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工信部官方网站日前发布的消息,工信部发布《特别公示车辆生产企业(第1批)》。据公告,吉林通田汽车有限公司、石家庄中博汽车有限公司等48家车企被要求在两年的限期内进行整改,尽快满足准入条件。如果这些企业在为期两年的整顿期间,没有通过考核的话,将失去汽车生产资质,并退出汽车生产领域。

公告称,特别公示期从2013年11月1日起,至2015年10月31日止。在此期间,工信部将不受理被特别公示企业的《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新产品申报。被特别公示的企业经考核符合准入条件的,取消特别公示,恢复受理其新产品申报。特别公示期满后,未申请准入条件考核或考核不合格的企业,暂停其《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且不得办理更名、迁址等基本情况变更手续。

据《北京日报》报道,在国内,汽车产品投产前必须通过工信部审查,符合技术安全标准纳入公告管理目录后才能获准生产,因此暂停《公告》且不得办理更名迁址手续就意味着车企生产资质的冻结,只能进入破产程序。

2012年7月12日,工信部发布《关于建立汽车行业退出机制的通知》,要求对不能维持正常生产经营的企业是指连续2年年销量为零或极少(乘用车少于1000辆、大中型客车少于50辆、轻型客车少于100辆、中重型载货车少于50辆、轻微型载货车少于500辆、运输类专用车少于100辆、摩托车少于1000辆)的生产企业进行特别公示管理。

工信部在2013年1月份也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重点行业企业兼并重组的指导意见》,根据该意见要求,到2015年,前10家整车企业产业集中度达到90%,形成3-5家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汽车企业集团。

不过《通知》所规定的对企业进行特别公示标准引起不少专家质疑。据《北京日报》报道,有专家提出,在跨国车企生产集中度越来越高之际,中国汽车行业以如此低的销量作为退出门槛可能收效甚微,因为这类边缘企业对车市供求关系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而漫长的公示期后,退出机制到2016年才能动真格,很难在眼下汽车业淘汰落后产能、加快产业升级的节骨眼上发挥作用。

据人民网报道,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截止到2012年12月,我国有各类车辆生产企业1300多家,其中汽车整车企业有171家(按集团统计77家)、摩托车120家、专用车900多家、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135家。在这1300多家企业中,有一批企业多年来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产量极少甚至没有产量,生存十分困难,更谈不上盈利。

而工信部日前公开劝退48家车企,有业内人士分析,这是我国汽车行业退出机制启动的标志,虽然对市场竞争格局很难有直接影响,但其释放的政策信号或将加速汽车企业兼并重组的步伐。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汽车行业资深分析师贾新光认为,今年工信部的《关于建立汽车行业退出机制的通知》出台,有助推动我国汽车产业的兼并重组。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收购这些企业可以获得一个壳资源,但也会承受相应的经营、经济等多方面的负担,上汽、北汽等大型汽车集团基本不会考虑将它们作为兼并重组对象。”

日前,也在预警名单上的镇江天洋汽车内部人士表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再次通过考核的可能性较小,未来两年如果没有‘投靠’的企业,很可能面临被淘汰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