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幼农有“中国的保尔”之称

谢其章

上个月底,南方某出版社编辑文君来京,要我作她的向导参观砖塔胡同和八道湾鲁迅故居。在砖塔胡同我领她进了鲁迅故居,破烂的景象令她震惊,只看了几分钟,院子西屋出来两个女子说“我们要锁门出去了”。文君悄声说:“鲁迅故居住着俩卖菜的?”我说这有什么好惊讶的。被卖菜妇赶出后,我又带她去了八道湾,我是知道八道湾那一片全拆了,文君说望望废墟也算尽了崇敬之情。

八道湾十一号也该算作周作人故居,周作人死在这座大院。大院沦为大杂院后,房客众多,民俗学家江绍原(1898-1983)一家住过。徐淦《忘年交琐记》里说道:“左右院子里的房屋,住着在西安大学执教的江绍原先生的家属,还住着北京图书馆外供部馆员王先生一家和三五家别的房客,包括一位侍候过鲁老太太鲁瑞和鲁迅夫人朱安的老女工。”“前院正中三大间住着解放军的一个排,每天清早在院子里吹号升旗。”“住前面(院)的解放军战士纪律严明,从不到后面(院)来。”周作人研究者很多,哪位有本事做个《八道湾十一号房客考》?

在我看过的关于八道湾的文章里,徐淦这篇提供的细节最多最可信,谁也比不上徐淦与知堂老人的“近距离”,——与知堂老人同居一个屋檐下一冬。(知堂)“对家务活一点也不沾,除了每天早晨亲手撒儿把杂粮喂飞来的麻雀”。

八道湾的天上还会有麻雀飞过。

江绍原的二儿子江幼农(1932-1969),因患类风湿性关节炎,十四岁初中二年级没有念完就卧病在床,最后全身关节僵直,连吃饭都要别人喂。在母亲朱玉珂的照顾下,江幼农自学了中学和农业大学课程,还学习了俄语,写了书、翻译了专著,成为青年的榜样,被誉为“中国的保尔”。1957年新华社以《战胜瘫痪的人》为题发出新闻通稿,在全国各大报纸刊出。那年江幼农入团了,还被选为当地街道休养学生团支部书记。1962年他入党了,新华社又以《他没有残废》为题发了新闻通稿。积极热情的鼓励从四面八方飞到北京八道湾他的病房。这里经常聚集着来访的少先队员和共青团员;这里留下了著名科普作家高士其的身影;这里还有来自苏联、越南、柬埔寨等国际友人的问候。放置江幼农病榻的小屋充满了积极向上、刻苦奋斗的气氛。接待来访活动成为江幼农的乐趣。在他的一本日记本上,两千三百九十七位来访者留下了姓名。在江幼农生命的最后几年,他自学了中医,不仅调理自己的身体,还为亲友开方治病。1969年11月22日,江幼农在八道湾病逝,他与老邻居知堂老人一样受到红卫兵的殴辱。

老弱病残本该是社会最同情最照顾的群体。

我在《张爱玲佚文发现记》里说过“我的这堆《亦报》是江幼农的旧藏”,因为上面用曲别针别着江幼农发表在《亦报》文章的底稿,勾勾划划,标示与原稿不一致的地方。另有一个依据,有那么几期,报头写有“江幼农 八道湾11”,这可能是邮局送报人写的。我还认为这堆《亦报》(或一部分)的物主有可能是周作人呢,因为知堂老人说过:“平时《亦报》来时,家里的人看了,再送给江幼农去看,一总看的人总有五六个吧。”(《一日三秋》)

江幼农手稿用纸很少有正规的稿纸,多是白纸自己打格,而且两面都写满字。偶尔有“北京新街口聚义纸店印”二十乘二十五的五百字稿纸,令人想到知堂老人日记中经常出现的“新街口”。徐淦客居苦雨斋时,“新街口”亦频现——“有一次提到周作人,他(饭馆伙计)忽然竖起大拇指讲给我听: 周先生是个好人,新街口一带谁不知道他!他老人家当大学教授和做官的时候,每月发薪发白面那天,一定把白面分给四近揭不开锅的穷苦人家。谁要是去向他告帮,他从来不叫人失望,总是十块十块地接济人。 ”——“从此,我每天在新街口一家百年老店永顺居堂口的小吃部用餐,早上吃馄饨烧饼夹焦圈,中午晚上吃大米饭和最简单的小菜。知堂晓得我嗜酒,还指点我到八道湾西口西直门大街上的一家松竹居去,说店主人原是北大学生。”

徐淦在《亦报》时有短文发表(署名“齐甘”),有几篇是讲述他和知堂老人及周丰一的交往。忽然想到能不能收集起来编个小书。

近日在西直门桥畔的人民医院陪侍岳父,从十八层病房的窗户可以望到新街口也可以望到八道湾,那里的生活在继续。忽然想到明天带个望远镜,也许能够看破一切。

这堆《亦报》中还夹有其他报纸,我在1948年4月11日《北平新民报日刊》“鼓楼”副刊上看到江幼农的一则短文《征求各种动物书籍》:

编辑先生:本人现在于动物一门,非常感觉兴趣,想买一些关于这类的书籍看看。日前曾上开明书店询问,价格实在惊人,只好望洋兴叹!现在因为患病,不能到商场去买旧书,所以拟请赐贵版一角之地,敬向读者征求。凡有关动物、昆虫、鸟类、鱼虾、……的习性、生活史、珍话、趣闻等等书籍,肯惠然割爱者,请将书名,价格,内容,页数等,详为示下,合当上函接洽。又本人只有购买旧书的能力,所以希望割爱的朋友,能把售价尽力定的低些。若肯借读,更是欢迎。地址:新街口八道湾十五号。江小原敬上

“江小原”是江幼农的本名。“八道湾十五号”可能是十一号的旁门,也就是上世纪四十年代周作人买的后罩房右边的那个小院。这张买卖房契曾经在拍卖公司上拍过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