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太原10月13日电(记者王学涛刘怀丕)老年相亲会上,75岁的陈明奇和69岁的范红娟一见钟情,认识不到一周,就搬到一块生活。相处两年多,两人情投意合,但是一直没领结婚证。

“黄昏恋不领结婚证的很多。”他们的媒人、山西省太原市67岁的公益红娘梁建明说,她牵线成功的20多对60岁以上的单身老人中,领结婚证的只有三、五对。

13日是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也是中国第一个“老年节”。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结而不婚”在中国独身老人中并不少见。

郑州大学心理学系教授王宇中表示,相对于年轻人,独身老人的恋爱和婚姻程序是“倒置”的,这种先注重生活上相互照料再逐渐培养感情的婚恋结构,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结而不婚”的现实。

“过得行就搭伙过下去,过不行就分手,老年人的婚恋心态让他们觉得办个结婚证,事情就麻烦了。”王宇中说,灵活的结合方式留下了自由空间,也减弱了相互之间的约束力。

“另外,那些与已故原配感情深的老年人,考虑到去世后想和原配合葬,在情感上更不愿意办理结婚证,只想活着时找个生活上相互照顾的人。”梁建明说。

除了老人自己主动选择“走婚”外,子女对老人感情的干涉,子女在赡养、财产分割等问题上的矛盾也是造成老年人搭伙过日子的重要原因。

梁建明表示,黄昏恋中有一个奇怪现象,经济条件较好的独身老人找个伴容易,但领结婚证难。不少子女同意他们生活上相互照料,但反对领结婚证。老人拗不过,只好作罢。

然而,老年人“走婚”潜在的风险不少。山西黄河律师事务所谢乐律师说,婚姻制度保障男女双方在婚姻中地位平等、相互忠实、相互扶助等,而未经登记的同居则不受法律保护。一旦一方老人生重病生活不能自理,另一方不照顾一走了之;或者一方找“婚外情”等情况出现,弱势方的权利就没有任何保障。

陈素英谈起自己失败的相亲经历又羞又恼。她告诉记者,在相亲会上认识了一位“老帅哥”,男方提出搭伙过日子但不结婚。陈素英当时觉得这样挺省事,就同意了。不料同居一年后,对方没有信就“走了”,从此音讯全无。

中国“银发浪潮”正来袭。《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显示,目前,中国80岁以上老年人和65岁以上空巢老年人分别为1900万和4150万,2015年末将分别达到2400万和5100万,约占老年人口的1/10和1/4。

今年重阳节前,中国著名婚恋交友平台世纪佳缘发布的“黄昏恋”状况调查报告显示,34.19%的中老年人仍有对性的渴望和追求,29.61%的中老年人感到孤独,需要爱情的滋润。

值得欣慰的是,调查显示,近七成子女支持尊重“黄昏恋”,40.69%的子女支持父母找伴侣并主动帮忙找,26.12%的子女尊重父母交友的意愿。

“妻子走了快三年,两个女儿都在美国留学,自己一天三顿都买着吃。”57岁的郭明说,想找个贴心人说说话,遇到事情有人可商量,生病时有个知冷知热的老伴,成了他现在最大的梦想。

梁建明说,老年人是弱势群体,他们的婚姻只有受到法律保护,晚年生活才会更安稳。子女应该以开放的心态对待,可以给予善意提醒,但绝不能怕自己继承的财产减少,以亲情逼迫老人放弃爱情。

谢乐表示,既想领结婚证保障权利,又想避免财产纠纷,打消各自子女、亲属的顾虑,在法律上是有解决办法的。根据婚姻法,想要结婚的老年人双方只需做个书面的约定即可。

谢乐说,中国法律在继承方面规定了遗嘱继承形式,在必要时候老年人也可以提前对自己的财产作出安排,在一定程度上也相当于给自己的亲属、子女吃了一颗定心丸,从而使他们更容易接受老年人的婚姻。(完)

(原标题:中国不少独身老人“结而不婚”期待更多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