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明昊

察哈尔学会研究员

习近平主席表示,中欧要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准确定位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这里使用的 准确定位 一词颇值得玩味,表明中欧关系仍需要以更加开阔的视野审视彼此,以更具前瞻性的思维规划未来,以更加务实进取的精神探索如何才能使这一伙伴关系既 全面 又具有不折不扣的 战略性 。

11月可谓中国外交的“欧洲月”。十八届三中全会甫一结束,荷兰首相马克·吕特访华,习近平主席与其会见时特别强调,吕特是他三中全会后会见的首位外国领导人,希望荷兰继续当好中欧合作的助推器,为带动中国同西北欧国家合作发挥建设性作用。11月20日,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佩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来华出席第十六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双方宣布启动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共同制定并发布《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近日,李克强总理访问罗马尼亚并出席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推动双方合作之路“越走越实,越走越宽”。如果回头看2013年的中国外交尤其是大国外交,显然,中国领导人正展现出强烈而深厚的战略运筹意愿和能力。3月,习近平同志担任中国国家主席后,将俄罗斯作为首次外访第一站,夯实了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基础。6月,习近平主席赴美国加州同奥巴马总统举行特别会晤,双方就共同努力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达成重要共识。在此背景下,对欧外交可谓2013年中国外交的收官之作。在中国外交新变局之下,中国正在更加深入地审视欧洲的重要性,对欧外交呈现诸多新意。

首先,欧洲基本上经受住了国际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考验,经济的复苏和增长出现企稳势头。2020年将成为中国和欧盟各自发展历程中的重要年份,中共十八大提出2020年左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十八届三中全会进而提出“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欧盟也在大力推进2010年通过的“欧洲2020战略”,加快内部改革和制度完善,促进“智慧的、可持续的、包容性的”增长,提升经济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由此,习近平会见欧盟领导人时曾意味深长地表示,中欧都在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

其次,欧洲的实力虽然近年相对下降,但它仍在国际格局中占据重要而独特的地位,运筹好中欧关系势将扩展中国在国际上的战略回旋空间。中欧都主张以多边主义处理地区和国际问题,反对一国独霸,中国始终坚定支持欧洲一体化,支持欧洲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独立一极的作用。虽然欧美之间是盟友关系,但欧盟与中国在气候变化、打击恐怖主义、防止核扩散、推进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建立有效全球治理等方面持有相同或相似的立场。此外,欧盟仍在扩展,2013年7月克罗地亚成为第28个成员国,塞尔维亚入盟谈判也已正式启动;拉脱维亚将于2014年1月正式加入欧元区,届时欧元区将拥有18个成员国。

第三,欧盟科技实力雄厚,创新能力世界领先,将成为中国在未来5-10年协调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新四化”建设的重要伙伴。“新四化”建设的最大难点在于“同步发展”,如何实现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都是高度复杂且需要高超运筹能力和创新意识的系统工程。在这方面,通过深化双方互利合作,欧洲有望向中国提供紧缺的先进技术以及相关经验,中国则可以提供广阔的市场。比如,欧盟约有3/4的人口生活在城市及周边地区,在城市发展方面经验丰富,而且欧盟资源效能战略又可与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形成巨大的对接效益。中欧双方还会利用创新对话机制、公共政策对话机制、年度发展对话机制等,扩展经验分享、推动务实合作。

当然,中欧未来合作之路绝不会是一条坦途,由于现实利益的矛盾和政治制度、文化传统、社会发展理念等方面的差异,欧洲对于中国崛起的“心病”不会轻易消除。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进一步扩大同中东欧国家构成的“新欧洲”的关系也便顺理成章了。相对而言,中东欧国家是欧洲内部的“新兴经济体”,它们普遍面临经济转型创新的任务,面临改造铁路、公路、港口等基础设施的难题,面临在欧洲总体发展遭遇寒冬的背景下拓展自身发展空间的挑战。2012年,中国与中东欧国家贸易额达到500多亿美元,但仅相当于中欧贸易总额的1/10,扩大彼此务实合作潜力巨大。此外,中国加强与中东欧国家的合作,对于中国在经营欧亚大陆战略的总体视角下加大“西进”力度、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等都将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除了加强与“新欧洲”的合作,为了增强中欧伙伴关系的“战略性”,双方还需要着力深化安全领域的合作。欧盟正在推进“共同安全与防务政策”,试图建立属于欧盟的安全力量,拓展各成员国在安全领域的力量融合,并且与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崛起国家构建更具实质性意义的安全伙伴关系。如何增强欧中安全合作已经成为近年欧洲政策界和智库的热门话题之一。比如,作为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欧盟外长”)的政策咨询机构,欧盟安全研究所有学者提出,可邀请中国更多参与欧洲“共同安全与防务政策”行动,扩大欧中反海盗和救灾合作,还可推动建立欧美中三方防务对话机制,就制定海洋、网络、太空等“全球公域”国际规则问题进行磋商。

2013年是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建立10周年,双方需要为下一个十年的合作绘制蓝图、确定航向。习近平主席在11月20日会见欧盟领导人时表示,作为维护世界和平的两大力量,中欧要着眼历史变革趋势,抓住发展机遇,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准确定位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这里使用的“准确定位”一词颇值得玩味,表明虽然中欧关系在过去十年已取得重要进展,但站在新的起点上,双方仍需要以更加开阔的视野审视彼此,以更具前瞻性的思维规划未来,以更加务实进取的精神探索如何才能使这一伙伴关系既“全面”又具有不折不扣的“战略性”。

由于现实利益的矛盾和政治制度、文化传统、社会发展理念等方面的差异,欧洲对于中国崛起的“心病”不会轻易消除。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进一步扩大同中东欧国家构成的“新欧洲”的关系也便顺理成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