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重庆银行(01963.HK)在香港联交所敲响上市的锣声,正式成为六年来首家登陆资本市场的内地城商行;11月12日,徽商银行(03698.HK)紧随其后,全球发售净募集资金约为85.57亿港元,成就了香港三年来规模最大的银行股IPO。

此外,上海银行也已正式启动H股发行计划,A股也有15家地方性商业银行在排队上市。尽管银行业内人士对此均信心满满,但二级市场的反应则显得格外冷淡。

早在2010年上市的重庆农村商业银行(03618.HK)发行价为5.25港元,至今股价仍处于潜水期。重庆银行也遭遇相同的惨淡回应,上市首日即破发,之后再也未能回到发行价。徽商银行发行首日收于3.6港元,较3.53港元的发行价微涨1.98%,11月19日收报3.58港元。

万科30亿港元参股徽商银行

虽然在上市前夕遭两大股东质押3.1亿股股权,但徽商银行的上市依然备受期待。

据其招股书介绍,以资产、贷款、存款规模计,徽商银行是中部地区最大的城市商业银行,由安徽省内全部城市商业银行和城市信用社联合重组设立。

万科置业、周大福、江苏汇金控股、通用技术集团、Peaceland Limited及甘鸿枝成为徽商银行的基石投资者,共认购约12.9亿股H股,相当于全球发售完成后该行全部已发行股本的约12.08%。其中,万科耗资逾30亿港元认购8.83亿股,约占发行后总股本的8.1%,取代安徽国元控股成为第一大股东。

此前发布的招股文件显示,徽商银行首次H股IPO计划发售26.13亿股,其中23.51亿股将作为国际发售,约占初步发售股份总数的90%;其余10%的股份在香港公开发售。徽商银行最终发行价定为3.53港元/股,若扣除若干开支等,徽商银行的全球发售所得净募集资金约为85.57亿港元。这一筹资规模约为重庆银行的2倍。此前重庆银行共募集资金42.5亿港元。

截至去年末,徽商银行每股净资产为2.51元,每股收益0.53元,按发行价3.53元/股计算,市账率为1.11倍,市盈率为5.25倍,重庆银行的市账率和市盈率分别为1.16倍和6.32倍。

2013年上半年,16家上市银行归属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总额为6191.49亿元,同比增长13.56%;净利息收入总计10825.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9.23%;手续费及佣金收入3038.9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9.13%。从数据上看,净利息收入仍然占银行收入的主要部分。

“现在利率市场化正在推进过程中,银行正在尽量弱化对存贷款息差收入的依赖,开辟新的收入来源。”武汉的一位银行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

徽商银行同时期的净利润为24.52亿元,同比增长13.87%,整体增速与行业平均水平相当。净利息收入47.24亿元,同比增长14.26%;手续费及佣金收入2.9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9.39%。

从资本充足指标上来看,徽商银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已连续三年出现下降,截至2013年6月30日已下降至9.24%;资本充足率也从2011年的14.68%下滑至11.90%。

与此同时,资产质量也不容乐观。2011年至2013年6月30日,不良贷款率从0.48%一路攀升至0.64%;减值贷款准备覆盖率却从533.33%快速降低到359.82%;贷款总额准备金率也从2.54%下降至2.29%。

贷款快速增长使利润增速得以维持,但今年上半年徽商银行存款增速却不及贷款增速一半,贷存比从2011年末的67.50%陡增至今年9月末的73.99%,在国内城商行中处于较高水平,直逼监管红线。徽商银行的核心负债比率也持续低于60%的监管要求,今年9月末这一指标为58.8%。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2013年9月30日徽商银行最新公布的数据,短短三个月内,徽商银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和减值贷款准备覆盖率均已出现小幅上扬,不良贷款率则回落至2012年末的水平。

同业业务为资产“注水”

事实上,重庆银行、徽商银行和即将在H股上市的上海银行都是从A股转战而来。

证监会最新披露的情况显示,截至11月15日,除了大连银行已于6月3日终止审查,仍有15家地方银行正在排队申请IPO。其中农商行有5家,城商行有10家。

纵观整个A股市场,只有3家已上市的地方性商业银行,即北京银行、南京银行和宁波银行,以上市手段获取资金后得以快速扩张。但在增长背后,这些上市地方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却连续三年上升。

北京银行2011年底的不良贷款率为0.53%,截至今年9月30日,不良贷款比率为0.61%;同一时期,宁波银行的不良贷款比率从0.68%上升至0.84%;南京银行不良贷款率相对更高,从2011年末的0.78%增加到0.92%。

地方贷的违约风险始终是地方银行火爆上市背后的阴影。A股IPO关闸仅一年,地方银行的上市却早已悄然停止。

早在2007年,北京银行、南京银行、宁波银行成功上市后,就再也没有新的地方银行在A股得以发行。其间,重庆农村商业银行曾在2010年末登陆港股市场,地方银行股在资本市场沉寂了三年,2013年末,重庆银行、徽商银行正式打开地方银行转战H股募资的大门。

今年中,银行间拆借利率的一路飙升,部分银行陷入流动性危机,造成极大的市场恐慌,银行股资金饥渴后遗症令整个银行业的同业业务有收缩的趋势,16家上市银行上半年的买入返售金融资产有9家出现同比下降,降幅最大的是中国银行,达51.73%,但平安银行、招商银行、宁波银行等股份制银行上半年的买入返售金融资产仍出现大幅上升。

截至2013年6月30日,徽商银行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同比增长141.58%,达922.81亿元,占总资产的比例为22.5%。

“操纵同业业务增加资产规模是很常见的做法。”一家拟上市的地方银行内部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银监会说要整治,但实际上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如果真的直接叫停,很多地方银行会死的。”

上述人士透露,同业业务最大的目的就是规避政策监管,同时也产生更多收益。

华宝证券指出,央行为防止商业银行过度扩张,目前规定商业银行最高的存贷比例为75%,同时根据《商业银行法》规定,对同一借款人的贷款余额与商业银行资本余额的比例不得超过10%,但商业银行同业业务皆不受此类规定的约束。同时商业银行同业业务无需缴纳存款准备金,没有拨备覆盖率指标。

地方贷成“定时炸弹”

地方融资平台贷款是投资者对地方性商业银行的最大担忧。

时代周报记者翻查多家香港媒体报道发现,几乎所有港媒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地方贷对内地地方银行的威胁,称其为“定时炸弹”,风险很高,建议投资者谨慎购买。

地方融资平台是由地方政府通过财政拨款或注入土地、股权等资产设立,承担政府投资项目融资功能,并拥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不过,按照法律规定,地方政府不能为地方融资平台贷款提供担保。巨额的地方债务、堪忧的地方政府还款能力都使放贷的银行面临巨大的风险。

以徽商银行为例,截至今年6月30日,徽商银行地方融资平台贷款为235.66亿元,占该行客户贷款及垫款总额的12.9%,并为此计提了组合减值准备2.83亿元。

为防地方债务失控酿成信贷危机,国家近年力图限制银行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借贷,但仍有地方银行以影子银行等表外途径继续放贷。香港《信报》登载文章指出,尽管重庆银行的内部法则明文规定,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贷款敞口,不能超越2011 年底水平,重庆银行直接借给地方政府的钱虽受到严格控制,但透过“投资”于信托公司和证券商安排发售的理财产品,间接把资金配置到地方政府手上,是“影子金融活教材”。

“从历史上来说,城商行本身有一些不良资产等遗留问题,银行必须完善资产结构,保证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上市。”北大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主任曹凤岐教授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这次十八届三中全会改革里面提到要发展以民营资本为主体的风险自担的金融机构,实际上这里面会有相当一部分是地方性的,这对地方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是有好处的。”同时,曹凤岐教授指出,并不是所有的城商行都要上市,也不是所有的地方银行都要进行全国性的区域扩张,“相当一部分地方银行应当主要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

作者:黄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