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屹峰

上海社科院国关所

地区合作室副主任

习近平主席在中亚之行中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后,引起国际社会和上合组织相关各方的高度关注,有如下三点原因:

首先,“丝绸之路经济带”顺应世界和地区经济环境发展变化的新形势。

全球经济的疲软低迷及其复苏进程的不确定性,导致上海合作组织有关各国经济外部发展环境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化。外部需求的急剧下降深刻影响了中国、印度、俄罗斯等新兴经济体的发展动力;全球资源需求和价格逐步回落,正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对中亚国家和俄罗斯等资源出口型经济模式造成严重冲击。同时,全球化的内涵与条件发生明显变化,中国、俄罗斯、印度等新兴经济体和中亚国家在世界经济和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地位出现波动。在这种情况下,有关各国对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经济合作寄予厚望,借助上合组织重振本国经济的愿望和要求强烈。因此,“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适逢其时。

其次,“丝绸之路经济带”符合上合组织经济合作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

上海合作组织尽管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但是这些发展和成果无法掩盖经济合作中存在的实体经济合作薄弱、资源合作比重过大、贸易结构失衡等深层次问题。目前,以资源合作为代表的粗放模式不仅严重制约上合组织经济合作的发展空间,更谈不上为上海合作组织进一步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经济支撑。

在新的形势和条件下,上海合作组织在经济合作上存在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其中,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上海合作组织有关国家普遍面临的任务,这些国家的经济转型进程实际上蕴含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合作机遇。上合组织框架内的经济合作必须立足于有关各国经济转型发展的现实和机遇,实现上合组织经济合作与各国经济转型之间的良性互动。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经济全球化新一轮发展变化的条件下,根据区域经济合作已有基础提出的合作模式。它的主要内涵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贸易通道经济带,更在于其实体经济的产业带、产业链和价值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是上海合作组织经济合作崭新的发展思路与合作模式,也为上合组织框架内开展多领域务实合作提供了新契机。

第三,“丝绸之路经济带”兼顾上合组织各方的利益关切与合作诉求。

上海合作组织各国的经济实力和发展状况有所不同,对上合组织经济合作的利益诉求也不尽一致,不同国家在经济合作中的相对收益也有所差别。这些客观存在的差异是上海合作组织经济合作发展过程中必须重视的因素,必须兼顾各方的关切和期待,否则难以形成有效的合作共识。

上海合作组织有关国家对上合框架内经济合作的预期很高,尤其是中亚国家和俄罗斯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要求极其强烈,希望通过上合组织经济合作推动其国内经济转型的进程。目前,上合经济合作模式显然还没有达到这样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参与上合组织经济合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可能也是有关国家同时参与多个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的深层次原因。

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从一定意义上是对有关国家对上合组织经济合作关切和利益诉求的正面回应,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对上海合作组织经济合作的新思路。将上海合作组织有关国家之间的政治关系优势、地缘毗邻优势、经济互补优势转化为务实合作优势、持续增长优势,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未来5年中国进口将达10万亿美元,对外投资5000亿美元,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必将对上海合作组织经济合作以及有关国家经济繁荣和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总之,上海合作组织经济合作未来发展的思路和规划应该着眼于长远,必须改变以往片面追求规模和数量的粗放模式,根据新的条件创新合作模式和路径,提升经济合作的内在质量和外在效应,通过经济合作的创新转型打造上海合作组织经济合作的升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