。

睿意德商业服务部董事杜斌称,淮海路和南京西路一直在互相竞争。淮海路街区的感觉比较多一点。奢侈品牌的开店首选,应该还是南京西路。

“目前(奢侈品牌)销售最好的,还是在南京西路,接下来是浦东,淮海路排在第三。”第一太平戴维斯上海公司副董事长、中国区商铺部负责人朱兆荣说,淮海路每个购物中心的体量都很大,每个购物中心都有超过两万平方米的体量。最大就是时代广场,iapm在另一端。

但朱兆荣指出,淮海路发展的一些奢侈品牌,都是一栋一栋的(沿街商铺)。对奢侈品牌来说,在上海尤其是在人群密集的地方,这算不上一个很好的消费环境。不像恒隆广场、嘉里中心品牌那么全。外滩曾经做过奢侈品,很难成功。惟一成功的是半岛,因为它就是一个酒店,停车买东西喝杯茶也好。外滩步行购物不是很方便,如果没有其他选择,做奢侈品可能还是可行的。但是上海有南京西路,连接面很广,这就有点难。

储祥昀也说,淮海路人流在往下走,没有特殊的牌子。上海的购物中心非常多,只讲高档的话,浦东有IFC,南京西路更是一堆。

高力国际商铺服务部董事洪淑慧还特别提到,整条南京西路很长,但“梅泰恒”比较集中,而且做了这么多年。淮海路很长,只能分成一段一段来看。

虽然有法国梧桐,但淮海路上的奢侈品牌和各种街店挨着并不算近,这条总长近6000米的马路,逛起来颇要点决心。

洪淑慧说,人的习惯很奇怪,“我们算过,逛街最长的是250米极限了。你想前段时间40多摄氏度,你愿意走吗?中国的极端天气帮了购物中心,街铺商很艰难。”

不过,奢侈品牌在淮海路开店,追求的未必只是销量。

朱兆荣称,奢侈品牌做沿街店铺,不一定是为了业绩,也为了品牌展示。尤其是在上海,很多奢侈品品牌门面都是两三层,立面做得比较高,店面比较宏大一点。可能它们在宣传层面的考量比较多,不一定真的是为了销售。因为平时小店的销售额可能比大店更高。

一位商业地产代理公司高管也说,部分奢侈品牌开店,是为了打品牌,不是为了利润。淮海路街店的租金已经可以和港汇一楼的租金媲美。港汇一天几十万人,淮海路这边也是几十万人。iapm试营业以后,设计和品牌有一些档次,至少让淮海路有了崛起的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