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财经11月8日讯 近日有消息称,作为未来国企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与《关于完善公有制实现形式的指导意见》有望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出台,而随着三中全会的召开在即,市场对国企改革的期待也水涨船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所长张文魁认为,当前国企改革最大的问题是民营化停滞不前,甚至还出现了倒退,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国进民退,“国有企业部门一直在扩张,挤压了民营企业的空间,我认为这是当前最大的问题。”

张文魁表示,在过去几十年中,国有企业的整体竞争力的确在逐步提高,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民营企业、跨国公司相比,国有企业在整体效率上仍有差距,行政性垄断带来了诸多弊端,国有企业可以优先享有各种资源和各种政策,这是以牺牲其他民营企业的发展为代价的。

张文魁称,现在虽然我们有不少国有企业进入了《财富》世界500强,但那其实是“500大”,也就是销售规模很大,但是不是“强”,是不是有竞争力还有待考证。因为国有企业可以合并许多小企业,它要创造财富并不困难,“举个例子,河北钢铁公司就是由许多小企业合并起来的,它的规模很大,但是要说它有很强的竞争力,我并不认同。”

而正是由于国有企业存在大而不强、综合效益不高、核心竞争力不强等现象,市场对新一轮国企改革的呼声一直不断。

张文魁认为,新一轮国企改革的重点应该是进一步推进民营化,“像之前我们提的国有企业分类管理等国企改革措施,其实一直在绕弯子,我们兜了二三十年的圈子,一直在回避民营化的问题,如果不能面对这个问题,一味地绕弯子是没有出路的。”

张文魁说,国有企业民营化很早就已开始,我们的法规、操作方案都是现成的,目前却面临停滞的状态,但在市场压力下,民营化是必然的,这也是下一步改革的重点。

而对于现在国有企业进行的董事会改革、股份制改革,张文魁称,如果没有民营化作基础,这样的制度就是摆设,就等于是给聋子装了两个耳朵。从实际情况来看,国有企业董事会的改革十几年前就开始了,但是结果证明失败了。因此,无论我们进行哪方面的改革,都不能回避民营化的问题。

而在中华民营企业联合会会长、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保育钧看来,未来国企改革要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要清查国有资产有多少,避免把国有资产变成了少数人所有;其次,要明确国有企业定位,做市场做不了的事情;第三,要明确规定国企委托负责人来经营,不应该由组织部门指派干部。

对于具体的方案,此前建银国际曾预计,主要措施包括在国企垄断企业引入竞争机制,向民营投资者开放国企主导地位的行业,加速向民营投资者发放进入受监管行业的许可证,如电信、石油等。(黎晓云 郝美津)

相关访谈:

三中全会系列前瞻:房地产调控不要抱太大期望

面对持续上扬的楼市,北京师范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董潘对当前三中全会后楼市政策是否出现新的变化不抱太大希望。

他认为,三中全会中出台的楼市政策只是引导性作用,促进房地产健康稳定发展,加强保障房建设管理,其次可能会提到财税,探索土地流转问题,但对政策实际操作层面意义很小。

三中全会前瞻:财税改革须理顺财权事权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 贾康 认为,一般而言,属于全国性的公共产品,理应由中央政府牵头提供,地区性的公共产品,则适宜由地方政府牵头提供。具体的支出责任,应合理地对应于此,分别划归中央与地方。

三中全会系列前瞻:开征遗产税成本高难度大

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临近,开征 遗产税 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议题。不过,多位专家向网易财经表示,开征遗产税成本较高,难度不小,对于开征可能造成的资本外流问题,应该在设计制定遗产税时有所考虑。

三中全会系列前瞻:经济“试验田”短期难扩大

上海自贸区成立以来,在金融制度、贸易服务、外商投资和税收政策上都有多项改革措施,为当地制造了庞大的商机,而其它省市和地区也致力为新一批的经 济试点,当中包括来自珠三角的声音----“粤港澳自贸区”。不过,相关方案至今还没有得到中央批准,而十八届三中全会举行在即,中央政府会否继续扩大境 内的经济“试验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