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1月14日电(记者李江涛)中等身材、戴着眼镜,说话略带山东口音,这就是清华大学副校长薛其坤院士给记者的第一印象。2012年,他率领的团队首次在实验中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取得基础物理领域的重要突破。

今年50岁的薛其坤曾在日本和美国学习、工作近8年,接受了近乎残酷的科研训练,逐渐成长为优秀的实验物理学家。1999年,他放弃国外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携家人回国。在中科院物理研究所,面对同发达国家相比落后的实验仪器和精密机械加工等条件,他没有抱怨和等待,而是怀着一腔热忱全力以赴投入工作。

经过十年多的努力,薛其坤和研究团队在实验技术的发展、前沿科学研究及人才培养等各方面都取得了优异成绩:他作为首席科学家承担了科技部重大研究计划项目,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创新群体和重点项目等多项重要研究任务;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度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在拓扑绝缘体、低维超导和纳米科学3个物理学热点研究方向上,团队的研究水平已位居世界领先行列;先后有4位成员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在科技界,已经发表300多篇SCI论文的薛其坤以“永不放弃”“勤奋刻苦”而闻名。十多年来,除了出差,他几乎每天都是早上7点准时到实验室,晚上11点后才离开,大家形象地叫他“7-11”。一年365天,他几乎没有节假日。

在瞄准国际前沿的同时,薛其坤一直秉持着严谨务实的科研作风。他追求实验数据的严谨性和实验的精确性,教导学生:“要获得有说服力和物理意义的实验数据就离不开高质量的样品,要不惜花大力气、投入大量时间制备出高质量的样品,不能急功近利。”

薛其坤周围的人常说:“他不仅智商高,情商也高,善于团结人。”在申报成果时,团队带头人往往放在第一位,而薛其坤却把自己署名在最后,把团队成员署在前面。“我把自己放在最后,大家也就不好争先后了。这样做既能团结队伍,也能推动新人进步。”薛其坤说。

正是因为对科研的执著追求、刻苦努力以及团队精神,才有了薛其坤和团队不断产生的创新成果。

现在,这个诞生于中国本土的优秀科研团队仍在为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应用前景而奋斗着。“国家越来越重视基础科学研究,我们备受鼓舞。任何一个现象从原理性的发现走到应用,都需要不同领域的科学家和工业界的共同努力,我们将与更多的人合作将这个领域发扬光大,推动它向应用发展。”薛其坤说。

(原标题:薛其坤:永不放弃、勤奋刻苦的物理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