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12月21日,众多学生聚集在大家沙龙参加活动。

1987年,有位名叫鲁兵的学生曾在“沙龙”随意录音,记载了几个学生在雀巢咖啡香气中的一场趣谈。

“我相信,世界本身是和谐有机的,并不存在文理学科的区别,它是人类自己划分的。既然个性、风格在文学艺术中犹如生命般重要,它是具有很强的主观性的东西,那么为什么在自然科学中却很少看到这样富有主观色彩的现象呢?”——一位同学脸上布满思考的神情说着这些话。(这可能是一位读文学的学生)

“不!你说的是表面现象,其实自然科学研究中也有许多不同研究风格所造成的不同流派。自然科学的客观性是有相当局限的。”一位学生回答道。“在量子世界中,你用什么样的测量工具,对于被测量的物体都有影响。不同的实验手段所得出的结果,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

“既然这样,目前我们文学评论中那种归一化的观念,虽然在明确性上具有一定的意义,但看来局限性很大,这可能也是符合海森堡的 测不准 原理的吧。”一位可能是搞文学评论的同学用上了刚才几位理科同学所运用过的理论。

突然,录音机里传来争辩声,一位男生正为着沙龙不卖香烟而提意见,一位姑娘则用一种“栗原小卷式”的款款软语,回驳道:“抽烟有什么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深刻的现实意义,嗯?”一声很有意味的“嗯”可能使那男生来劲了,侃侃谈起抽烟的好处,说抽烟对于勤奋的人来说是一种闲适的休息,对于诗人是灵感的催化剂,对于孤独者是父亲般的安慰,给朋友一支烟是显示珍贵的友谊,和人生交往是彼此沟通的道路……他还没有说完,可能是一位性格奔放的女生截住说:“烟是吹牛者的草稿纸,烟雾是掩饰惊慌心虚的面罩!”——节选自《中国大学生:来自复旦大学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