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0月29日电(记者涂铭、郭宇靖)“我自己就上台打过官司,有赢也有输,跟法律比起来,我的脸面微乎其微,没有什么丢人现眼的。”北京市平谷区委书记张吉福说。如今政府官员出庭与百姓面对面打官司在北京平谷越来越平常。

这些大大小小的官司,以及司法部门总结出来的各类司法建议,正成为政府、社会的“监视器”,推动平谷区法制建设迈上新台阶。

一样的官司,不一样的效果——区长出庭打官司

近年来,时任北京平谷区长、现任北京平谷区委书记的张吉福曾代表政府出了两次庭。坐在被告席,一次赢一次输。这是北京市平谷区积极推行的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目前在平谷,和政府打官司看到“一把手”出庭的应诉率,已达到85%。这是领导们放下了官架子,真心把百姓当回事。

平谷区王辛庄镇小辛寨村村民王某就曾见证了区长在法院与自己打官司,他现在还记得当时的场面。

张吉福认为:“政府解决问题时容易拍脑袋做决策,如果都能引向法律轨道,就会大大杜绝层出不穷的问题。这不,现在新任区长马上又要上堂了。”

这个制度有很多优秀的“衍生品”。张吉福说,一是让干部更有责任感。“如果瞎决策,一有冲突就站不住脚了。权力背后是沉甸甸的责任,上了一次法庭以后绝对不敢滥用权力。”

其次,这是普法的大课堂。如果要出庭,领导就要和百姓面对面,不仅要让百姓在法理上能接受,也要在感情上接受得了。这背后要做大量的准备,对领导自己也可以提升工作水平。

第三,这是和百姓间的感情交流。“在法庭上相处更和谐。”张吉福说,“没有拍桌子瞪眼和长官意识,理性的叙述会让百姓更易接受。”

“只要行政负责人出庭的案子,没有再出现上访的。”张吉福说,“在区里面推行,我是第一个上庭的,上完不用我说,哗哗都上去了。一级做给一级看,才能一级带领一级干。”

司法建议促政府部门纠偏纠错

“一把手”出庭应诉,既是对部门工作的深切了解,也是对百姓需求深切体验的过程。张吉福说,现在“一把手”不再纠结于案件判决的胜败,而是把注意力转移到改进业务工作和增进群众感情上。

一把手出庭应诉制度,只是若干项平谷区司法建议中的一项。司法建议是指法院以预防纠纷和犯罪的发生为目的,针对案件中有关单位在制度、工作上所存在的问题,建议健全规章制度,提出改进和完善管理工作的办法。

迄今为止,提出司法建议已经成为平谷区法院进行法制宣传,扩大办案效果的一项重要工作。平谷区法院院长赵军说,2002年至今,平谷区法院针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行业普遍问题、社会管理严重漏洞及特殊群体保护等问题,向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发送司法建议465件,较多建议得到积极采纳。其中《关于推进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工作的司法建议》也是这当中的一项,取得了非常好的社会效果。

加强构建社会的“免疫系统”

记者采访发现,司法建议在行业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平谷区法院通过调研2010年至今的全部医疗纠纷案件后,就医院的过错行为向区卫生局发送了司法建议,使得医疗纠纷案件数量大幅减少。

曾学习生物学专业的张吉福如今作为平谷区委书记,对司法建议工作颇有自己的看法。

“司法建议可以比作生理学的内容,社会与人体一样,必须要有很好的回馈机制。好比人感冒发烧,就说明身体出现了问题,免疫系统发挥作用。与百姓沟通中发生了问题,或者百姓有什么不满,这些偏差就好比感冒发烧症状。”张吉福说。

张吉福认为,司法建议是重要的纠偏纠错补漏机制,相当于把监测探头置于法院,如遇到较多土地或拆迁问题,法院就能立即统计并反馈出来,政府部门就知道自己问题所在。

赵军认为,司法建议是高附加值的司法产品。今后平谷区法院将落实“三层”督办体系,对于无回复的被建议单位,将函告区委或区政府督查室,予以督办;对具有较大社会影响的司法建议,发出后将邀请区督查室等部门共同跟踪回访。

(原标题:北京:从“区长坐被告席打官司”看平谷法制建设新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