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0月26日电(记者倪元锦)“童年记忆放大了,整个世界就变小了。”这是荷兰艺术家、“大黄鸭”设计师弗洛伦泰因·霍夫曼透过艺术品所传播的价值。

他说,世界上的水是我们共同的大浴缸,橡皮鸭遨游不同水域,连结世界上的我们。北京的“我们”,同样铭记心中的“欢乐之旅”。

作为今年“北京国际设计周”主宾城市阿姆斯特丹的“设计去荷兰”系列展示,一只高18米、由200多片橡胶拼接成的“大黄鸭”自9月26日起在颐和园展出一个月。

26日,是大黄鸭在北京的最后周末,各地游客来颐和园看它,依旧摩肩接踵。

“这是件关乎欢乐、幸福、童年的艺术品。它的面前,处处是面带笑容的人群,很开心地尝试各种角度拍照,我想他们也在回望青春、思考生命吧。”霍夫曼日前接受采访时说。

在中国古典皇家园林颐和园的昆明湖东堤,介于廓如亭和万寿山之间的湖面上,霍夫曼的“大黄鸭”与镌刻清朝乾隆皇帝篆体铭文的“铜牛”相对,远处是彰显中国园林建筑精髓的“十七孔桥”和“石狮”。

铜牛铸造于18世纪中叶,意为“降服洪水”“祥福百姓”;“大黄鸭”从西方一路走来,扮演唤起童年记忆的“治愈系大玩具”。

阿姆斯特丹市市长埃伯哈德·范德拉恩在“北京国际设计周”期间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说,这简直是完美的相遇,源远流长的东方园林艺术和前卫流行的西方艺术,彼此映衬着对方,也成就着对方。

“作为富有创造性的艺术品,大黄鸭正充实着北京,为中国的首都,一个略显严肃的政治中心,增添乐趣和幽默。”埃伯哈德·范德拉恩说。

颐和园的鸭迷中,有佩戴纪念胸章的年迈夫妇,感叹与“大黄鸭”跨越中西的缘分;也有出生在山里的农村人,尽管儿时没有澡盆里的小黄鸭作为玩具,却也燃起美好的童年记忆;还有来自德国的游客,不停地摆着亲吻姿势拍照,惊喜于跟“大黄鸭”在中国相遇。

“从某种意义上,大黄鸭将地球上的陌生朋友相连。在这巨大的公共艺术品前,你们遇见陌生的彼此,大黄鸭带来的欢笑也令颐和园变得不同。”霍夫曼说。

2007年首次出游至今,霍夫曼的“大黄鸭”游历了荷兰阿姆斯特丹、德国纽伦堡、日本大阪、英国伦敦、澳大利亚悉尼、中国香港等13个城市。

霍夫曼向记者透露,结束北京展示后,将带大黄鸭去台湾,在高雄和基隆停留。“我还计划带它去非洲,让足迹覆盖更多的大陆,结识不同种族的朋友。”他说。

“艺术家需要透过作品传递理念和信仰,而不是追求艺术品如何受欢迎。对我而言,最重要的是,大黄鸭在地球上每一站旅行所构成的那个 整体足迹 ,它把陌生人连结在一起,给大家静下心来回忆的契机,分享彼此的欢乐,也思考交流的重要。”霍夫曼说。

(原标题:霍夫曼“大黄鸭”北京谢幕:回忆、思考、分享的“欢乐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