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11月8日电(记者李荣)最近,沪郊金山石化街道首次发布了社区幸福指数。幸福指数,已非新鲜事物。唯当地干部的一席话,却值得细细咀嚼一番。他说,幸福指数应该是当地居民生活“真实温度”的反映,而不是给戴上一顶“幸福的帽子”。幸福指数,千万不要成为“被幸福”指数。

街道干部明确说,本社区幸福指数绝不设“年度目标”,幸福不是“凑数”,这个理念很端正。如今的生活中,“凑数”的事情很多,大家围着“数字”展开“数字化”的生活。中国文化,以定性为优势,当初引入“定量”,是救弊之一道。但“行之过远”,围着“数字”讨生活,离生活的本源就会越来越远。比如,吃的美味,变成美丽的“表格”;用了好奇心学到的一点知识,最后都变成了学习成绩的“分数表”;长大了上班做事,最后都转换成年终绩效考核的一个个“数目字”,总觉得这不完全是生活的那一股子味儿。

幸福是什么?各人心里都有一杆秤。这种来自心灵的“斤两”,从外面是“放不进去”的。幸福指数的幸福指标,靠“拍脑袋”是拍不出来的,只能问群众、问百姓。石化街道幸福指数中家庭婚姻、身心健康、社会环境等几个大的指标,都是通过对本地居民和外来居民的座谈、访谈甚至是马路上随意的交谈中归纳出来的。但归纳就是“平均”,一平均,很多“个性的东西”就会被平均掉。街道进而鼓励各个小区形成自己个性化的幸福向往。否则,幸福这种内心的体验,强求一律,势必成“强扭的瓜”,不甜。

幸福指数准不准,谁说了算?谁来“评分”?只能是居民百姓的真实感受。幸福指数与幸福感受接近了、一致了,指数的指向性才有价值;反之,难免有“被幸福”之嫌。“被幸福”,只能给“幸福”社会减分。

(原标题:“幸福指数”千万不要成为“被幸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