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太原12月2日电题:走近男同“防艾”志愿者:“隐形”身影筑起防火墙

新华社记者王学涛

瘫痪在床一年多后,20多岁的艾滋感染者小陈终于开口叫了声“妈妈”。他的母亲喜极而泣,“没有 蓝典 志愿者的关爱,儿子不会重拾生活的勇气。”

“同性恋人群本就脆弱,感染艾滋后,尤其需要我们 自己人 的帮助。”“蓝典”工作组负责人原木说。

2006年,原木等人创办了山西首家男同防艾志愿者民间组织“蓝典”工作组。七年来,百余名志愿者通过“线上”相关网站、聊天室、QQ群等方式,建立男男同性群体联系,并在“线下”,进入酒吧、私人会所等发放安全套和宣传资料,免费提供检测服务。

谈起创建这个草根组织的初衷,原木表示,因为男男同性群体自身隐秘性强,如果自己不站出来,正规疾控机构也无法关心到这个人群。

“歧视、偏见依旧存在,社会、家庭甚至同性恋自我都不认同,大部分人过着 双面 人生。多性伴成为一个普遍现象,也成为传播艾滋病的一个重要原因。”原木说。

据了解,中国2013年1至9月新发现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中,有89.9%是通过性行为感染的。其中,经男男同性性行为接触感染人数快速上升。

在中国中部省份山西,今年前三季度,山西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492例,艾滋病病人218例,性传播成为艾滋病最主要传播途径,高达91.1%,其中同性传播占30.8%。

拿定主意后,原木和自己相恋16年的爱人专程请教了国内首位在男同性恋人群中进行大规模艾滋病干预的专家张北川。之后,他们筹集5000元租赁了一个工作场所,并跟当地疾控中心进行合作。

“三高人群”是他们关注的焦点。由于收入高、职位高、学历高,这部分人一般不愿意亲自到疾控中心做检测,但“蓝典”工作组却能为他们提供一对一的免费保密检测。

“刚开始时干预工作很难开展,我们走进同志酒吧、浴池等地,被大家称为神经病。后来通过口口相传,理解的人多了,自愿加入做志愿者的人也越来越多。”原木说。

志愿者李响就是其中一位。今年28岁的他已经做了3年的快检员。他说,保密、尊重、平等、不评判是工作室对所有志愿者的最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逐渐把工作专业化、职业化,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检测和干预,并在发现感染者后会有一个月的全程检测陪同。

在全球防艾基金项目、英国贝利·马丁基金等的帮助下,他们的工作从省会太原逐渐扩大到了全省11个地市,并从2010年开始着手快检工作,目前已经发展了50多名快检员。

截至目前,“蓝典”工作组已经对近2600名男同进行了检测,其中检查出艾滋病感染者184人,发现阳性率占7%多。

虽然面临着资金不足、身份尴尬等诸多困难,防艾“草根组织”仍然坚守着他们最初的理想——提高男同群体安全意识并改善生存环境。

让原木欣慰的是,如今,随着人们对男同群体及艾滋病认识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社会爱心人士加入到他们的团队中来。(完)

(原标题:走近男同“防艾”志愿者:“隐形”身影筑起防火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