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10月17日电(记者孙丽萍)没有红毯晚会,省下的钱换成了面向中低收入群众的“优惠票”;“首秀”原创舞台作品,向世界展现“中国活力”;扶持青年艺术家,力推中国文化“创业板”……被誉为“中外艺术盛会、人民大众节日”的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18日即将拉开帷幕,在丰硕秋色中迎来十五周年。

艺术节是文化的“视窗”,亦映射出文化的格局和气象。从一个艺术节感知一座城市,上海这座文化大都市的“精气神”就充盈在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每一个细节之中。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韩正指出:“上海作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要把文化作为这座城市的人民福祉、活力魅力所在、竞争力的本质体现”。

没有红毯晚会,简朴办节让群众“实惠”

吸引42个国家和地区参加,3000余名中外艺术家献演,47台演出节目和11项展事呈现,还有近3000场群众文化活动,预计吸纳450万人次观众,这就是为期一个月的第十五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

规模之盛不言而喻,但却没有豪华铺张。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艺术总监刘文国介绍说,上海国际艺术节的开闭幕仪式一贯简朴,从不铺红毯、办晚会,但今年更是“省到了骨头缝里”,对艺术节每一个流程环节上的支出都做了减法,挤出了二十余万元经费。

让艺术为百姓所享,是上海国际艺术节的宗旨。艺术节省下来的钱,大部分投入了“文化惠民”项目——面向中低收入群众而发售的“优惠票”当中。

10月9日和10日,是上海国际艺术节首轮发售优惠票的日子。1.8万张门票在全市17个区县的29个售票点正式开售。从威尔第歌剧《阿蒂拉》到张艺谋执导的京剧《天下归心》,平均票价仅50元。从凌晨5点开始,每个售票点前都排起了长龙,许多退休老人拄着拐杖、拎着菜篮子赶来,难抑激动的笑容,静静等候。

“我们年轻时也是文艺爱好者,最近好些年没进剧场了。艺术节‘让利于民’的做法,真暖到了我们心上。”家住上海曹杨社区的仇女士对记者说。

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还用剩余的经费完成了一桩不同寻常的国际版权交易:购买今年开幕式演出——蒙特卡洛芭蕾舞团《天鹅湖》的电视转播权。这意味着,18日晚,除了剧场中的两千余名中外嘉宾,任何人都可以在上海的十多个露天广场室外大屏幕上饱览现代芭蕾之美。

《天鹅湖》的编舞、世界编舞大师让·克里斯多夫·马约深受震撼。他说:“让无法进剧场的观众在广场上欣赏高雅艺术,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主意。我要把上海国际艺术节的理念带回欧洲去。”

展现“中国活力”,打造文化走出去舞台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汇聚世界舞台佳作,包容多元文化,但更善于打造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舞台”,展示上海魅力、中国活力。

传承、探索、创新,众多中国原创舞台作品在艺术节舞台上“首秀”。国家大剧院创排的京剧《天下归心》,植根传统、立意高远。京沪两地话剧重镇携手打造、改编自茅盾文学奖作品的话剧《推拿》充满人性关切。“昆曲王子”张军编排3D全息昆曲音乐会,将古老水磨调与现代科技融为一体。上海原创音乐剧《妈妈再爱我一次》则打开了中国原创音乐剧的“新天地”。

今年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委约创作的三部作品,未演先热,引发国际演艺界关注。著名作曲家谭盾历时五年,用《微电影交响诗:女书》“复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美艺术家联合创作音乐话剧《苏州河北》,向世界讲述中国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庇护犹太难民的“爱与哀愁”;上海与香港艺术节联合委约田沁鑫创作话剧《青蛇》,用“东方禅学”重新诠释流传六百年的白蛇传说。

眼下,备受“争夺”的三部中国作品都已制订了“国际巡演”的计划或路线:微电影交响诗《女书》在日本首演引发了强烈共鸣,而《青蛇》2014年将赴美国肯尼迪艺术中心演出。

在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艺术中心总裁王隽看来,通过做强亚太地区专业化程度最高的艺术节交易会,通过委约创作更多“拥有中西合璧‘文化DNA’”的舞台作品,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正越来越自信地履行其文化责任——让世界感受中国,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世界赞叹中国的活力和创意。

扶持青年艺术家,力推中国文化“创业板”

“我想在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舞台上看一看,中国的年轻人们都在想什么、做什么?文化的传承发展,艺术的市场和未来都依赖于青年,这是全世界艺术圈的共识。”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爱丁堡艺术节艺术总监乔纳森·米尔斯这样说。

而扶持青年艺术家,用青年人的创意来激活中华文化的深厚传统和传承,正是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新“亮点”。

2012年上海国际艺术节首创“扶持青年艺术家计划”,用7个“80后”“90后”青年艺术家的作品组装成一台演出,邀请世界各国演艺界“掌门”前来观摩,结果好评如潮,当场达成去海外演出的邀约就有25项。

青年艺术家王翀的《雷雨2.0》已经在今年年初的台北艺术节上成功演出。艺术家赵磊的《关雎》则让土耳其艺术节艺术总监“一见钟情”。人们赞叹,这些作品虽不完美,却让中国文化找到了与国际接轨、新鲜又引人入胜的崭新表现方式。

今年,上海戏剧学院和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联盟,让这一计划迅速成长为为期10天的“青年艺术家创想周”。从10月19日至26日,以“当昨天遇见未来——非遗与当代艺术对话”为主题的青创周,将在上海戏剧学院的所有空间中华丽登场,向所有人开放欣赏和观摩。

近60台由名不见经传的青年艺术家原创的舞台作品、在校园草地上举行的“视觉互动艺术展”、在学校剧场里的“大师工作坊”……充满创意的“青年艺术家创想周”被比喻成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创业板”。人们希望,它能向世界打开发现中国青年艺术家的一个新鲜空间,同时也给中国青年艺术家一个走向国际的闪亮“T台”。

走过十五载,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渐入“青春期”,如同一位意气风发的少年,虽然外表简朴,头脑和精神却充满自信,更不乏创意活力。它包容世界多元文化,吸引全球上百家知名艺术机构纷至沓来;它大胆扶持中国青年艺术家创新,更以“天天演”“公益票”“室外实况转播音乐会”等亲民创举惠及数百万普通百姓。正如上海市市长杨雄所寄言:“上海,正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汲取文化创新的养分”。

录入编辑:周子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