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布鲁塞尔11月25日电专访:“丁丁之父”埃尔热与“中国张”的故事——访张充仁的女儿张以菲

新华社记者张伟

看过《丁丁历险记》的人都知道里面有一个叫“中国张”的人物。他在《蓝莲花》中与丁丁一起对付日本鸦片贩子,并在《丁丁在西藏》中与丁丁重逢。但很多人并不知道,“中国张”确有其人。这位名为张充仁的中国艺术家与“丁丁之父”、比利时漫画家埃尔热因创作丁丁在中国的故事而结下真挚的友谊。近日,张充仁的女儿张以菲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为记者讲述了两位艺术家昔日的故事。

张以菲说,1934年,她父亲经人介绍与埃尔热相识,两人当时同为27岁。由于正计划创作丁丁在中国的冒险故事,埃尔热想更多地了解中国。两人熟识后,张充仁开始给埃尔热讲述中国的哲学、文化和艺术,讲述当时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扩张和侵略行径。

张以菲翻开一本英文版的《蓝莲花》,在画册中处处可以看到中国街景,室内布置,对联画幅,告示街贴,真实反映了上世纪30年代上海的生活场景,而这些文字、招牌、告示、条幅上的中文都出自张充仁的手笔。

张以菲说,《蓝莲花》在1934年至1935年连载出版后,在西方引起巨大轰动。但由于真实反映了日本在华的侵略活动,该画册引来日本驻比利时大使馆的抗议,声称这是一本政治读物,威胁要将作者告到国际法庭,但这并没有让两位艺术家退缩。

她说,同《丁丁历险记》其他画册相比,《蓝莲花》确实有很强的政治色彩,比如书中带有“打倒帝国主义!”的标语,里面的日本人都是反面角色等。一方面,这是他父亲作为一名爱国艺术家,对日本侵略行动进行的一种表态和抗争;另一方面,这种忠于历史、支持正义的艺术创作原则也是《丁丁历险记》时至今日依然拥有大批读者的重要原因之一。

张充仁在比利时留学,精通法语,因此与埃尔热交流起来一点也不困难,两人还时常探讨艺术方面的话题。有一次,张充仁在埃尔热家院子里说,这里每一棵健康的树都长得非常平衡和漂亮,大自然告诉我们,平衡是艺术构图的根本,艺术家不要刻意追求灵感,坚持写实的创作风格,反映和提升真实才是重要的。

这种写实主义的创作理念影响到埃尔热日后的丁丁创作,比如丁丁在南美,就真实反映了南美当地的风俗习惯、文化特点等。

埃尔热喜欢中国文化,在张充仁的影响下,他开始阅读法文版的《老子》和《庄子》等中国经典著作,并有很深的理解。同样,张充仁并不固守传统的中国绘画,而是接受、学习西洋画法。

1935年,张充仁毕业回国,由于相隔万里,加上战火纷飞,他与埃尔热失去了联系。但埃尔热从来没有放弃寻找“中国张”。1981年,两位年逾古稀的老人终于得以重逢。在布鲁塞尔机场,两位老艺术家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原标题:“丁丁之父”埃尔热与“中国张”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