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哈伊斯兰艺术博物馆。
  仍在扩建的多哈机场将在2015年建成并全面开放。

刘洋

卡塔尔首都多哈位于油气资源丰富的波斯湾沿岸。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油气价格的暴涨,让卡塔尔在内的海湾国家,获得了丰厚的收入。但是,与其他城市不同,多哈并没有依赖单一的油气能源优势,而是审时度势,进行城市转型。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城市竞争中,对于一个现代都市的发展来说,明确城市定位、科学现代管理,可谓是至关重要。多哈凭借其连接东西方的有利地理位置,充分学习与借鉴国际管理经验,有效运用其积累的财富优势,将自己打造成国际航空中转站、国际商务与休闲中心,积极提升城市品牌,拓展城市文化内涵。

运营有道的

国际航空中转站

多哈打造国际航空中转站,无疑是明智之举。多哈所处的海湾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之间的交通要冲。而在航空业蓬勃发展的今日,多哈正好处于连接东西方的一个空中交通“节点”上。从东亚、东南亚到欧洲、美洲、非洲的航线,都可以通过海湾地区连接起来。

据统计,全球有近20亿人,生活在距离海湾地区4个小时的飞行距离内,有40亿人,生活在距离海湾地区7个小时的飞行距离内。那么,多哈是如何运用自身优势,将自己成功打造为国际航空中转站的呢?

对于经历长途飞行需要转机的国际旅客,他们最期待的就是转机快捷方便,并且能够得到休息,缓解旅途的疲倦。在多哈国际机场,乘客可以感觉到,原本难熬的飞行中转,也可以变成一种旅途中的享受。

为了提升乘客换乘的效率,多哈机场及其经营者卡塔尔航空公司,采用了一套色彩编码管理系统。航班直达多哈或者是在多哈转机的乘客,将会在登机机场的值机柜台,获得一张彩色登机牌套封,以及对应颜色的手提行李标签。彩色登机牌套封与行李标签配套使用,分为蓝色(直达多哈机场)、黄色(经济舱在多哈转机)和酒红色(头等舱和商务舱在多哈转机)三种。在航班抵达多哈机场后,乘客根据相对应颜色的路线指示,可以顺利而快捷地找到自己所要前往的航站楼:到港航站楼(蓝色登机牌目的地)、中转和离港航站楼(黄色登机牌中转地)以及顶级航站楼(酒红色登机牌中转地)。等到乘客需要开始登入下一段航班的时候,会有专门的摆渡车,将乘客送往下一段航班的登机舱口。

值得一提的是,多哈机场专为头等舱和商务舱乘客设计的顶级航站楼。头等舱和商务舱的乘客,将会在顶级航站楼享受更优质、更贴心的服务。在航班抵达多哈机场后,会有专门的豪华巴士或轿车,将乘客接送至顶级航站楼。乘客一到顶级航站楼,就有服务人员过来帮助拿行李。航站楼内恒定的18 ,令人感觉舒适清爽。头等舱的乘客不仅可以享受SPA、按摩水疗池以及桑拿服务,候机超过5小时的旅客,还可以在独立的卧室休息。商务舱的乘客,可以在这里举行商务会议。

多哈的顶级航站楼,被航空业内权威的独立调查评定机构Skytrax,评为世界最好的三个贵宾休息室之一。这个占地1万平方米的顶级航站楼,完全是按照五星级酒店的标准来建造和管理的。多哈机场还从全球酒店系统中,招聘了多名员工,专门服务于该航站楼。多哈不惜重金,打造出既奢华舒适,又充满人文关怀的航空中转服务。乘客在这里进行航空中转,可以得到充分的休息,对于多哈这座城市,自然也会亲切几分。

多哈机场还给予所有经停多哈中转的航班以优惠折扣,这吸引了全球30余家国际航空公司在多哈进行航空中转。多哈全力打造一个连接东西方世界的国际航空中转站,将大量的石油财富注入航空业,打造了奢华舒适、充满人性关怀的航空中转服务。

由于中国、印度、东南亚诸国等新兴市场的崛起,新兴航空中转业潜在的巨大市场,将给多哈机场带来更多的发展空间。在近年来全球航空业连连亏损的背景下,多哈机场却能够呈现一片勃勃生机,便是明证。多哈以航空业为引擎,也有力地带动国际商务、旅游观光、国际会议、国际体育赛事等诸多领域的发展。

目前,多哈机场仍在扩建,到2015年,多哈新机场将建成并全面开放,届时预期年客流量将达到5000万人次。新多哈机场将有80个登机闸口,拥有2.5万平方米的零售商铺区域、候机室、多层短期和长期停车区。届时,多哈新机场将成为更具新引力的国际航空中转站,在国际航空业占据更重要的角色。

注重城市文化内涵

2007年,多哈在人工填海的岛屿上,开始兴建“卡塔尔明珠”——一个总面积达到400万平方米的大型房地产项目。这个斥资150亿美元、面向全球投资者的奢侈地产项目,到2015年该项目竣工时,人工岛将遍布顶级酒店、高档餐厅、海滩俱乐部和高档购物中心。这座人工岛,从奢华的角度,生动地诠释了卡塔尔对于未来的设想:成为国际级的商务与休闲中心。

这个雄心勃勃的城市发展项目,不禁使人联想到阿联酋迪拜的棕榈岛。多哈与迪拜,距离相近,在人口规模和经济实力方面也大致相当,也都是外国投资者热衷的投资热土。在发展国际航空业、打造国际级商务与休闲中心等城市发展战略上,我们可以发现,迪拜与多哈,有着惊人的相似。这两个城市也经常暗中较劲,互不相让。

多哈将如何应对来自“邻居”的竞争和挑战呢?卡塔尔旅游局一位官员,在接受《纽约时报》的访问时,道出了多哈的心声。他认为,多哈和迪拜这两个城市在不同的跑道上发展,多哈希望能够成为品位更高的旅游目的地,吸引位于金字塔顶端的游客。一座城市,如果没有属于自己的文化和魅力,便如同于一座失去灵魂的城市。多哈,并不是卡尔维诺笔下的那种充满欲望的城市:只会炫耀黄金与珍宝,而毫无修养与内涵。其实,多哈的秘诀和自信,正来源于其对于发展城市文化、教育、传媒等“软实力”的高度重视。

当卡塔尔的文化大使请求华人建筑师贝聿铭先生,为多哈设计一座“伊斯兰艺术博物馆”的时候,他们转达了卡塔尔国内的期望:多哈要建一座建筑杰作,像西班牙毕尔巴鄂的“古根海姆博物馆”那样,改变人们对艺术、建筑和收藏的理解。贝聿铭先生,仔细地看了几遍遍布棕榈树的滨海大道,“太拥挤了。”他否决了大使提供的选址提案。然后,他指着闪闪发光的波斯湾说,“为什么不为此建一座岛呢?”2008年底,至简几何线条造型的伊斯兰艺术博物馆,在多哈人工岛上竣工。卡塔尔文化界也耗费二十年心力,从西班牙、土耳其、伊朗、伊拉克、印度、中亚等地,收集到了精美的伊斯兰手稿、织物、瓷器等珍贵文物,使得伊斯兰博物馆藏品丰富,成为保存中东艺术和文化瑰宝的殿堂。

多哈并不满足于成为世界级的商务、休闲中心,还要在文化领域上,尤其是在伊斯兰文化世界里,发挥自己的影响力。“我父亲原本设想建立一个跨文化机构。”被委任监督多哈的文化事业的梅丽莎公主表示,“它的目的是重新连接久已断裂的历史丝线,找到解决冲突的和平方法。”除了伊斯兰艺术博物馆之外,还有几颗正在孕育的建筑“明珠”:日本建筑师矶崎新设计的,具有未来派建筑风格的卡塔尔国家图书馆和国家历史博物馆;法国建筑师让·努维尔(Jean Nouvel)设计的国立美术馆;苏格兰建筑师芬利(Findlay)也被请来,重新设计多哈市中心的一座城堡,作为卡塔尔的传统服饰博物馆。多哈,正在以其同样的决心和魄力,将自己塑造为中东乃至整个伊斯兰世界的文化中心,张开城市宽广的胸怀,将文明的蕴藏收归其中。

培养、吸纳优质的人才,永远都是一个城市长青不衰的重要原因。多哈拥有优质的美式高等教育体系,这在整个中东地区,是很罕见的。多哈教育城位于多哈西部近郊,占地14平方公里,它是由卡塔尔国王亲自发起的卡塔尔教育、科学与社会发展基金会(简称卡塔尔基金会)创办。正如一位基金会负责人所说,教育城旨在“为卡塔尔和海湾地区储备人才,以便适应世界变化所带来的诸多挑战,促使卡塔尔在创新教育和研究方面引领潮流”。

占地10多平方公里的多哈教育城将中学、大学、科学研发中心以及人才培训等与多种机构融为一体。法国的巴黎高等商学院(HEC),美国的康奈尔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弗吉尼亚大学等,都在这里开设分校。教育城内还设有众多科学研究机构与基金会。这些机构与教育城内的大学联系密切,在利用大学的资源服务社会的同时,也为大学提供实验基地,并成为大学生毕业后的一个理想的工作去处。多哈在教育上的不吝重金和远见卓识,使得多哈未来的发展,更加充满底气。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国际传媒领域,多哈的半岛电视台(Al Jazeera),也赢得了自己的一席之地。半岛电视台在1996年成立后,以高薪和享有完全自由的双重许诺,从英国BBC广播公司阿拉伯语部挖走一大批记者,加上从其他渠道招募的人才,半岛电视台集中了众多阿拉伯世界电视新闻界的精英。

半岛电视台在“9·11事件”后声名鹊起,被称为“中东的CNN”。半岛电视台多次率先播放本·拉登和其他基地组织领导人的录像声明,从而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半岛电视台在阿富汗战争开始后,成为唯一能够进入塔利班控制区的电视台。如今,半岛电视台开播的英语频道,成为业内能够和CNN、BBC并列的全球知名的英语新闻频道。现在,半岛电视台不仅为阿拉伯世界提供新闻,还通过卫星覆盖了全球的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在全世界范围内有着至少5000万的忠实观众。半岛电视台所拥有的世界级的影响力,也是多哈“软实力”的精彩体现。

(作者系蒙特利尔大学法学院研究生。柯白玮、周知秋编辑,工作邮箱:zhouzhiqiu@wxjt.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