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著名商业分析人士,《大数据图景》的作者大卫-芬雷布(David Feinleib)因公来到了中国。这一次零距离的接触让他对中国,甚至整个亚洲有了全新的认识。他说,亚洲曾经以“生意难做”闻名全球,因为那里的人都喜欢“话中有话”,每一个决定都需要耗费大量时间。然而现在,这些定律都不再试用。

最近,Dave应邀到《哈佛商业评论》演讲,对当代中国的商业提出了5个新看法。今天,老外眼中的中国商业是什么样子?九个头条为您编译如下:

1.中国变化太快了

“北京的变化实在是太快了,地图从一个月到另一个月就过时了。有时,即使我们住在这里,也根本没能真正认识它,”一位商人告诉我。当然,他承认这样说有些夸张,但大部分的事实就是如此。

我上次访问中国是在18年前。跟其他游客一样,我登长城、参观故宫、吃北京烤鸭。我的印象是,这儿就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国家。

但是快进到今天,这里的城市既现代又国际。我遇到的政府官员,商界人士和大学教授也都十分新锐。他们受过极其优秀的教育,甚至十分精通双语。他们深思熟虑着如何改变整个行业。

2.用1000%乘以任何度量单位

显而易见的,中国是一个很大的市场。你很难知道它到底有多大,除非你自己去体验一下。

13.5亿人究竟有多少?在你目光可及范围之内都可以看见摩天大楼。这里的交通无论何时都那么繁忙。

50个座位的餐厅吗?你可以尝试换成500个座位。想举办个500人的盛会?那就尝试一下5000人。想要卖出50000份你的新书吗?试着把发行量提高到50万吧。因为,这里是“大中国”。

3.寻找一个可靠的当地合作伙伴

以我为例,湛庐文化和哈佛商业评论的中国工作人员为我引荐了不少商务人士和记者。

一天晚上,一个朋友的同事带我去吃晚餐,把所有好吃的食物都介绍给我。所以,无论你外出用餐或做生意,有一个本地合作伙伴是十分有益的。

4.语言问题

如果你担心和你的管理团队、雇员们交谈会有困难的话,不如直接聘请一位翻译。然后慢慢地说,适当停顿,把你的话说的更简明有条理。这些工具或许无法替代双语,但它们肯定能保证你们走的更远。

事实胜于雄辩,但是在中国一定要记得交代清楚的你的背景——你的职位、成就、以及最重要的学历。

5.业务办理快

价格不再是“神圣”的话题。合同谈判也进行的十分迅速。决定也能立马被讨论拍板。

我的建议是,所有的商业领袖们应该尽快访问中国。中国正经历着快速的变化,没有比亲身经历能够更好的体会到这一点。

作者:David Feinlei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