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南宁11月19日电(记者张捷、邹婷玉)“经过一年多的 双反 ,光伏企业资金链断了,现在企业产能仅达正常情况的四分之一。”广西桂林吉阳新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柏林说,由于银行对光伏产业缺乏信心,他们难以获得贷款,只能自筹资金进行生产。

渣打银行11月初公布的中小企业信心指数显示,在二季度大幅回落之后,中小企业信心指数在今年第三季度微升1.09个百分点。尽管如此,中小企业运营信心指数和融资信心指数仍分别下降了5.03和3.41个百分点。

中小企业到底难在哪?如何提升他们的信心?

在工业重镇柳州,龙杰汽车配件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良杰说,他们为达到海外厂商对生产工艺的要求,往往需要在短时间内投入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元改进生产线,“但由于 告贷无门 ,成长性很强的企业发展计划常常被打乱。”

融资贵是另一难题。一家公司的董事长算了一笔账:贷款1000万元,扣除银行利息、保证金、金融服务机构担保费、财务顾问费,企业最终还拿不到800万元,这还没算上利率上浮产生的费用。

“金融机构不放钱,就是因为中小企业收益太小。”中山大学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袁持平说,当前,金融行业追求利益最大化与中小企业对资金的渴求并不对称。

与此同时,用地紧张也让企业和工业园区倍感头痛。“富士康要1万亩地,我们拿不出来。”玉林市发展改革委主任骆华中此前接受采访时说,有项目却没法落地,令他们无可奈何。

这只是近年来不少工业园区土地储备紧缺、土地用地指标紧张、征地工作困难,不少项目无法落地的缩影。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测算,广西每年重大项目用地需求有3万公顷左右,但每年国家下达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仅约1.2万公顷。

“土地指标少,制约了项目引进,只能通过分期给地,加收保证金来引导企业集约用地,无疑加重了企业的负担。”一位工业园区负责人坦言。

多位专业人士认为,盘活民间资本和土地资源,将有益于提升企业的信心。

银河证券首席总裁顾问左小蕾认为,政府引导民营银行做社区银行,服务当地中小企业,成为“草根金融”,“金融行业一旦作为独立的行业放任发展,很难发挥其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服务实体经济。而是变成占用资金的主体,追求 钱赚钱 的快速发展模式。”

袁持平认为,民间资金金融化需要成立一个平台,将经过政府甄别的金融机构绑定在平台上,民间资本可以通过这些金融机构的操作流入相应企业,而这些企业的信息发布也由政府来把关,形成一套诚信融资体系。

此外,在厦门大学经济学研究所副教授靳涛看来,招商引资应提高项目准入门槛。“政府不能为了完成招商引资任务盲目引进企业。”他说,引进的项目应坚持集约化、规模化、高起点的要求,重点引进消耗土地资源少、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少、投资强度大、综合效益好,符合当地优势的企业。

也有专家建议,应鼓励提高工业用地容积率,支持企业分割转让节余土地。同时,建立土地回收制度,对批而不建、多批少建、逾期未建等现象进行集中整治,按有关法律法规收回闲置土地,盘活有限的土地资源。

(原标题:盘活民间资本及土地资源有益提升中小企业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