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石家庄10月28日电(记者马天云)48岁的河北滦平县金沟屯村农妇白立红至今记得,年轻时曾到北京打工,“第一天报到,工友们都来自全国各地,我一开口说话,他们都吃惊了:一个农村妇女普通话怎么这么好?”

滦平县位于河北省东北部,距北京市区165公里。作为60年前中国普通话语音的采集地之一,这里的男女老幼不论文化程度高低,都能把普通话讲得字正腔圆。

今年9月起,这个县开始筹建以普通话文化为看点的农家游、采摘园、普通话体验一条街等多种形式的文化旅游项目,打造普通话培训基地。整个“普通话生态体验区”计划于2014年年底建成。

1956年,中国政府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教育部今年9月份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国能用普通话交流的人数约占总人口的70%。

“全国推广普通话之前,国家有关工作人员曾到一些地区做普通话语音采集工作,那时大致是1953年。金沟屯村就是采集地之一。”滦平县教育体育局副局长张绍儒介绍说,石俊勇就是语音采集的参与者之一。

“当时我七八岁,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让对着几个陌生人读课文。读完后,大家都夸我读得好。”石俊勇老人回忆说,当时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后来工作了才知道是普通话语音采集。目前,金沟屯村小学还有一块“普通话语音采集地”的石碑。

那么,滦平方言为什么接近标准普通话呢?当地文史专家、滦平县政协副主席王国平说,主要原因是深受清朝“北京官话”的影响,且不存在传统方言土语的干扰。

据史料记载,明朝初期,由于战争原因,长城之外的滦平县居民被全部迁到了现在的保定、北京房山一带,导致这里成为“无人区”,这种状态持续了200年左右,传统方言土语消失殆尽。

“后来,清兵入关,从京畿等地迁来的王公大臣和八旗军队,构成了滦平人的主体,这部分人受当时 北京官话 的影响,发音自然统一。”王国平说,从清朝流传下来的滦平方言的特点是音准分明,语调比北京方言硬一点,尤其是没有尾音,显得直接、清晰、明确,与普通话极为接近。

虽然对于滦平人为何能讲一口标准普通话的缘由,还有待进一步考证,但据当地群众反映,改革开放以来,不少人都已感受到了标准普通话给自己工作带来的便利。

滦平县就业服务局局长王久明介绍说,因为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多年来,滦平的服务员、保姆等服务性行业在北京一直很受欢迎。近期,北京一家公司还把话务中心建在了滦平,雇佣了50多名当地人做话务员,也是看重了当地普通话的优势。

据介绍,滦平县将选择三个示范性乡镇,试点建设以普通话文化为看点的农家游、采摘园、普通话体验一条街、普通话体验茶馆等多种形式的产业结构,让游客在体验乡村生产、商务和休闲生活的同时学习体验普通话。

滦平县副县长潘艳红说,这个县还将设立全国市县级播音员、主持人普通话培训基地,全国普通话测试员培训基地以及影视传媒学校普通话体验区等,拉动旅游、休闲、商务等各方面产业发展。

(原标题:河北滦平:中国普通话采集地深挖语言“富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