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太原11月19日电(记者晏国政)19日是首个“世界厕所日”。在中国很多城市和乡村,一场以建设和改造为重点的厕所革命正在进行,但与群众需求相比,“方便之门”还需更多地被打开。

在中部城市山西太原的一些街道和路边,近两年新增了许多不锈钢材质的公共厕所。“虽然有时仍需排较长时间的队,但至少有地方方便了。”经常在太原柳巷商业街摆摊的齐红霞说。

为解决长期存在的公厕数量少、标准档次低、群众如厕难等问题,太原市连续三年加紧推进公厕建设改造,新建公厕272座,改造危旧旱厕80座。此外,该市还鼓励沿街750家单位开放公厕,并开发了电子查询系统,在十字路口设置了80张“导厕地图”,方便群众查找。

除了加快城市公厕建设步伐,山西、浙江、广西等地方政府还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纷纷在广大农村开展了无害化卫生厕所的建设和改造。

“大量公厕的建设和改造不仅方便了群众,还有效改善了城乡特别是农村地区的卫生环境状况,提高了居民生活质量”,山西省社科院社会学专家李小伟说。

然而,公厕建设步伐仍难满足公众需求。受选址难、投入不足、只拆不建等因素影响,太原市市容环卫部门目前管理的各类公厕只有479座。而根据国家相关标准,这座城市建成区域内应建公厕1416座。关键时刻一厕难求,仍是部分群众的心头之痛。

李小伟说,厕所虽小,但关乎民生。各级政府的管理者应当真正急群众之所急,进一步加快公厕建设步伐,提升公厕管理水平,为群众打开更多“方便之门”。

(原标题:中国加快公厕建设步伐仍需打开更多“方便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