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全球商报联盟主办的2013全球商报经济论坛12月3日在澳门旅游塔会议中心举行,以下是大会文字实录:
大会司仪:各位来宾,大家好!欢迎大家莅临参加今天的活动。论坛5分钟后开始。请各位嘉宾就坐。
「2013全球商报经济论坛」现在开始。
大会司仪:各位尊敬的领导,各位尊敬的嘉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早上好!
非常荣幸在这里为大家服务,非常感谢各位拨冗出席由深圳新世界集团冠名赞助,全球商报联盟、香港商报、经济导报主办,中央驻澳联络办文化教育部、澳门基金会、澳门贸易投资促进局作支持机构的「2013全球商报经济论坛」,今年论坛的主题是「全球经济展望与区域经济合作」。
「2013全球商报经济论坛」深圳新世界集团、全球商报联盟、香港商报、经济导报主办,中央驻澳联络办文化教育部、澳门基金会、澳门贸易投资促进局、「全球经济展望与区域经济合作」
今天出席大会的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全球商报联盟成员和演讲嘉宾,大会我们很荣幸地邀请到两岸四地社会各界嘉宾名人和媒体同业朋友前来参加今天的活动盛会。由于今天上午的安排十分紧凑,就不在这里一一介绍出席的嘉宾,我谨代表主办机构欢迎在场的每一位来宾,并对你们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感谢。
嘉宾众多,未能尽录。谨代表主办机构欢迎在场的每一位来宾。
现在,恭请大会主礼嘉宾上台就座。
先为大家介绍出席今天活动的主要嘉宾:
首先有请,全国政协委员、全球商报联盟执行主席、香港商报及经济导报社长黄扬略先生和全球商报联盟理事长、香港商报前总编辑陈锡添先生,陪同主礼嘉宾上台。
有请:
中央驻澳联络办副主任陈斯喜先生
澳门特区政府新闻局局长陈致平先生
澳门基金会主席吴志良先生
中央驻澳联络办文教部部长刘晓航先生
外交部驻澳特派员公署政策研究室主任尹巨明先生
澳门特区政府新闻局局长陈致平先生
澳门基金会主席吴志良先生
澳门贸易投资促进局张祖荣主席代表执行委员刘庆关华先生执行委员
联合国全球经济监测中心主任、政策研究司代理司长洪平凡博士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世界经济与发展研究部主任姜跃春先生
尼日利亚驻港澳总领事Mr Danjuma Nanpon Sheni
巴基斯坦驻港澳总领事馆新闻领事Mr Ali Nawaz Malik
澳门出入口商会会长、立法会议员徐伟坤先生
巴基斯坦驻港澳总领事Mr Ali Nawaz Malik
尼日利亚驻港澳总领事Mr Danjuma Nanpon Sheni
前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香港中文大学生物化学系教授曹宏威博士
前全国政协委员、全球商报联盟名誉主席、香港工商专业协进会主席朱莲芬女士
澳门出入口商会会长徐伟坤先生
香港中华出入口商会荣誉会长吴连烽博士
九龙总商会监事长黄炽雄博士
再有请,主讲嘉宾杨贤博士、丁剑平教授、关家明先生,香港商报董事总经理徐霆先生、经济导报副社长刘晓东先生,全球商报联盟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介岭先生、,副理事长于庆文先生、门宗伟先生、马在新先生、罗玉宏先生、吴景远先生、沈红辉女士,以及香港商报董事总经理徐霆先生上台就座。
全球商报联盟于2007年5月由香港商报和全球17家商报财经媒体共同发起成立,6年多来不断发展壮大,成员单位已增至60多家,遍布美加、欧洲、澳洲、东南亚以及两岸四地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商报联盟分别于2009年10月在中国河南郑州、2010年12月在中国香港、2011年11月在加拿大温哥华成功举办了三届「全球商报经济论坛」,在海内外产生了深远影响。昨天,全球商报联盟成员又汇集在美丽的澳门,举行第五届年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理事会。我们相信,在「共建平台、共享资源,多边协作、互动互信,时代报章、同创辉煌」的旗帜下,全球商报联盟必将迎来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
现在,首先有请全国政协委员、全球商报联盟执行主席、香港商报及经济导报社长黄扬略先生致辞。
有请黄社长。
黄扬略:尊敬的陈主任,非常感谢陈局长、澳门各界的领袖参与今天的活动,很感谢洪教授、张教授和丁教授等主礼嘉宾的光临,感谢香港各界赶过来参加本次盛会各界,包括经济界、文化届的到来,有你们的参与,我们的论坛成功了大半。昨天晚上8点到10点,全球商贸联盟开了很好的会,就是商讨如何发展壮大,全球上报联盟目前是以华文为主的报道,我们以华人的资源,服务祖国,服务华人的过程中,发展和壮大自己。
昨天谈得很好,这次看到中央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释放了很多很好的正能量和信息,比如说明确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我们相信围绕四个字进行政府的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会更加的深入,更加的丰富。
我们谈到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央将推出新型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不但会让全中国的老百姓能够在自己的身边享受新的生活,使人民奔向全面的小康,大城市面临很大的商机和发展,对港澳和全球的企业家也是很好的机遇。
全世界注目的中国有几个点,横琴、前海、南沙,还有上海自贸区,大家觉得很神秘又很兴奋,大家都想了解这些内容,吸引了全球的注意。为了更好的了解中国的经济形势,召开本次论坛,请来专家为商界、文化界提供更多的商机,因此请了各方面造诣很深,涉猎很广,思考很精,代表性很全面的资深专家过来参与本次论坛,包括联合国、全球经济体、外交部、上海大学等等资深人士,专家的到来,我们感到非常的荣幸。
你们会带给我们很丰富,很解渴的文化大餐,下午是四个最引人注目的板块同台PK和介绍他们的情况,相信在座的诸位,从他们的介绍和宣扬PK中会获得很多的经营财富和商机,最后预祝论坛圆满成功,祝各位平安健康,谢谢。
大会司仪:谢谢黄社长。
下面,有请澳门贸易投资促进局代主席执行委员刘关华女士致辞。
刘关华:尊敬的陈斯喜副主任、黄扬略社长,各位领导和各位嘉宾,上午大家好。我谨代表澳门投资局向来自世界各地的财经媒体代表和工商界的企业家们,热烈的欢迎和真诚的问候,同时也诚挚的祝贺「2013全球商报经济论坛」在澳门隆重的展开,预祝大会的系列活动取得圆满的成功。
今年以来,澳门整体的经济良好,主要的经济指标呈较好的发展态势,首先我们的GDP增长达到了10.5%,总值接近370亿美元。1—10月份澳门入境的旅客超过240万人次,按年增长5%。对外商品贸易总额超过了90亿美元,同比增长13%。实际上澳门自1999年回国祖国以来,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城市的面貌日新月异,和谐的社会扎实推进。除了有赖于特区政府施政有效,以及澳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还有跟海外内媒体的大力宣传,工商界朋友的支持密不可分,息息相关。
这两个月,澳门可谓是盛世纷呈,喜事连连。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出席了中国-葡语国家经贸合作论坛(澳门)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先后举行了以下重大的活动,澳门回归祖国10周年大会,澳门格兰披治大赛车举行,还有“澳门社会各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座谈会”,的纪念活动等。
今天还有云集财经媒体、汇集各地的全球商贸联盟联会及经济论坛又在澳门盛大的举行,充分的体现了澳门作为世界旅游休闲中心的地位以及商务合作的平台和功能。
展望未来,随着内地贯彻落实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扩大对澳门特区的开放合作,我们将努力把握新的历史机遇,采取自己的措施,促进经济多元,重点加快发展休闲、旅游、会展、商务、零售百货、文化创意等产业,与此同时,我们将进一步的发挥中国与葡语国家商务合作服务平台的作用。努力建设好葡语合作的中心以及中葡经济商务平台和中心。
澳门贸易投资促进局作为专门负责引进外资的机构,我们一直致力于为海内外的工商企业家提供优质的服务,专业的服务,无论是希望了解澳门的营商环境还是准备在澳门成立公司,计划在澳门举办会议还是公司的年会,利用澳门平台开拓海外的市场,我们都十分的了一位大家提供协助和服务。
此外,我们也非常希望与世界各地的传媒,特别是财经传媒加强交流合作,协力推进澳门与世界各地的联系,拓展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啊最后预祝各位来澳门的嘉宾有旅客的旅程,祝大家身体健康,事业发达,谢谢大家。
大会司仪:下面我们要进行颁发全球商报联盟新一届理事会选任证书仪式。
首先有请中央驻澳联络办副主任陈斯喜先生为我们颁发全球商报联盟执行主席证书,请黄扬略先生接受。多谢黄扬略先生社长,请就座;请陈主任留步。
再请陈斯喜副主任为我们颁发全球商报联盟理事长证书,请陈锡添先生接受。(合照),多谢两位,请就座。
有请澳门特区政府新闻局局长陈致平先生为我们颁发全球商报联盟常务副理事长和副理事长证书。
请全球商报联盟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介岭先生接受(合照,指示张介岭先生站在后面等);
请副理事长于庆文先生接受证书;
请副理事长门宗伟先生接受证书;
请副理事长马在新先生接受证书;
请副理事长罗玉宏先生接受证书;
请副理事长吴景远先生接受证书;
请副理事长沈红辉女士接受证书。
大会司仪:请后面的各位站上前来,与陈致平局长与大家来张大合影合照。多谢大家,请就座。
在这个时候,有请所有主礼嘉宾以及联盟成员拍一张合影。请联盟所有与会成员抓紧上台,在后面站好。
请大家准备好。麻烦在场的摄影师。谢谢!
请大家移步到台下就座。
大会司仪:现在,「2013全球商报经济论坛」主题演讲正式开始,主办机构有幸邀请到来自联合国、新加坡、北京、上海、香港的重量级演讲嘉宾,围绕「全球经济展望与区域经济合作」这个主题,为我们提供一场激荡脑力的盛宴;下午,主办机构还邀请了前海合作区、南沙新区、横琴新区的领导出席论坛,将与研究上海自贸区的学者专家一起举行一个沙龙,由全国政协委员、全球商报联盟执行主席、香港商报和经济导报社长黄扬略先生亲自主持,机会难得,请大家万勿错过。好,现在就进入上午的主题演讲。
有请第一位演讲嘉宾:
现在有请香港贸易发展局研究总监关家明先生,他的演讲题目是:待定寻找新常态--2014全球经济展望和地区合作
关家明:我知道大家手头上的议程都是关先生第一个演讲的,因为我有一些事情要赶回香港,因此大会很感谢让我先讲,我保证不会花太多的时间。而且我说的,大家不需要太用心,因为精彩的是后面的讲者。
我的题目是寻找“新常态”,这个词汇最近几年用得越来越多,我认为将来也会越来越多,慢慢的大家就会发现这个“新常态”不会很多,就会慢慢的变成正常的常态。
全球的经济一般的看法是明天会更好,明年和2017年应该相对比今年好一点点。因为美国、日本、欧洲三个主要的工业国家,工业经济体,在2008年以后首次同步有一点点的气色和反弹,在2014年,起码在上半年会出现。占全球一半经济以上的区域好转的话,对全球经济是有好处的。
过去几十年中,全球经济的发展是非常高速的,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中少有的高速增长的年代。过去五年的情况是反过来的,不死不活,不上不下。主要分别在于过去五十年是全球化的过程,全球经济的结合和一体化。自从全球金融风暴后,出现了反向的潮流,我说的是全球性的非全球化。主要表现在哪里?
金融的一体化在过去五年是倒向的,全球跨国性的资金一度减少了80%,最近的情况不如2008年高峰期的一半,我认为将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才会回到过去的高峰期。
另外一个层面是贸易,在过去的几年内是不断的下降,没有增长。从2008年的高峰期,全球贸易量曾经下降了15%到20%左右。最近的数据来说,还不到高峰期的50%。全球最大的国家,包括工业国家和发展的结果和G20,他们增加进口限制的措施,等于法国一整年的进口量,大概是6500亿美元,这一数目还在不断的增加,可以说在贸易方面,不能也是在倒退的。
全球不同的经济体,在过去一段时间内,结成不同形式和层次的结盟。从最高端的欧元区货币同盟到欧洲共同体和所谓的自由贸易区,这是过去全球化的发展,过去几年内,特别是过去五年内。这些发展有新的趋向。联盟的数量增加,但是结盟的性质再改变。
金融贸易非全球化的发展方面,我们需要领导全球反向发展,重新再全球化和经济融合方面再推动的领导。最直接的是20个集团,大家可以看得到,历史上20国集团没有做到领导的作用。现在面对的是完全新的挑战,包括主要国家的金融政策,包括他们的财政问题。从长的角度来看,世界经济并没有好的发展,背后重要的原因是,世界经济的形势已经在不断的改组。
2009年20国集团高峰会中有一个现象值得大家注意,一般重要国家领导人高峰会的排位很重要,按照经济实力来排位,我们传统认为比较强国家的领导人排在后面,这就是2008年金融风暴之后,全球经济格局发生了改变。一些相对比较强的国家,主要是发展中国家排在前面,一些传统的国家债务累累,排在后面。国际会议上有这样的改变,但是反映在全球的经济中需要很长的时间内,尤其是金融框架内。过去是美元独到,后来是美元、欧元为主,还有小的货币。
新的时代到来,还有新的货币,包括人民币。人民币需要在世界经济舞台中占有一席之地,这个路程是非常漫长的。我们现在看到人民币的国际化,不但是中国本身国家发展的需求。也反应了全球金融框架的改变,在贸易体系中大家知道WTO在过去的十几年内是没有多大的发展,同时之间有很多地区性的贸易集团不断的发展。过去五年内有新的发展,刚才提到,甚至有所改变。
亚太地区有两个一个是TPP,跨太平洋合作伙伴关系,里面有12个国家在参与和讨论,曾经希望今年可以达成协议,现在来看,要明年,TPP占了全球1/10人口,占了全球40%的经济,这是非常庞大的经济体,如果达成的话。
同时还有RCEP,这是以东盟为主的,包括东盟10国和另外6个国家,主要是亚太国家为主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希望在2015年可以谈成。
两个组合之间的差别在哪里,一个是跨太平洋的,一个是太平洋西岸的,两个地方加起来是怎样的情况。都有比较明显的特征,一个是地区性的性质,跟WTO不同,它是多边性的。TPP给人的感觉是排他性非常强的,亚太区实力强的国家,无论是经济、贸易,不仅仅是美国、日本、加拿大等等,韩国、中国和东亚中的国家,包括印尼都没有加入。有些看起来是希望进入,但是进不了,有些还在犹豫要不要进去。这些发展从某个层面来说,对全球贸易体系可能是一种危险,一些排他性比较强的,体制比较大的经济贸易体的出现。不但没有促进全球经济的发展或者是贸易的发展,有可能会形成贸易壁垒的情况。以上是贸易方面的发展。
过去几年相对比较进步或者是积极发展的就是科技,大家手上的手提电话,移动的科技这几年发展得非常快,成为唯一促进全球化的主要动力。非全球化的发展,包括各个国家的应急政策。非全球化的情况里面,我们看到很多保护主义的抬头。每个国家希望关起门来,无论是金融、贸易,尽量的保护自己。在这个时候,有一个特例,特殊的发展,就是在中国上海的自贸区,虽然这个自贸区说成绩的话太早。具体的工作是需要慢慢的发现,但是提出的方向,在过去五年非全球化大背景下值得研究的。
上海自贸区是全面性的开放,不是跟某个或者是某几个国家的开放,而是全面性的,对所有国家的开发。不仅仅是贸易方面的开放,不仅仅是金融方面的开发,而是全面的贸易、金融、服务业等方面的开放。这是过去五年全球经济中少有的,政策方面的发展,如果这一政策可以在全球推开的话,就可以主导当前全球的非全球化,将全球的经济再重新带到新的发展台阶。
在此情况未出现之前,我认为,无论明年是美日欧同步的反弹,还是发展中国家有新的趋向和动力,总体而言在非全球化发展的背景至下,将来一段时间内,我们有“新常态”的迹象,有非常现代化的装备,但是没有现代化的动力,只有非常原始的动力。经济还是可以增长,不会退步,但它增长的速度有限,脱离非全球化的发展阶段后,才可以进入新的阶段,那个时候就是新的非常态。
大会司仪:谢谢关先生的精彩演讲。
现在有请第二位演讲嘉宾,联合国全球经济监测中心主任、政策研究司代理司长洪平凡博士为我们演讲,他演讲的题目是:2014世界经济展望与政策分析世界经济。
洪平凡:尊敬的黄社长,尊敬的各位嘉宾、各位朋友,非常感谢全球商报联盟的邀请,很荣幸跟大家一起探讨世界经济。本人演讲过程中会引用联合国的资料和数据,但是演讲代表的是本人。
我想围绕三个方面的问题探讨世界经济的前景。
一、全球宏观经济的趋势,包括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就业等大的趋势。
二、世界经济在未来两年内面临主要不确定因素和风险。
三、一些政策问题,包括未来两年,宏观、经济政策可能会发生的变化,以及国际经济政策协调面临的一些挑战。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迄今为止已经五年之久,但是世界经济还没有完全恢复到正常的状态。多数的发达国家仍然在崎岖的复苏道路上努力,还在寻找,既能支持经济强劲复苏,又能降低政府的债务风险,同时还能稳定金融市场的良策,什么是良策,大家还是有疑问的。
同时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过去几年经济增长放缓,目前仍然面临严峻的挑战。与过去的二、三年类似,世界经济在2013年的表现,低于许多国际机构的预测。比如说我们在去年年底预测全球经济在2013年可能会增长2.4%,从目前的资料来看,只能增长2.1%。国际货币基金和其他的国际组织的预测,需要下调的幅度可能还要更大。
世界经济,目前有些积极的因素,例如欧元区在过去的五年经历两次衰退后,目前已经恢复了增长,尽管增长仍然很微弱。同时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开始起稳回升。综合多种因素,我们对未来两年全球经济的基准预测方案是,2014年增长2.9%,2015年增长3.3%,考虑世界经济失业和产能过剩的状态,世界经济在未来两年增长的水平,仍然低于世界经济潜在的增长。
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的三大经济体的增长速度有明显的差别,但是增长的波动基本上同步,从这个意义来讲,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并没有与发达国家完全的脱钩,发展中国家目前以及今后几年的增长速度将比他们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前,可能要低2%。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发展中国家成为全球经济主要增长的动力,经济增长贡献高于发达国家,随着发达国家经济的复苏,这些国家的经济贡献有所上升。从发达国家来看,美国的经济在2013年国际只有1.6%的增长,这是2010年复苏以来,最低的增长水平。什么原因?主要是美国的财政紧缩政策,以及国会两当无法再预算上达成妥协,给企业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美国的居民消费和企业仍然在复苏,房地产市场有所改善。预计美国经济在今后的两年会增长2.5%到3%左右。
欧洲终于走出了衰退,仍然有一些制约经济增长的因素。比如说欧洲政府债务仍然在掌声,很多的欧洲国家在今后的两年,仍然不得不继续的采取财政紧缩的政策,紧缩的程度比过去两年要轻一些。不少欧洲国家银行的贷款条件苛刻,中小企业的贷款困难,需求疲软,预计欧洲今后两年的经济增长在1.5%和2%。
日本经济增长高于美国和欧洲,大概在2.6%左右,财政刺激和量化宽松政策在短期内如此,但是结构性的改革方案预计明年会出台,其效果如何,目前还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此外日本计划未来的两年提高消费税率,会影响日本经济的增长,我们预计日本经济今后两年的增长是1.5%左右。
我们再看看发展中国家,先看非洲,撒哈拉以南的国家,仍然依赖大宗产品的价格,依赖于跟中国新兴经济体的贸易和投资的关系,如果不断的提高经济治理和管理的水平,促进城镇化的发展,欧洲是有很大的成长潜力。
东亚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经济在过去两年的增长明显放缓地仍然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地区,预计东亚地区今后维持6%的增长,其中中国在未来的两年维持7.5%的增长,这一增长明显低于中国过去三十年的平均增长水平,但是反应了中国经济需要更加平稳和必要的转变。
印度在内的南亚经济的目前增长处于20年最低的水平,该地区的很多国家面临一系列的挑战,茂盛能源和运输方面的制约,宏观经济的失衡,同时缺乏经济改革的动力,预计印度在2014年会恢复5%左右的增长。
西亚地区的石油出口国可以保持5%,一些非石油出口国的经济增长会受到政经不稳定,地缘不稳定的影响。土耳其从2012年大幅度的下滑,主要是受到国际资本外流的冲击。
拉美和加勒比海地区的经济增长,在过去两年也是明显的放缓,预计2014年和2015年有所改善。巴西的增长目前只有2%,主要是外来的疲软和外资的波动和货币紧缩政策的影响,预计未来的两年增长是3%到4%,墨西哥跟美国的经济是密切相关的,目前是2%,明年有所加速,墨西哥提高制造业出口和内需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转型经济体,独联体和没有加入欧盟的国家。独联体经济减速,出口疲软,外部融资的环境不够好,同时国内供给方面存在瓶颈,阻碍了国家的增长。俄罗斯增长1.5%,最近大幅度降低了本国中长期增长的预期。面临的问题是经济结构不平衡,高度的依赖于石油出口,资本外流,国内的投资不足,预计未来两年的增长是2%到3%左右。
还没有加入欧盟的东南欧经济的增长,今年下半年开始回升,短期内的增长是有限的,不足以支持该地区再工业化的过程,还有解决该地区严重的失业问题。
我们知道高失业率是世界上很多国家面临的严峻挑战,发达国家中,欧洲的失业率最高,其中西班牙和希腊的失业率高达27%左右,青年人的失业率高达50%到60%,美国的失业率有所下降,目前仍然是高于金融危机之前的水平。发展中国家在不同地区的事业状况,有很大的差异。东亚地区的失业率比较低,但是北非、西亚等等国家的失业率比较高,尤其是年轻人的失业率。
通货膨胀在全球不是问题,比较平稳。发达国家的通货膨胀普遍低于中央银行设定的目标,欧盟不是担心通货膨胀,而是担心面临日本过去十年的通货紧缩,有这样的风险。
发达国家大部分的通货膨胀率是比较低的,只有十几个国家分布在南美、非洲等等国家,他们的通货膨胀高于10%左右。再看看世界贸易,过去两年,国际贸易处于比较低迷的状况,跟历史相比。增长只有2%到3%,一个原因是发达国家的进口需求比较疲软,另外一个原因,刚才关先生提到,过去十年世贸组织的谈判没有取得任何的进展,无法给世界贸易注入新的动力。
国际社会现在希望增加巴厘岛,举行了第九届世贸组织的会议,希望在某些方面取得进展,但是可能性非常的小。
初级产品和大宗产品的价格
农产品、工业、金属、矿产品、石油等价格在过去的三年,处于下降的趋势。主要是因为全球经济疲软,从历史的长期来看,这些产品的价格目前仍处于高位,未来的走势,取决于中国和新兴经济体的需求是否可以恢复。仅仅从需求的角度来看,这些产品在明年的话,基本上会持平,当然一些供给的因素很难预料。比如说地缘政治局势,对石油价格的影响会是很大的。
2013年全球金融市场的特点之一是发达国家的股市和新兴经济体的股市分道扬镳,发达国家的股市不断的上升,新兴国家的经济徘徊补签。因为美联储在今年年底之前逐步减少量化宽松的购买力,新兴经济体增长放缓的原因,流向新兴经济体的股市和债市的资金明显的下降,估计流向新兴经济体的资金会下降10%左右,这是2009年首次的下降。
与此同时,一些新兴经济国家的货币大幅度的贬值,例如亚洲的印度和印度尼西亚、巴西、南非和土耳其,货币贬值的程度比较严重一些。
二、世界经济不确定因素与风险。
我们基础预测方案全球经济两年内会有所增强,存在不确定的因素和下降的风险,美联储能否顺利和平稳的退出量化宽松的政策,这是全球经济面临的风险,全球经济仍然有硬着陆的风险,欧洲区的系统有所下降,欧洲的银行比较脆弱,实体经济复苏比较困难,美国在2013年避免了债务违约,政府的局部关闭是很短的时间,但是国会两党在预算问题,上线问题没有结束,在未来的两年,继续给经济带来很大的不确定的因素。
世界经济面临来自于地缘政治局势和自然灾害的影响,时间的关系,我只能简单的讨论前面的两个风险,量化宽松的退出和新兴经济体面临的影响。
我们知道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主要发达国家的中央银行实施了所谓的量化宽松,直接的从资本市场购买大量长期的证券,包括政府的证券。目的是通过基础货币,为经济提供更多的流通性。例如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的规模增加了4倍,英国增加了1倍,英国和日本增加了1倍以上。
量化宽松政策的效果目前有很大的争议,积极的意义来说,量化宽松政策稳定了金融市场,解决了陷入困境的商业银行,降低了长期利率,对经济的复苏和就业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消极方面,因为这些国家中央银行从市场购买了大量的金融市场,给市场带来了很大的扭曲,量化宽松政策人为的降低了金融资产的风险,诱惑投资者购买风险较高的资产。同时量化宽松政策给商业银行带来了商业风险,同时国际方面量化宽松政策对发达国家的宏观经济稳定产生了负面的影响,导致流向这些国家的外资以及初级商品的价格和汇率大幅度的波动。
目前,全球最关心的是量化宽松政策退出带来的风险,过早的退出导致长期利率的反弹,全球经济波动,造成新兴经济体的资金外流,金融市场的波动会影响到实体经济,相反如果退出量化宽松政策过迟,造成资产泡沫,造成未来退出量化宽松的难度,因此美联储和其他国家的中央银行骑在量化宽松政策的背部上,现在是骑虎难下。
这些大的银行没有能力完全的控制量化宽松有序退出,今年夏天美联储宣布了一下量化宽松政策会退出,就使美国政府的长期债券利率上涨了100个基点,上升到2010年的水平,意味着美联储过去一年通过第三轮量化宽松的努力,两个星期就付诸东流。
新兴经济体的融资成本因为美联储宣布可能会减持量化宽松明显的上升,新兴经济体包括巴西、中国、印度和俄罗斯,过去两年的经济增长显然是减速了。基准的预测中,这些新兴经济体未来两年启稳,也不排除一些经济体经济下滑,量化宽松政策会给新兴经济体带来的冲击,这些国家国内的经济结构带来挑战,今年夏天很多新兴经济体的金融带来了振荡,让我们联想到1997、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
目前,新兴经济体面临的脆弱性,跟亚洲金融危机有一些相似形。亚洲金融危机发生的主要原因,国际资本大幅度的波动,亚洲金融危机保法止前的1994到1996年内,流入新兴经济体的外资增加了90%,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在1997、1998年急剧下降了50%,目前的情况是从2008年开始到2012年流入新兴经济体的外资增长了85%,与当时的90%是接近的,今年估计会下降10%,如果继续下降的话,与亚洲金融危机有一定相同的地方。同时还可以详细的比较其他的指标,对外收支的平衡,外债等等。
我们挑选了亚洲金融危机的三个国家,泰国、韩国、印度尼西亚,同时挑选了今年受波动比较大的五个国家,印度尼西亚、巴西、土耳其、南非、泰国,泰国的经常帐目性赤字上升到GDP的8%,目前来讲,土耳其经常帐目的赤字在2010年达到了10%,其他几个国家也有较高的对外赤字。
大会司仪:谢谢洪先生的精彩演讲。
现在邀请第三位嘉宾的演讲,现在有请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院长、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博士杨贤先生演讲,题目是:人才问题与亚洲经济持续成长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与未来增长。
杨贤:谢谢与会专家和各位嘉宾。首先恭喜全球上报联盟举报成功的论坛,第二,我是香港长大,但是我汉语讲得不好,发言不标准,希望大家原谅。
我1975年离开香港,在美国混了30多年,然后回到亚洲。我觉得亚洲的经济情况是乐观的,因此希望自己回来投入和参加。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做了五年半,心里有一些感受,我很荣幸有这样的机会,在这里跟大家分享。
长远来说,亚洲的成长是比较快的,但是亚洲有三个挑战,资源短缺,还有人口老化,环境污染,这些都是制约的因素。我们成长的压力是很大的,我们很需要用生产力的增长,需要有效率的企业,需要有效率的市场配置资源,但是生产力的提高,需要人才的栽培,在这些方面,我觉得亚洲是有先天和后天的不足。这是我要提出来的,如果我们不能解决人才栽培的问题。我们将来可能面对的问题就是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亚洲的经济增长是非常快速,从1990年到现在,过去多年来不同地区的总生产用曲线图表展现出来。亚洲现在已经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系,即使我们不将日本放在里面,日本是亚洲人,如果不需要日本的话,亚洲包括了中国、韩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等,已经超越了北美洲、欧洲的总生产。
另外一点,我们住在这里,我们都知道亚洲人的购买力很强,人数加起来,左算右算,我们都是最富有的,而且是购买力最强的国家。如果中国人不喝法国人的红酒,不看美国人的汽车,他们的生意就会很苦。正是因为这样,亚洲已经是内销的体系。我是说亚洲生产,卖回来给亚洲的AXJ有42%到52%,亚洲已经是内销的体系,这一内销的体系是中国主导的。
中国相关的贸易增长,占了亚洲区域贸易增长的2/3。中国的出口占了亚洲对外出口的2/3,现在我们有很庞大的亚洲经济体系,世界三分,欧洲、美洲和亚洲,最大的就是亚洲,这些是令人兴奋的成绩。我们再看看和想想,将来的情况是怎样的?
一开始的时候,我说了。大家都知道亚洲的资源不足,人口特别的多。二是人口老化,三是环境污染严重。
我们看看人口老化的问题,全球都面临人口老化。最高的两条线,从2015到2050年。自来的来源是UN,全球人口老化主要是亚洲的人口老化带动的。
不工作的人作分子,工作的人作分母,不工作的人包括小孩子和老人家,这个图表是有趣的。
第一条线是日本的,从1950年到1990年,日本的曲线越来越低,小孩长大,参加工作,这是日本成长的黄金时代,1992年之后,经济泡沫及崩溃,第一个崩溃的就是房地产,老人家退休卖房养老。如果我将来没有明天,我投资还长远吗,没有的,那么投资就会转向。
我现在不年轻了,我发现年轻人的创新能力比老人家是强的,人口老化会使经济发生改变的。日本的人口老化,过去的二十多年就有这些的问题。
中国的情况是怎样的,我看到中国从1978年到现在,这是中国成长的黄金期。很多文化大革命成长后的人参加了工作,这条曲线跟日本的曲线是一模一样的,这就是人口老化面临的问题。
快速的成长是短视的成长,有很大的环境污染的问题。我展示的图片大家都看到过。污染不仅仅是中国,而且是全球性的问题。
北京3月1日的沙尘暴,还有中国水的污染,污染包括空气、水和土地,我的朋友从北京回来,医生检查他的身体,医生说不要再抽烟了,我的朋友说,我从来不抽烟的,这就是北京的情况。
大家看一下印度的情况,不要喝水,不要呼吸,我们可以在谷歌上看得到这些情况,这就是污染带来的问题,中国沿海的省份特别的污染,还包括长远带来的癌症的问题。这里是资源短缺,人口很多,加上人口老化和污染的问题,可以说是百感交集。
成长包括了三个阶段,一是人口投入性的生产,中国过去的增长就是工人投入的增长,这是中国辉煌的增长;每一个成长不是一直增加就可以的,因为增加到后面的受益会越来越少。二是资本的积累,第一和第二阶段给我们可观的成长。但是我们的收益会越来越减少,整个世界就无法再增长,这就是所谓的瓶颈,唯一可以突破的瓶颈就是生产效率的问题。无论是“十八大”还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我们都提到要加强生产率。
我将过去三十年每一个阶段对不同成长的贡献用图表体现出来,蓝色是硬投资带来的成长。红色是劳工市场的成果,还有生产率带给我们的成长。这三条直线你会发现,中国的成长主要是靠投资,靠越来越多的投资驱动的。
我们需要提高生产效率,十八届三中全会也好,五年计划也好,主要是提高公司的效率,提供更优化的市场资源的分配,这些是讲如何做的问题。很多人说,这些是体制的问题,体制是靠人做的,因此要靠人的发展,如果要达到生产率的提高,我们需要人才,需要怎样的人才。需要有思考的人才,有理想的人才,有创作力的人才,有说服力的人才,有执行力的人才。
我在新加坡混了五年半,现在住在亚洲,我认为栽培人才方面,我们有先天和后天的不足。人才的培育,有两个因素。
先天的条件是教育,后天的条件是市场的激励,先天的教育将人引导为人才,我们做得好不好,值得大家的思考。
我说先天不足,我用简单的数据来看一看,IMF做的数据,他将全球每一个国家教育的投资和对卫生和教育事业的投资加起来,从而得出一个指标,这一指标是国民人数是多少,多少老人家,多少小孩,利用这一标准衡量不同的国家,例如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等,发现一个很可怕的事情,亚洲每一个国家的教育和卫生和教育事业的投入是不足的,都是低于指标的,这是第一个先天的不足。
最大的亚洲国家是印度和中国,印度对妇女有兖州的歧视,印度妇女1/3是文盲,意味着人口1/6是文盲。中国是二元化的国家,农村的地区资源不足,老师不愿意去,很多小孩子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如果中国有1/4这样的情况,我们比印度的情况更加的令人担忧。
高等学校投入不够,大学的入学率很低,但是印度尼西亚等等国家比中国还要低。大学教育的投资率低,导致大家拼命的考试,考到你头昏眼花。考试是有效的找到学生的过程,但是对学生的破坏作用也是很大。如果给你题目,就是准确的答案,但是考试带来的问题就是不要问问题,要找答案。我小的时候,举手提问,我再举手的时候,老师就会说,可不可以不要问问题,因为打扰了我课程的进展,再举手的时候,老师就让我坐在角落,从此我就不提问了,我坐在旁边看金庸的武侠小说,他们知道的就是如何考试,如何靠近北京大学。
还有一些国家,比如说日本、韩国以及台湾的地区,他们的人数比较多,但是这些国家的大学水平很低。我在美国的密西根大学工作了几年,他们的情况是有量无质。日本的学生善于回答有固定答案的问题,但是低迷的经济,需要具有创新思路的人才,这句话是日本人讲的,在亚洲是适用的。
我们要培养人才,需要灵活性和流动性的市场,大家追求自己的理想,追求自己的将来。我的一位朋友从世界不同的国家内拿出最庞大的10个企业团队,然后问同样的问题,这个团队是谁拥有的,然后你发现,黄色的部分,字体比较小。
黄色的部分是家族管控超过90%,意味着整个经济体是家族垄断的,巴西、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墨西哥、南韩、泰国,这些国家是亚洲国家、拉丁美洲的国家,这些家族垄断有怎样的问题。
无论是香港、台湾的家族,他们都进行了上市,将最近九年公司的数据进行对比,九年之内股票不断的下降,不见了80%的市值。
黄色国家的记录都是不好的,要想保存自己的财富。不能在市场上买卖股票,而要管控自己公司的资产。一般是找自己的小孩,没有关系,培育小孩成长。一直培育自己小孩的时候,就象近期通婚一样,老爸是天才,小孩慢慢的变成白痴。如果找到好的员工就可以了,但是这些公司的毛病在哪里?家族企业有成绩的时候,就会出现兄弟打架,也会出现一房、二房打架。公司的员工追求的是什么,追求的是公司,还是跟着老板发展。
寡头垄断,员工保全自己饭碗的时候,公司就不是理想、创新和打拼天下,而是公司政治文化,这样的环境之下,对人才的栽培出现了问题,公司内做得好成绩的人,就变成了孔雀,孔雀是开屏的,但是少了自己独立的主张,没有发言权,没有树立打拼的理想。
我们看看美国的公司,从前他们是有理想的,例如要将车发展到每个家庭内,可以说服不同的政府部门,可以做公募资金、债券。现代的人,想的是科技,不是想卖什么,而是创造社会,这就是他们的理想,他们会成为领袖,也是我们需要的。
如何栽培人?
亚洲要想创新的话,就要超越从前。我有一个朋友,给我的图片,他是猎头公司,他说在亚洲最困难的问题就是找到领导性的人才。他说超过半数亚太地区的CEO计划,在未来找人的时候,通常有一半的人可以找得到,人才是非常缺少的。如果我们要建立更美好的公司,建立更美好的记录,我们需要人才去思考和推动,我们需要好奇心的人,有理想的人,有想象力的人,说说服力的人,从而领导其他人,创造新的天下。
我觉得中国政府走的路是对的,现在要开放市场,由市场配置资源。现在谈论的是市场自由化,利率自由化,公平竞争,这样做是好处。如果我要做领导的话,我首先要思考,我有点子的时候,资金市场会支持我,如果政府可以创造这些的话,就会告诉大家,你去想,想到好的内容,就会有人支持你,这是解决后天问题的手段。
同时政府要加强对教育的培训,社会不可再出现二元化。办教育的不仅仅需要量,还需要提高质。什么是质?大学教育要改变,不能再向虫前一样,一个笔记教二十年。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我们推动的教育是,首先要开阔学生的知识面。他们现在随时可以在互联网上找到很多的知识,他们需要更多的知识,需要有判断力,能够知道真和假,能够将不同的内容混在一块,融会贯通,也需要给他们栽培和领导力,怎么样可以说服别人。怎样能够培养出队伍,让你的理想说服别人,让别人跟着你走。不仅仅是要有知识,判断力和领导力,如果是坏人也不行,我们不希望培养出曹操,最后要培养他们的德育,告诉他们,对社会要有抱负和价值观,我们还要服务社会,回馈社会,因此德育是非常重要的。大学要改变我们的教育,要给他们很多的方式,让他们真正的接触社会,同时在接触的过程中,经历的过程中,学到好的价值观。
在企业中不要班门弄斧,大家对企业如何领导,如何培训都是知道如何做的,我认为,放开手,让他们负责任,让他们强势,让他们去争取,他们争取成功的话,就是公司的成功,亚洲的将来需要更多的人才,需要更多的领袖人物,大家有思考,有想象,有说服力,有总结能力,有判断能力,解决所有的问题,为了更美好的将来,谢谢大家。
现在有请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世界经济与发展研究部主任姜跃春先生演讲,题目是: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与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进展。
姜跃春:非常高兴来到澳门跟大家见面,我是第一次来澳门。我认为澳门是一个小地方,但是我们今天在这里,确实探讨一个大问题,全世界都关心的大问题。各位嘉宾讲得很精彩,我学习到很多的内容,我在大陆外交部下属的国际问题研究所,主管世界经济的动向和研究。我们这个所往大说,好象是政府方面的智库,外交部门的智库,过去很长的时间,我们的研究是对上和对领导层服务的,很长的时间内,我们在公开场所很少露面。现在的形势需要任何的国家大力的发展公共外交,我们也面临所谓上天入地的问题。
无论多大的外交问题,无论大多的国际关系的问题,都要接地气。都要让老百姓知道是怎么回事,我们试图在这些方面进行调整。
刚才洪教授将全球的经济形势进行了展望,说得很清楚。我的工作是将一年来世界全球经济形势有哪些新的变化,我要告诉我的老板,我大概是从这个角度进行阐述。
我认为今年世界经济的形势,如果简单的说,实际上最大的变化,就是两点,浓缩起来就是两点。
一、全球经济形势面临结构性的切换,个人的看法,对不对,需要探讨。
二、全世界范围内,区域合作的框架,或者是协议性的内容,再次进入了快速推进期。我围绕这两大变化谈谈个人的想法,今年以来,全球经济简单的概述。
今年IMF的预测,联合国的预测,总的看法是,今年全球经济弱于去年。而且基本上下调了年初大的世界经济机构的预期,例如IMF的预测2013年全球经济增长是1.9%,低于上一年的2.3%,一般经济学认为,低于3%的增长,就是不乐观的经济增长。
从各个经济体一年经济运作的情况来看,特别是与上年相比,还是有一定程度的复苏,这是总体的概况。美日欧都打FTA大旗,加快区域的合作,这是大的变化。
1、我讲一下美日欧经济性矿是怎样的,如何进入切换期。
2、美国推进两洋战略,东亚地区的框架加速的发展,整个区域合作进入新的阶段。
3、我的工作性质必须讲到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为什么说世界经济整体处于切换期,如果简单的用一个指标来说的话,今年新兴经济体对全球经济的贡献度,跟上年相比往下走,低于50%。发达国家的体,就是日美欧三大板块,恰好超过50%。这是近年来一个比较大的变化,西方经济体,很可能在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成为重要的发动机,这是一种变化。
美国经济第三季度增长2.8%,与前两个季度相比,增幅一直在上升。第一季度是1.1%,第二季度是2.5%,第三季度是2.8%,基本上是缓和上升的过程。因此概括美国的经济,温和复苏。但是从前景来看,存在不确定性。
复苏的第二个表现就是失业率,从过去9%到10%的水平,今年到9月份已经下调到7.2%的水平,一般来讲,7.2%来略微下降一些,如果下降到7%以下的话,对美国经济来讲就是比较理想的。
复苏的标志二,房地产业。这次复苏的劲头比较猛烈,经过六年的调整,美国房地产去年上半年属于筑底,今年明显的改变,而且量价齐升,持续了22个月。房地产的恢复,对美国经济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大家都知道美国的金融危机就是从房地产业的开始的,房地产业的复苏,意味着美国经济的好转,美国股市上升,个人钱包变厚,出口也在增长,固定资产的投资也起到了很重要的支撑,尤其是设备投资和软件的投资,今年上半年非常的明显。
企业的内生增长出现了恢复以及逐步扩大的过程,美国经济也不是全部乐观,也有相当多的困惑,首先是就业率和失业率很高,就业的增长相对是比较慢的,刚才讲到是7.2%的水平。这一水平基本上还是属于高位,没有达到理想的状态,就业市场的恢复不是特别的明朗。就业问题对美国经济的拖累,还是显而易见的。
美国房地产市场面临的经济环境,现在也是面临收紧的问题,主要是30年按揭的利率有所上升,企业和个人的融资成本有所上升,对于购买需求有所打压,有滞胀的情况,储蓄率重新升值,说明美国家庭对未来的经济前景有所担忧,不愿意消费,这是拖累美国经济的负面因素。
还有就是美国的债务危机,实际上今年没有得到缓解,而且还在加速。大家都知道美国债务的上线是14%左右,今年10月份美国债务累积的最新数字达到了17.05万亿美元,已经大大超出了14%,因此共和和民主两当如何提高债务上限的问题还在争斗,什么时候达成一致,不好讲,而且对美国经济是至关重要。目前来说,美国经济复苏是不错的,但是前景不好说。
日本经济今年实际上我的概括是平稳复苏,但是前景也很难乐观。上半年日本经济的恢复程度,在全世界经济中是很大的亮点,大家都知道,日本经济是持续20年的负增长,今年安倍上来后,三支箭情况还是不错的,第一季度日本是条约式的增长,增长达到4.1%,第二季度是3.8%,在日本经济上,尤其是二十年是没有的情况,第三季度出现了回落,大概是1.9%,如果在4.1%和3.8%的基础上继续的上升是不现实的。日本经济的复苏和跳跃式的增长是不错的,日本的就业率恢复比较快,失业率降低到4%以下,这是日本近年来少有的现象,过去都是4.1%。就业率有所恢复,消费者的消费信心有所恢复也是近年来没有的情况。
日本的外需对GDP的贡献增加了0.2%,内需对日本经济贡献了0.5%,这是近年来少有的情况,这是日本经济很重要的亮点。意味着什么,日本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持续的通货紧缩,近年来安倍经济学,同两个季度已经使日本经济开始出现了摆脱了通货紧缩的状况,完全解决了,不好说,至少目前改变了,这就是很大的改变。
安倍经济学不再多讲了,一是超常的量化宽松政策,而且是无上限的,也没有期限,今年不行,明年继续放大。安倍本人讲,只要经济不恢复,量化宽松就不收场,这样会持续到明年。
灵活的财政政策,不断的增加政府的投入和支出,这种政策也会坚持,这些方面的因素,在本次经济恢复中,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不是很明显,主要是货币的作用最明显。
安倍的第三支箭就是企业的社会投资,这是今年6月份最后发出来的,这就是着眼于中长期日本经济的恢复和增长,包括的内容相当多,其中有国家层面的经济战略,也有微观的企业如何增加投资,具体来讲在东京、大阪、名古屋设立特区,再次引入国外的资金和国内的资本,从而刺激日本经济复苏,这一政策还是有一定的底气。另外安倍提出要改革农业,也是多年来日本不敢触摸的软肋,日本的农产品达到600%、700%的状况,农业要放开的话,有很大的勇气。日本的农协力量很强,谁要开放农业,谁就很难持续的执政。安倍要将农业向国外再次的开放,胆量很大。安倍的第三支箭的效益是慢效,不会马上见效,有持续的效果,因此需要观察的。
日本经济目前所担心的问题确实还是有的,一方面是美国的量化宽松如果退出的话,对日本的影响是直接的。安倍的量化宽松政策很大程度上是跟美国跑的,从现在的经济状况来说要逐渐的退出,也许就在2014年。日本在2014年退出量化宽松的话很难做得到的。2014年有几个看点,一个是消费税,从目前的5%上浮到8%,对日本经济是很负面的影响。如果量化宽松退出,加上消费税的上升,加上长期制约日本经济的问题,劳动力不足,老龄化的问题。指名的问题就是经济结构的问题,这些问题是难以解决的。安倍的改革,从目前来看,有一定的魄力,能不能真正的进行到底,或者是说真正的见效,恐怕现在不能有结论。
欧洲的情况是属于止跌回升,前景难料。欧洲今年很明显的变化,结束了持续几个季度的衰退。从二季度开始止跌,经济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增长,虽然都是0.2%,0.3%,欧盟和欧元区基本上达到了0.3%的增长,毕竟企业或者是目前来看,结束了持续6个季度的衰退的过程,我认为欧洲今年最突出的变化就是止跌回升,欧洲出现了经济复苏的迹象。现在不能下结论,欧洲经济复苏了,至少可以这样说,最坏的时候过去了。
欧洲的失业率降低,目前还是处于高位徘徊,尤其是西班牙、葡萄牙,青年失业率达到50%到60%,情况非常的严重,其他国家的失业率也是双位数,达到了十几到二十几,这样的情况比较严重。 通货膨胀的状况也是不好,未来的发展前景是脆弱,前景难料。首先是西班牙和葡萄牙两个国家还在恢复之中。大的危机经历衰退的过程,需要长时间的恢复才可以见效。
欧洲区根本性好转和结构性的改革是最难做的,欧洲已经开始做,进行结构性的改革。比如打破劳动力市场讲话的状态,创建有利于激励创新的环境,加快基础设施的步伐,银行体系走入健康的轨道,如果出现根本性的效果,还需要时间。欧洲还需要外部的环境,取决于中国和美国、日本,从三个板块的情况来看,也不是很乐观的,外部环境对欧洲的制约是很重要的。
三大板块,日本、欧洲、美国是止跌上升的,发达国家面临结构性的改革,开始平稳复苏。
新兴经济体的困难再增加,而且前景堪忧,这也是今年突出的变化。前面讲了,对全球的贡献下降到了5%。一个是增长疲惫,中国表现得是最好的,已经破了8%,今年的增长大概在7%左右,在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中,中国是最好的,毕竟是属于转折性的,从上升变为下降。
俄罗斯经济连续6个季度下滑,文章中有详细的数据,我在这里不详细的介绍,我的文章在明年中国经济研究的杂志上发表,就是一年的回顾和展望。
印度的状况,第一季度是4.8%,第二季度是4.4%,也是危机以来的新低。巴西的通货膨胀非常的明显,俄罗斯通胀率达到7%,印度是8.5%,印度连续两个月都是两位数,亚洲等新兴国家也面临通货膨胀的问题,中国也是如此,为什么大陆说人民币对不起人民,因为国内的物价上涨得太厉害了,人民币在国外升值得明显。
我工作的关系,经常到日本,我的印象是,日本是全世界物价指数最高的国家。我每次去日本,都感觉中国的老百姓还是苦的,日本是高收入的国家,生活必需品和很多的产品价格比中国大陆便宜,这种状况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中国国内的通货膨胀是必须严重的。
新兴经济体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资本流出,西方经济在恢复的阶段,很多的资金流回本国,包括中国在内,经济面临失血的问题。新兴经济体的股市面临暴跌,亚太地区的国家,随着经济维持高增长,但是股市仍然不乐观。美国日本,股市都创造了近年来的新高。日本最高点上涨了70%,最近有所回调,也达到了50%。中国的A股让大家很伤心。货币贬值的状况是严重的,其他国家没有这样的情况,亚洲国家是明显的,包括俄罗斯的比索、泰铢等等都出现了贬值。
新兴经济体面临了很多的问题,包括结构性的问题,结构性的改革,中国正在调整,不是一朝一夕的问题,而是深刻的调整,会影响经济增长的进程,从相当长的结构来说,这种调整是有好处的。
今年世界经济可能会出现结构性的切换,新兴经济体对世界经济的引领作用再下降,发达国家对世界经济整体的牵引作用不断的上升,这是一个变化。
第二变化,美国推进“两洋”战略,东亚多种合作框架发展,区域经济合作进入飞速发展新阶段。美国推出了跨太平洋地区的合作,推出了TTP,这是美国对全球经济深度的调整。这是美国再大西洋和太平洋对未来全球经济秩序战略性的调整。TTP到目前为止包括了12个国家,从最早的四个国家,美国介入两年,飞速的发展。谈判进行了19轮,国家从4个发展到12个,而且亚洲最大的经济体日本进入,韩国启动了程序,不久的将来也会加入,还包括墨西哥、泰国都在考虑加入,因此TTP的发展势头是很好的。
还有就是TTIP,两个加起来占到全球经济的一半。TTP的规模占了全球的40%,两个战略加起来的话,全球80%的规模涵盖了,美国的战略对未来全球经济发展是非常大的。两者的目标不太相同,基本上TTP的政策目标这里没有讲,因为是两年前的东西。简单的概括,大概在29个领域都要实行过去没有的突破,要超过WTO,也要超过传统的FDA,这是全新和高端,上档次新的区域合作,会引领全球经济发展的新秩序,或者是新的国家经济规则的诞生。包括的方面很多,关税只是其中的之一,还包括劳工、知识产权、医疗等等21个领域,要实现新的框架。
TTIP要实现8个目标,进一步的开发市场,增加欧美投资的技术,增加投资贸易,消除关税。还要妥善的解决非关税的壁垒,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都要解决。还有就是服务贸易,要有很大的突破,标准方面要达成协议,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跟过去的FDA有很大的不同。因此我们要思考未来五年国际经济和贸易发展的状态,美国作为全球经济的老大,如果想办的事情,成功的可能性很大,尽管门槛很高,力度是前所未有之大。原来预期TTP是在今年年底完成,从目前来看,今年年底完成显然是不可能的,明年是否有可能,明年的可能性很大。其中也有很大的困难,比如说越南、新西兰、澳大利亚,他们对美国的想法有相当大的看法,但是他们不得不积极的推进,他们也有悲观,但是不得不顺从。按照美国的目标,明年谈成的可能性很大。两个大的战略,都将中国拦在门外,对中国的挑战就很大了,美国是两个战略。日本是双边、多变并举,或者是多投下注,日本在东亚地区推进10+3和10+6,实际上10+6是日本推进主打的合作产品,美国的TTP出来后,日本将重点转到TTP。
中日韩的合作,日本也在搞,一直参与,也在跟我们谈。谈成的可能性,特别是日本加入TTP的心理和力量来说,根本不成对比。日本加入TTP有经济上的考虑,比如说要开放市场,要在美国和亚太区获得更多的市场。实际上更多的考虑是战略层面,政治层面。因为开放农业市场,对日本付出的代价是破坏性的。国内目前为止,没有达成统一的共识,农协和议员相当多的人是反对的,但是安倍没有顾忌,仍然参加TTP,日本进行了计算,参加TTP跟中日韩的经济相比,相差不是很大。加入TTP的决心,经济上要跟美国捆绑,更多的是希望制约中国在亚太区的影响力。
还有长远的考虑,他知道TTP未来的方向是规定未来国家经济的规则,因此它想日本想拿到规则制订权,这是日本的考虑。东亚地区还有RCEP,东南亚国家为主导的,5月份在温岚和澳大利亚进行了两轮谈判,主要是贸易、服务贸易和投资进行了讨论。服务方面讨论了关税,商品要素等等。达成了一些共识,还有相当多的分歧。服务贸易展开了,都是初步的看法。不管怎么说,RCEP的意义在于,也突破了过去传统的FDA,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升级,属于东南亚国家合作的升级版,有的舆论认为这是跟TTP搞对抗,有这些方面的因素。因为外部区域合作竞争逼迫的,必须要进行升级,否则的话,东南亚经济升级就会被边缘化和弱化的趋势,因此RCEP的升级版,还是非常必要的,东盟国家主导的RCEP也是今年的新变化。
亚太地区的东盟、日本在区域合作方面都有新的变化,东北亚地区的中日韩,从去年11月份宣布启动后,今年3月份、7月份都分别在韩国和中国的上海进行了谈判。11月份最新的进展是进行第三轮,在日本的东京进行。
一年之内,进行了三轮谈判,可见中日韩有三家合作的意识。据我所知,这些谈判,基本上是初步的,如果说要想取得一定的时效,恐怕不容易,大家知道中日韩三个国家在政治上的分歧,领土上的争端尖锐。前不久到东京参加中日韩的论坛,这一论坛持续了六年,都是三国的外交部门下属的研究机构,今年是第二轮,今年最明显的变化,论坛上韩国和中国在很多层面上站在一起的,跟过去是不同的。过去很多的时候,中国是一对二,韩国和日本是站在一起的,今年有了明显的变化,中韩两国在很多方面对日本有不同的争议。从三国目前进展的情况来说,虽然启动有所进展,但是取得实际性的变化还需要时间。
我基本上讲了两个问题,一个是区域合作的变化,一个是世界经济总体形势的变化。
涉及到中国的挑战,我简单的介绍一下。
明年全球量化宽松政策的趋势,对中国经济会有一定的影响;另外一点,区域合作,TTP和TTIP的进展对中国是很大的挑战,中国怎么办,“两洋”都在搞合作,都将中国放在门外。显然两个大的合作板块要制定新的国际经济的规则,在规则出台之前,没有中国的加入,中国怎么办,可能面临更多的挑战,这是中国明年外部环境面临的问题。
另外一个面临的问题,由于西方经济今年有所气色,毕竟没有进入高增长的过程,因此西方国家对于中国,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在贸易保护主义发现来说,比过去更加的严重,去年和今年以来,中国产品在欧洲遭受的打压是明显的,明年因为贸易保护主义的攀升,我们面临的打压仍然存在。中国明年面临的外部环境,仍然是复杂多变,我们无论是媒体,还是研究者,对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还需要多一份思考,多一份深度的考量,为我国避免在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陷入新的被动,做一点贡献,可能是我们需要做的事情,我要说的就是这些。
大会司仪:各位嘉宾,下午的论坛活动马上开始。请各位嘉宾就坐。
各位尊敬的领导,各位尊敬的嘉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再次感谢各位出席「2013全球商报经济论坛」下午的活动。
今天的活动得到深圳新世界集团大力支持。
现在介绍下午出席的主要嘉宾:
大会司仪:在上午,4位主讲嘉宾发表了精彩演讲;下午,我们精彩继续。下午又有很多新的嘉宾前来出席我们的论坛,他们当中有:
深圳市前海管理局新闻发言人王锦侠
珠海市横琴新区管理委员会交流合作局刘扬局长
广州市南沙区委统战部副部长兼区工商联党组书记曾月华先生
欢迎你们的到来。
在上午,4位主讲嘉宾发表了精彩演讲;现在,我们精彩继续。
首先,有请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丁剑平先生为我们演讲,题目是:上海自贸区和经济改革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金融改革开放问题。
丁剑平:首先,感谢全球商报联盟和香港商报和经济导报给我机会,让我向大家汇报或者是抛砖引玉,我谈谈9月29日挂牌的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跟全球其他的自由贸易区是不同的,自由贸易区全球有2000多个。这些贸易区在经济一体化进程中一个个消失了,最典型的是德国自由贸易区,随着欧洲一体化的进程就消失了。
上海的自由贸易试验区,从一开始,就从改革的角度来思考的,我演讲的题目是自由贸易区围绕改革进行,就是改革政府的机构。从机构当中我们改变分配制度,讲穿了一些的改革最终都是分配,上海的金融改革主要是想提高上海市政府机构,从而普及到全国。目前上海的政府机构正在大幅度的压缩和精简。通过效率来提高政府的质量,我们在变的过程中问户整个经济的稳定,不希望有大量的失业。
中国的金融改革,因为我是金融学院出身的,又在日本8年,美国麻省几年,海外的经验,让我感受到,日本的经验教训是中国应该吸取的。
金融改革过程中,一味的强调制造业能够使经济发展,但是日本发展金融业后,存在很多的问题。金融改革后,对经济的发展是有制约作用的。尤其是涉及到金融定价的问题,定价的核心问题就是利率,利率市场化中国已经推进了十多年,还没有真正的到位。去年大陆实现了贷款利率市场化。贷款利率市场化到存款利率市场化的过程是艰难的。因为要压缩银行赖以生存的重要经济来源,曾经有银行的行长对外说,我们的利润都不好意思说了,也就是他们的利润来得太容易了。
现在要改革的就是存款利率市场化,阻力主要来自于很多原有的利益集团,这些利益集团不希望推进得这么快。因为涉及到他们的利润来源,美其名曰他们说,如果利率市场化,特别是存款利率市场化推进很快的时候,会出现怎样的现象?
金融机构恶性竞争,恶性竞争会使一个国家经济出现危机,就拿日本的例子说,日本的存款利率市场化后,找金融机构用高额的利息揽存,实体经济没有这么高的利率,只能将资金用于投机、房地产等等行业,这样的情景历历在目,中国目前是房地产高速增长的时候,实体经济跟日本当年是一样的,利润比较低。利率市场化的化,直接的后果就是第二个日本。因此就存在为什么要开放上海自贸区,还要加上人民币跨境业务。如果没有人民币跨境业务,上海自贸区的顶是看不到的,因为达到最大的空间,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自贸区加上人民币跨境的业务,中国改革的空间就大大扩大,我们不希望成为全世界2000多个自贸区的一个,我们希望自贸区可以推动中国的金融改革。
上海自贸区跟其他的自贸区相比的特色就在这里,上海的自贸区有阳山深水岗,亚洲第一大港,直接与新加坡马六甲海峡媲美,这样的条件并不是很多的,为上海创造了很好的机会。如果是自由贸易港,原来的保税区就可以达到,空间就不大了,已经看到天花板了。
我们不希望看到屋顶或者是天花板就这么高,那么自贸区的意义何在。我们希望通过自贸区的改革,通过上海金融监管和政府机构的效率来提高和推广到中国。但是,这个难度是相当高的,几乎很难跨越。要改变金融生态,同时自贸区还要加上人民币的跨境业务,这个难度在全世界几乎是没有的,所以在理论上找不到参照物,有人说,日本的东京离岸市场,美国纽约也有离岸市场,都实现了国内的金融改革。实现国内金融改革,也就是利率市场化。并且资本项下都开放了,他们才走到离岸市场,为了什么,就是为了争夺国际的金融业。美国和日本开设离岸市场,就是为了争夺国际的金融业。贸易已经到顶了,发展空间到顶了,必须加上金融业的配合。没有金融业务的配合,这一空间太小了,因此中国的改革特点是在没有达到资本项目下的开放,就在自贸区开始实行人民币的跨境业务。
这个口子已经开了,开了以后,怎么办。如果我们继续延续着“两个控制”,QDFII或者是RFDFII,作原有的基础上继续扩大,这样做是可以的。就失去了在自贸区内扩展金融改革的目的。昨天人民银行已经有细则出来了,自贸区的改革,分资本帐户没有开放之前,执行帐户口子的管理,但是帐户口子管理凭什么来判断,每家机构应该是怎样的帐户,现在的根据是,过去主营业务是什么,过去是怎么搞的,然后我们再设定一个帐户。并且明显突出和强调了跟实体经济相关的业务,我们都给你开放。因此,人民币的跨境业务,就跟实体经济业务,跟进出口业务高度相关。
我们在上海的大学,我们绝不会中央喊什么我们就做什么,理论界不做皇帝的新装,就是中央喊什么,我们就跟着做什么。我们对自贸区所有的评论进行分析,进行讨论。我们作为学者,对自贸区的所有做法进行评论。因为金融业涉及到我们的方方面面,大家都知道,如果金融捅娄子,整个自贸区的一切,就归于失败。因为金融是一个国家经济的命脉,因此我们在这些方面是同样慎重的。我们不会出现日本的再贷款。昨天出的金融条款当中,大家看得到,在所有的条款当中,都是严预日本当年出现的现象。日本当年出现了怎样的现象,趁日元升值,海外持有日元的积极性高涨,因此离岸日元是在海外,海外持有日元者吃到第一桶金,日本的实际利率比海外高,大家认为应该是零利率,我们看到的是实际利率,日本是通货紧缩,实际利率高于海外。日元升值,海外的持有人获得第一桶金,再流通到日本国内,获得第二桶金,还是比实际利率高的,因此日本经济就形成了从离岸再逼在岸。目前的人民币业务出现了这样的情况,香港的存款利率低,大陆的存款利率高。趁着人民币升值,海外持有人民币的获得了第一桶金,然后需要拿着这笔钱到大陆,大陆是三点多,香港是不到百分之一,因此必须要回流,有关系吗,很大程度是没有关系的,这种情况下就出现日元再贷款的影子。为了减少这个影子,我们怎么做。我画了两张图,一张图代表着重量和交易量。在岸市场的人民币交易量不是很大,当初希望香港的利率,就是存贷差的缩小,从而刺激大陆交易量的改革。今年的6月30日中国上海出现了银行同业利率急剧的高涨,有人称之为钱荒。
当年温州进行了改革,温州的利率可以影响到上海吗,一点都不影响。我们希望温州的利率改革影响上海,但是我们发现丝毫都不受影响,正如香港影响不了大陆,澳门也影响不了香港。
改革应该如何做,我们先看看离岸市场的价格是怎样的,英国的离岸利率差额很小,从而刺激在岸市场的存贷差,但是日本和中国都做不到这种方式。在这种情况下,有没有取代的方法。
上海自贸区能不能在交易量最大的地区,就是人民币交易量最大的地区,来实现金融的改革,而且上海是中国所有金融指数的发布地,它的影响是不受限制的。改革最大的问题,必须要建立综合的监管平台,目前为什么金融改革具体的内容还没有推出来,主要是综合监管平台还没有建立。大陆的人民币监管分为三个机构,人民银行、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但是国外的金融机构是混业经营的。筋肉衍生品,模糊了三个机构,可以监管的区间,出现了很多的盲区和死角。完全开放之前,我们必须要建立综合的监管平台。
上海自贸区建立后,上海的居民用人民币多,还是外币多,自贸区的企业也是这样的,这又是一个模糊的区间,现在还没有界定。在这个试验区,以什么货币为主。因此对我们的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加坡是以美元为主体的,完全根据国际市场的利率形成的。如果中国上海的自贸区是以人民币为主体的,就要以人民币主要的供求进行判断,这也是模糊的曲线,到现在还没有确认。目前可以做的就是设立综合监管平台,以各家公司的金融业务,综合其他的业务进行判断,这样的话,先把帐户搞清楚。因此帐户细化方面有待于进一步的细化,分清了帐户后,才可以设立“摄像头”,有了摄像头,位置放得准确,才可以针对每一起的交通事故进行判断。
前段时间我在广州日报上发表了一篇评论,上海自贸区旨在金融改革,进行金融改革,才会打破天花板,因为天花板摆在哪里。金融改革,利率市场化一定要走的,没有利率市场化的话,其他的金融衍生品是无法谈起来的,全世界这么多的利率市场化,他们的经济都好吗?利率市场化只是一个符号,我们要看利率市场化后面的内容。
小企业能够拿到他所获得的贷款,这些是最实实在在的问题。存贷差可以缩小。我们看一下日本冲绳自由贸易区的失败,冲绳不是很成功,为什么?一开始就是将区外的企业原封不动的搬过来,只有结构变了,才可以改变,日本的自贸区是区内和区外是一样的,换汤不换药,区外的合作者搬到区内,还是合作者。
上海自贸区在金融企业方面,没有很大的特色,先进去的金融企业跟区外是没有区别的,国外的金融机构还是在观望,还是这几个玩家,进去还行不行,因此这一现象马上出现了。
我在广州日报上讲,要增加和扩展金融的生态。只有金融万家变了,形成的利率才是真实的。如果万家不变,民营金融不进去,利率市场化是虚的。尤其是海外和民营金融机构一定要进去,否则的话,所谓的利率市场化是走不通的。要打破垄断,只有民营经济进去。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够进行改革。
海外的金融机构,我们在监管方面碰到很多的问题。大家都知道,离岸市场,除了资本项目开放,金融改革、利率市场化外,对离岸市场的存贷比和银行利率相比要缩小。上海自贸区一下子就达到这样的要求是做不到的,因为信息还没有达到这样的要求。
原来的企业是有历史记录的,因此有属地监管的。但是对海外的跨国公司,不属于当地国的信息拿得到吗,评级机构凭什么衡量企业的信用制度,也这是难度很大的问题。一个是帐户,一个是信息不对称。即便是在上海,自贸区也未连成一张图。货物进出,从一个地方,到另外一个地方,当中还是有一些“机会”的。因此存在种种的问题,例如金融监管机关。我们还是想推动金融改革,在人民币发动的情况下,推动人民币的改革。
首先,利率市场化,是一切金融改革的核心。利率市场化之前,我们就是要让上海自贸区中的金融结构和企业的结构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只有这些变化了,才可以获得应有的利润,才可以解决货币的灵活性,资本项目才可以项下开放,解决中国资本市场层次太少的问题。
为什么要在上海设立自贸区,上海是所有中国金融指数的发布中心,票据市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大中商品交付的指数都是在上海。其他地区的金融改革,没有这么大推广和复制的作用及
围绕金融,全世界人民比的定价权,我们一定要捏在自己的手里。我们又碰到另外的问题,上午讲了欧元区,隐患继续存在的,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欧元区主要的利率是以德国为核心的,上海是人民币价格的发布中心,按照上海的竞争力,尤其是金融企业的竞争力,其他各个省市自治区能够接受,按照上海的效率获得的利率,按照上海的效率,获得的汇率,各省市是否可以接受,所有的要素要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在改革的基础上,推进上海的价格,可复制,可推广难度是很大的。
这是欧元区给我们的警示,意大利人、希腊人在德国可以很好就业的话,这些问题就会很好的解决。问题是,是否可以解决。
不管怎么样,金融改革是要进行下去的,这就涉及到上海自贸区发展的前景和整个中国金融改革的发展,必须通过上海自贸区的结构和金融生态区的生态,对金融进行定价。
首先是债券市场,例如香港的点心债,还有熊猫债,这些就是债券,企业各方面的改革还为上海自贸区提供了借鉴意义。香港的资金转移到上海自贸区,使得企业获得价格比较低的融资,用于中国企业走向全世界。并且,我们已经开始做了。我们希望沪港两地货币有直通车,主要是以债券市场为主导的,对沪港两地都是合理的,而且也容易推广。接下来就是全国开花复制的问题,必须就是具有较大的相同性,才具备可推广的特点。
资本项目下的开放,还有多层次的金融市场。这些必须要达到交易量最大,还有期货交易。因为期货交易是规范化,国际化。如果我们不做,全世界都在做。新加坡再做、东京再做、纽约做做,伦敦再做,只有中国没有做。除了债券市场外,期货市场马上就要开放了,这是海外倒逼中国金融改革的一条整车,交易量越大,改革和影响力也就越大。
上海自贸区如果单从贸易的角度来看的话,空间太小了。如果将人民币的跨境业务放进去的话,想象空间就会很大,并且在金融交易量最大的地方,比较具有可复制,可推广的作用。交易量最大的地方,如果实行多层次的金融生态,真正的提高了中国金融效率和改革之路,这就是我今天想说的,我们的上海自贸区还在进行当中,我们从学者的角度,对政府的政策进行评论。
中国的金融改革还没有跟得上,还是各自为政,中国的信息平台还没有跟上去。我们的要素流动还没有跟上去。一旦形成了上海自贸区人民币利率,全中国能推广吗?欧洲的现象,会不会在中国重复,我们要避免两个现象,一个是日本的现象,一个是欧洲的现象。
这两个现象是我们的前车之鉴,因此需要我们的学者不断的提醒政府在这些方面要多注意,我的发言完了,谢谢。
下面我们要开始今天精彩的沙龙环节。请丁剑平教授与前海、南沙、横琴的领导一起,就自贸区话题作深层探讨交流。
首先,让我们隆重请出沙龙主持人,全国政协委员、全球商报联盟执行主席、香港商报及经济导报社长黄扬略。
请丁剑平教授就座。
再请上深圳市前海管理局新闻发言人王锦侠;珠海市横琴新区管理委员会交流合作局局长刘扬;广州市南沙区委统战部副部长兼区工商联党组书记曾月华。
黄扬略:中国有令全世界注目的四个地区就是上海自贸区、深圳的前海、珠海的横琴和广州的南沙。后来冒出来的上海自贸区,到底想干什么,下一步想干什么,在座的诸位,全世界的企业界、媒体能够帮助他们,跟他们一起参与干什么,我不太清楚。
刚才听了丁教授说了以后,大概知道上海自贸区葫芦里面卖什么药,对另外三位兄弟有什么样的影响,对香港和澳门有怎样的影响和冲击。我想请在座的各位进一步的探讨。
今年我们的记者写了一篇文章,叫做“上海倒闭前海”,上海说了好久,光打雷没有下雨,但是似乎没有看到太多的动作,又听说上还有了自贸区,再不走,上海就倒闭前海了,实际情况是不是这样的,我跟王锦侠交流,实际情况并不是外界猜测的情况,首先有请前海的领导给我们介绍一下前海的情况,说了这么长久到底做了什么?
王锦侠:谢谢黄社长,谢谢今天到会的各位嘉宾、各位领导和各位朋友,我借着黄社长的话题,简要的介绍和汇报前海已经做了什么,下一步还要做什么,这个话题从上海自贸区谈起的,从前海的角度来说,我们觉得上海自贸区是国家新一轮改革开放布局的重大优化,是对前海开发开放的重大促进,也是对我们的重大启迪。
前海一直致力于构建境内外区域联动发展的一种新的格局,构建新型的区域竞合的关系,在合作中有竞争,竞争中有合作,实现差异化的发展,错位的竞争。共同的优化国家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整体布局。
在这一背景之下,前海尽管只有三年的历史,从2010年8月26日,国务院批准前海总体规划之后,到现在,实际上是三年三个多月,我们着重在五个方面构建五个体系。
1、构建了政府、社会、市场三方良性互动的区域治理的体系,在这方面的载体就是以先行先试,法定机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突破口。
2、构建了空间集约,要素急剧,产业集群,人才集中的现代服务经济的产业体系。在这些方面,到上周为止,前海已经有2642家企业注册,资本金将近2100亿元,金融业占了60%以上,初步形成了现代服务经济的产业体系。
3、构建高层协调,高度授权,高效灵活,贴心贴需的服务管理体系。从9月1日以后,前海实现了零审批,我们也是国内最早率先实行商事登记记录改革的区域。
4、规划一流,设施完善,生态和谐,宜业宜居的区域。去年前海从填海完成后,从初期转向大开发大建设的时期,今年开工相当于去年,今年固定资产完成了90亿元,主要的经济指标跟去年相比成倍的增长。
5、着力建立深港合作,政府推动,市场对接,互利共赢的区域合作体系。我们不但有国内区域中心城市8个城市群,国际上包括纽约伦敦、巴黎、东京、迪拜、香港和维尔京在内的国际关系城市,在这些方面的努力,促使前海在三年多的时间内,实现了既初始期转变为大开发,大建设的阶段。也促使了国内外企业在这里积聚,看好前海改革创新的空间,看好前海先行先试的魅力,看好前海能够成为我国服务经济跨越式发展,实现梦想的梦工厂。
黄扬略:土地是多少钱?
王锦侠:价格是比较低的,均价是2万元/平方米,按照比较来说,香港的均价是10万元/平方米,上海自贸区均价是3.18万元/平方米,北京是3.3万元/平方米,前海未来的预期,升值的空间来讲,这是比较低的价格。
黄扬略:深港服务业的服务区,热情怎么样,这是我们关注的,动作怎么样?
王锦侠:这个问题很好,因为主办方就是香港商报。前海是国内唯一冠名深港合作区的国家级新区,今年以来,深港合作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意见,这里用二、三分钟的时间,罗列和汇报一下。
1、构建深港两地政府常态化的沟通协调机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我们今年已经构建了前海深港联合工作组,深方、港方都指定了高层次的官员作为牵头人,下设六个小组,包括法制建设、招商引资、产业发展、CEPA和先行先试,规划建设,人才政策。这么一个工作机制和原来在前海部级联系制度之下,构建了深港联动机制,一起成为了深港两地政府密切合作重要的载体。
2、今年在金融创新改革方面,初步实现了深港合作的常态化,在这些方面除了跟香港兼容尽管机构深度的合作外,跟所有香港著名的金融机构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还跟香港的四大工会以及各方面的学会和协会构建了常态化的合作机制。
3、更重要的是,正在构建香港共享前海开发建设红利的有利的机制,我们在10月7日在前海举办香港梦工厂启动仪式,为香港创新创业提供新的载体,同时新开工15个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项目。
4、专门向香港企业出让土地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27日向香港企业出让了两块土地,今年划定了27万平方米的黄金海岸。我们在今年,尽管只有27天了,还要在香港推出几块土地,这样的话,从明年开始,能够在前海这块土地上,逐步实现港人港资港服务,使前海成为香港企业家拓展经济空间,经济腹地的一个沃土。
事实上香港业界今年是感到非常振奋的,今年7月份后,我们派出多个小组,由局长、副局长、处长带头,跟香港大多数的部门、商会和工会进行了全覆盖的沟通。
黄扬略:您也是金融改革,上海也是这样的,两者的分工是怎样的,侧重是怎样的,有什么不同的尝试。
王锦侠:是有侧重的,刚才我说,上海自贸区和前海都是国家金融改革开放区域,上海自贸区我们的理解,跟中央有关部委进行了多次的沟通,丁教授进行了很好的讲座。我们理解上海自贸区侧重于贸易投资领域的对外开放。贸易和投资是离不开金融的,金融要给予强有力的创新支撑,前海侧重于金融领域的对外开放,因此就有联动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支持香港建设成为全球最主要的人民币离岸业务中心的区别。
黄扬略:两地之间是否存在竞争。
丁剑平:任何地方,如果没有经济的话,经济就无法竞争,竞争是不可避免的。香港的竞争不是来自于上海,如果没有上海的话,香港还要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还有新加坡等等的竞争。
黄扬略:因为前海和上海自贸区使香港非常的紧张。
丁剑平:上海和香港在政府机构方面是互相促进的,改革的最后就是政府让金融机构提高效率,我认为沪港两地是共同将蛋糕做大的。
黄扬略:上海将来会推出国际版,跟香港有怎样的不同。
丁剑平:上海的自贸区主要不是跟香港进行竞争。
王锦侠:我先说一个宏观,然后再说一个事实。
宏观来讲,作为这么一个大国,未来从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向第一大经济体迈进,事实上我们已经出现了三个世界级城市群的雏形,伴随着三个世界级城市群的出现和发展。中国不可避免的也会出现三个以上的国际金融中心。这就是以粤港澳合作共建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为载体和支撑的珠三角世界金融中心,重要的依托就是香港作为国际公认的中心已经发挥了辐射作用。
第二,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的世界级城市群,上海在2020年前将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相适应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匹配的国际金融中心,这是一个正在建设的国际金融中心。
第三,以北京为龙头的京津唐将依托首都经济圈,打造世界级的城市群,支撑北京国际金融中心。
三个国际金融将来都有往世界级金融中心发展的潜力,共同构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金融中心,这是宏观的进程,是我们这一代和下一代看到美丽的前景,这是宏观的方面。
第二,一个事实。前海、横琴、南沙共同打造粤港澳国际金融中心,现在突出以人民币国际化,跨境人民币的回流为特色,下一步根据现在的进程,有望在2015年跟上海自贸区一起率先实现人民币的自由兑换。
上海自贸区将在投资贸易规则和国际接轨的基础上,推行金融的创新,在这块也是跟珠三角引领风骚,从目前的势头来看,上海自贸区促进了我们的建设,这些方面确是有倒闭效应。我们是兄弟携手,共同在民族振兴的过程中,实现金融畅想曲。
黄扬略:我很惊叹的就是横琴,我对珠海是很熟悉的,我在新华社当记者的时候,对珠海非常的熟悉。每次去珠海的时候,从来不去看横琴,因为很破烂和荒凉,去年看的时候,里面有很多的内容,包括金融机构,动工了很多的工程,效率也是非常高的,下面有请刘扬先生将横琴的面纱揭开,你们做了什么事情,为什么动作如此的快?
刘扬:感谢黄社长提供这么好的机会,跟众多的精英交流和探讨。刚才听了王锦侠的论述,我深感忧压力。丁教授介绍了自贸区,我感觉没有白来。横琴正如大家所看到的,发展速度自己觉得还不够快,领导对我们的期望还是很高的。从朋友的嘴里听到,横琴变化太大了,我们感觉到朋友这样说是对我们的一种鼓励,特别是前两天刚刚闭幕的中国首届马戏节,全国各地的朋友都跑道横琴,有的是朋友是经常来的,有的是一年半载没有来的,他们就迷路了,路很宽很阔,不知道怎么走。
这两年,大家知道珠海改革开放三十年,在经济发展方面,我们是无法跟上海、深圳包括广州老大哥相比,因此珠海是知耻而后勇,我们上下拧成一股劲,我们做了这样的事情。
横琴是一个荒岛,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将横琴这块生地打造成为熟地,目前投入了300多亿元,包括整个岛的主干道路和次干道路网络,和下面看不到的33.4公里长的综合管沟,这是全国最长的管沟,道路是非常宽广的。交通是最先做的事情,临近澳门的东部区域,我们叫做口岸服务区,目前看来是大家最喜欢去的地方,也是投资者最喜欢去的。我们委托给珠海的国有企业去做,当投资者来了以后,看到生地变成了熟地,就愿意投资了。
软的方面,我们打造类似或者是接近港澳的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我们的商事制度改革方面,我们跟前海一样,率先达到,企业注册不验资,注册资本很快,最快的是一天可以办结一家企业的注册。从2012年1月2日成立了横琴新区条例,保障了投资者的权益,扫除了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障碍,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条例。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廉政办公室,保障了政府运作连接。
还推出了一系列的便民措施,包括横琴一号通。横琴跟前海有很大的不同,横琴管委会要负责社会民生事物,我们是区镇合一,原来的岛住民是4000多人,居民的吃喝拉撒等等社会事务都由管委会来负责的,前海可以将这些事情交给南山区,他们是经济发展和政策报批等等,我们关注的面更加的杂和广一些。
村民的拆迁问题,都要高质量的完成。比如说他们的第一个回迁房叫做新家园,请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何镜堂院士开发的,我们要想细想足,对村民不产生大的影响,这是我们要考虑的。
第三,产业积聚方面,我们做了很多工作,特别是粤港澳合作。因为横琴新区的定位是粤港澳紧密合作示范区,前海是深港,我们是粤港澳,三角关系更加的全面一些,为什么叫做粤港澳,因为我们的区位优势非常的突出,我们有桥和路到澳门,港珠澳大桥后,我们又有桥梁到香港,因此我们是联通港澳,这是不可复制的,也是全国独一无二的,在这一区域的优势下,我们要打好粤港澳合作的牌,目前港澳企业到横琴投资比较多,总投资额有500多亿元,特别是10月31日澳门粤澳产业园区的招商递交资料结束了,一共有89家企业提交了资料。
澳门政府近期进行评审和筛选,推荐优秀的项目进来发展。粤澳合作一直是紧密进行的。第一个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区,目前正在招商引资,目前跟澳门成立了粤澳的专责小组,经常在一起,就有关的问题进行开会探讨,效果是非常高的。特别是粤澳最大的项目就是澳门大学新校区,已经在11月份由汪洋副总理剪彩,正式投入使用。整个粤港澳合作非常的密切,产业发展得必须快的就是文化创意产业,商务服务,包括金融产业发展得非常快,七大产业中,各个产业都有龙头企业进驻。目前整个产业发展态势是比较好的。
黄扬略:讲到产业的结构,到处都是钱,横琴所在的是珠海市,作为特区中经济块头不够大,黄龙云、方轩、邓云龙,都注重环境的保护,注重旅游资源的开发。你们在考虑产业结构的时候,通过你们的开发,促进整个珠海的旅游业,创业模范产业的发展,将当地的资源激活,而不是光靠几个兄弟,你搞这个,我搞那个,银行都不知道怎么办。
刘扬:我们是七大产业,金融是之一。七大产业来说,基本上是平等对待的。正如王锦侠所说的,发展贸易必须要有金融配套,这几年的金融产业特别的看重,特别是有CEPA的补充协议九,规定了澳门银行40亿以上就可以在横琴开设分支机构,对两地是更好的促进。横琴跟珠海和澳门强烈的互动,刚才介绍了粤澳合作,再说一下珠海和横琴之间的关系。
经过三年的发展,珠海最可贵的就是保留了两件东西,一个东西就是碧水蓝天,另一个就是大片的土地。城市化规模不大,保留了青山绿水比较多,就使得珠海就有了非常强的后发优势。在全世界人民不断的注重环境的当下,又赶上了第二次改革开放的春天,横琴作为国家级的新区,有很多政策的优势,目前最大的模式,横琴作为新一轮的改革开放,珠江口西岸的引擎,我们配合珠海西区大片广袤的土地。我们的优势是横琴政策加珠海的大片土地,加上碧水蓝天,这是招商过程中,最大的亮点。
黄扬略:上海自贸区未出来的时候,就敲锣打鼓,震天响,给我的感觉南沙正如曾书记一样,默默无声,但是开发的时间不短了,但是我对南沙的概念不清楚。我二十年前就知道私人老板在南沙进行开发,后来有所停顿。图说南沙长大了,跟之前的开发有怎样的关系,到底是怎么回事。
曾月华:谢谢各位,我在这里说明一下。我今天来是来学习和取经的。
因为我是统战部当副部长的,我代部长开会。加上我在统战部没有象王局和刘局参与具体的工作,我在统战部没有参与具体的工作,因为黄社长提出的问题,我知道的内容向各位做一个“广告”。
这两天来到澳门,跟各位交流的过程中,部分的企业家和商会人士到过南沙,相当部分的人没有到过南沙,在这里我向各位花几分钟介绍南沙的情况。
目前南沙区处于广州的最南端,新区的面积是803平方公里,地处珠三角地理的几何中心,毗邻港澳,也是连接珠江口两岸城市群的枢纽节点,我国南方重要的海上开放门户。目前南沙新区的经济发展迅速,产业初具规模,国家三大造船基地之一,也是国家汽车和零部件制造及出口的基地,包括日产系列的凯美瑞、汉兰达都在南沙生产。南沙也是珠三角核电装备制造业的基地,生态环境保留得比较良好,拥有滨海湿地,岭南水乡、森林公园等多种生态资源。
在2011年南沙区获得了联合国的金奖就是全球最适宜居住的金奖,在韩国的首尔颁发了这一金奖。南沙区跟港澳合作紧密,地点相同,语言相近,都是讲粤语的。建设了一批国家级的科研平台以及高端示范项目,也是广东省实行CEPA先行先试的示范区。
南沙新区的提法是在一年前,去年9月6日国务院批准南沙新区发展规划后,就有了南沙新区的概念。南沙新区位于珠三角的核心区,设立了新的国家级的新区。南沙新区是暨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南沙是国家经济发展引擎地区设立一个重要的国家级开发区。
国家级的开发区目前有六个,包括重庆、浙江舟山群岛新区,上海、天津和南沙,其他的区域还没有提升到国家发展引擎的意义。南沙承担引领新一轮改革开放和发展的重要使命。南沙新区的发展定位,在这里一并介绍一下。
南沙新区的发展定位是建设深化粤港澳全面合作的国家级新区,将打造粤港澳优质生活圈,新型城市化的典范,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新高地,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综合服务枢纽,社会管理服务创新试验区。实现的路径上,将突出立足广州,依托珠三角,连接港澳,服务内地,面向世界的特点。发挥的作用将是全面推动珠三角转型发展,促进港澳地区长期繁荣稳定,构建我国开放型经济新格局,这是南沙的定位和要取得的作用。
这是国家给予南沙的定位,今天论坛的主题是全球经济展望与区域经济的合作,南沙新区关于深化粤港澳全面发展的定位,关键词就是全面合作,也印证了本届论坛合作的主题。南沙有太多合作的机遇。目前南沙新区,刚才我介绍了部分的情况。相对于发达的城市,南沙处于处女地的状况,目前没有太多的高楼大厦,也没有很成熟的都市繁华景象,也没有成熟的城区。目前有的就是芭蕉地、香蕉地,农田相对也是比较多的。正因为如此,处于有待开发的处女地,更需要各方财团和企业的广泛参与,任何的企业,只要是符合南沙新区的发展定位,符合相关的准入条件,都可以跟南沙区进行合作,寻求发展的机会。
今年以来,南沙区在招商引资方面,势头非常的迅猛。今年南沙开发区管委会陆续举办了多场专题的推荐会,世界的500强企业和港澳的财团以及各界的投资商纷至沓来,积极寻求合作和发展,目前我掌握的情况,签约的项目有50个,涉及的投资总额是4884亿元,这是今年以来签订投资的意向,当然投资意向,只是意向,有的需要进一步的推进和落实当中。
今年5月份,南沙新区在香港以及澳门分别举办了推介会,两个推进会上,总共签约的项目有24项,投资的总额是2510亿元。目前在建的项目229个,涉及的投资总额是448亿元,目前的投资,招商引资处于目前的状态。
南沙新区作为新兴的国家级开发区,因为年龄比较轻,去年9月份到现在,只有一年多的时间,跟前海、横琴相比,我们是起步晚。既然是新区,有后发优势,前人有的经验,我们可以争取吸收,具备后发优势。目前南沙新区争取到其他区域没有的优惠政策,例如国务院赋予了南沙新区七大类,37项的优惠政策。已经涵盖了财税、金融、港澳往来便利化、扩大对外开放,土地管理、海洋管理,社会事业与管理服务等方面,这是国务院给南沙的优惠政策。
广东省政府原则上赋予了南沙区省一级的经济和社会管理权限,南沙新区作为国家第一个人才综合管理改革的试验区,正在出台系列的优惠政策,大力建设粤港澳合作人才的示范区。到目前为止,南沙区管委会,自身也制定了一些优惠政策,比如说总部型企业认定的办法,金融总部型的认定办法,以及相关的扶持奖励和实施细则,都已经出台了。这些政策会将不断的吸引企业家的眼球,致力于打造与国际接轨的法制化和营商环境,率先成为审批事项最少,审批环节最精简,效率最高,政务服务水平最优的区域。
南沙新区是一片储势待发的热土,是一座商机无限的现代理想城市,可以这么说,新南沙等于新机遇,我们相信通过大家共同开发,必将给进驻南沙区的企业带来更多的机遇,更多的发展空间以及更为广阔的施展舞台。希望各位来南沙观光旅游,工商未来。欢迎全球商报联盟成员亲临南沙,多点关注南沙,宣传南沙,共同为中小企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为中小企业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作为统战部门和工商联,虽然不是冲在开发区的第一线,但是我们愿意做大家的向导,如果大家到南沙,愿意将南沙的情况向各位推荐。
黄扬略:王锦侠说是零审批,你是审批最少最快,这就是你们之间的对比。表面上,我是为他们四个人打工,实际上我是为香港和澳门的企业家打工,除了专家学者之外,还有媒体记者和老总,很多都是工商界的,不能再问下去了,否则就变成了麦霸了。
接下来希望专家学者共同进行碰撞,希望学者和媒体相互提问题,企业家如果有具体的问题,也可以提出来。
我们将他们“肚子”里面的内容充分的开发出来,
大会司仪:谢谢黄社长。
谢谢上海、前海、南沙、横琴的领导和专家的精彩演讲和交流。你们的交流让现场嘉宾对上海自贸区及前海、南沙、横琴三个特区的情况有了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让大家受益良多,谢谢。
请你们继续坐在座位上,我们稍做一下准备。
现在,是我们论坛的互动环节,有台上坐的嘉宾不走,新加坐椅请:联合国全球经济监测中心主任、政策研究司代理司长洪平凡博士。
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院长、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博士杨贤先生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世界经济与发展研究部主任姜跃春先生
所有主讲嘉宾上台就座
由现场嘉宾和媒体有什么问题或与会者提问,可向台上的嘉宾提问,机会难得,来,看看有谁要提问司仪稿要编排。
现场嘉宾:各位嘉宾,各位演讲者下午好,我是来自于菲律宾华商联盟的,我常年在东南亚国家,我提供东南亚的一些观察。随着中国国力的崛起,人民币开始国际化。大概在三年前,东南亚的很多金融机构,开始有人民币的业务。包括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也开始到东南亚开设分行。目前中资的两家银行在海外做的人民币的业务以及在当地所开展的业务,都是小心翼翼,他们的业务有很多的限制,可以说根本没有展开。因为人民币的国际化,到目前还没有真正的走出去,也没有达到深度的发展。
以中国银行和工商银行为主的中金银行在海外和东南亚,他们根本没有办法展开业务。现在上海自贸区和深圳前海的金融改革如果成功的话,可以促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这是我提的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大家都知道,如果海外来中国做生意,肯定要跟着政策走。前一阵子,上海自贸区消息公布后,报道在第一天就有66家的企业进驻。在海外引起了一片热潮,很多的华商纷纷想到上海占一席之地。但是很多人对上海自贸区的内容和情况,实际上并不了解。刚才听了自贸区的专家做了详细的介绍,我们才知道自贸区在金融改革方面有非常专业和深刻的问题。都不是一般商人和一般人可以了解的,请教专家,您认为海外的华商在中国投资,例如上海自贸区或者是前海,您想给他们怎样的建议。
第三个问题,现在是零利息的时代,国际的存款基本上都没有利息。一些身边有钱的人很苦恼,他们的钱,现在没有地方去。零利率的时代,如果存款和资产要升值的话,有哪些途径,谢谢。
黄扬略:前面两个问题请丁教授回答,后面的问题请洪教授回答。
洪平凡:我来回答第一个问题。人民币国际化的问题,能不能成功,不取决于中国银行或者是工商银行的推动,而取决于国内金融改革的成功。货币的国际化需要两个方面,一个是贸易,一个是金融。贸易对人民币的需求是非常少的,目前的人民币国际化是在贸易中,包括双边贸易,跟中国有贸易的十几个国家签订了人民币的互换。
金融的需求,取决于国内金融市场要具体的深化。中国的GDP超过了日本,中国的贸易超过了日本,为什么人民币比不上日元,日元是国际储备货币,大概占了3%,人民币不到零点几,为什么?因为日本的债券市场是中国的五倍,你让一个外国人持有人民币作为国际的储备货币,首先要有人民币优良的资产让人持有,如果中国没有优良的资产,持有人民币干什么。最关键的是要深化国内的金融市场的改革,最终才可以让人民币成为国际的货币。
丁剑平:我进行补充,金融改革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即便日本实行了完全的金融改革,但是日元国际化只有3%,一直停滞不前。我在日本拿到博士学位后,一直研究日本的现象。日本除了金融问题外,他们没有定价权,进出口和大宗商品都没有用日元定价的,美元为什么是国际货币,它将石油输出国的石油都用美元定价,全世界大宗商品和期货的价格都用美元来定价。美元往来外部性的成本很低,任何的货币要取代美元,必须成本低于美元。东南亚为什么成为第二个美元区,都在持有美元,原因就在于低成本上。
现场提问环节:
主持人:由现场嘉宾和媒体有什么问题或与会者提问,可向台上的嘉宾提问,机会难得,来,看看有谁要提问司仪稿要编排。
现场嘉宾:各位嘉宾,各位演讲者下午好,我是来自于菲律宾华商联盟的,我常年在东南亚国家,我提供东南亚的一些观察。随着中国国力的崛起,人民币开始国际化。大概在三年前,东南亚的很多金融机构,开始有人民币的业务。包括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也开始到东南亚开设分行。目前中资的两家银行在海外做的人民币的业务以及在当地所开展的业务,都是小心翼翼,他们的业务有很多的限制,可以说根本没有展开。因为人民币的国际化,到目前还没有真正的走出去,也没有达到深度的发展。
以中国银行和工商银行为主的中金银行在海外和东南亚,他们根本没有办法展开业务。现在上海自贸区和深圳前海的金融改革如果成功的话,可以促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这是我提的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大家都知道,如果海外来中国做生意,肯定要跟着政策走。前一阵子,上海自贸区消息公布后,报道在第一天就有66家的企业进驻。在海外引起了一片热潮,很多的华商纷纷想到上海占一席之地。但是很多人对上海自贸区的内容和情况,实际上并不了解。刚才听了自贸区的专家做了详细的介绍,我们才知道自贸区在金融改革方面有非常专业和深刻的问题。都不是一般商人和一般人可以了解的,请教专家,您认为海外的华商在中国投资,例如上海自贸区或者是前海,您想给他们怎样的建议。
第三个问题,现在是零利息的时代,国际的存款基本上都没有利息。一些身边有钱的人很苦恼,他们的钱,现在没有地方去。零利率的时代,如果存款和资产要升值的话,有哪些途径,谢谢。
黄扬略:前面两个问题请丁教授回答,后面的问题请洪教授回答。
洪平凡:我来回答第一个问题。人民币国际化的问题,能不能成功,不取决于中国银行或者是工商银行的推动,而取决于国内金融改革的成功。货币的国际化需要两个方面,一个是贸易,一个是金融。贸易对人民币的需求是非常少的,目前的人民币国际化是在贸易中,包括双边贸易,跟中国有贸易的十几个国家签订了人民币的互换。
金融的需求,取决于国内金融市场要具体的深化。中国的GDP超过了日本,中国的贸易超过了日本,为什么人民币比不上日元,日元是国际储备货币,大概占了3%,人民币不到零点几,为什么?因为日本的债券市场是中国的五倍,你让一个外国人持有人民币作为国际的储备货币,首先要有人民币优良的资产让人持有,如果中国没有优良的资产,持有人民币干什么。最关键的是要深化国内的金融市场的改革,最终才可以让人民币成为国际的货币。
丁剑平:我进行补充,金融改革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即便日本实行了完全的金融改革,但是日元国际化只有3%,一直停滞不前。我在日本拿到博士学位后,一直研究日本的现象。日本除了金融问题外,他们没有定价权,进出口和大宗商品都没有用日元定价的,美元为什么是国际货币,它将石油输出国的石油都用美元定价,全世界大宗商品和期货的价格都用美元来定价。美元往来外部性的成本很低,任何的货币要取代美元,必须成本低于美元。东南亚为什么成为第二个美元区,都在持有美元,原因就在于低成本上。除了低成本之外,中国有多大贸易市场让给东南亚。日本的市场没有让给东南亚,因此日本的市场很小,人家为什么要持有日元。
中国的人民币在起步和推进,得益于中国的市场,跨国公司只要有销售或者是加工在中国的话,海外总公司的财务中心必须要有人民币,人民币就得益于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的加工和经营,人民币要继续推广的话,要有更多的金融衍生品,要让东南亚拿到人民币后有生存的空间。
金融市场的改革,要给金融衍生品有收益率,人民币收益率很薄的话,为什么要持有人民币。如果自贸区是封闭型的话,为什么要跑到自贸区。中央一直强调,在税收方面不给任何的优惠,就靠制度的优惠,就是放权减政。
企业登记注册是零成本,什么地区都强调搞自贸区,我们先将国际规则弄懂,什么是负面清单,登记注册零成本就是解决负面清单吗?美国等贸易伙伴国的规则弄懂后,按照国际规则设定企业进入的成本,在各个地区先将负面清单弄懂了以后,再谈零成本。
人民币国际化,为什么要在上海搞跨境人民币业务,包括浙江和舟山,都是大宗商品和期货市场,要从这些方面做起。海外人民币发了很多,希望海外居民更多的持有人民币,人民币是世界上发行量最快的地区。前一段时间,我们的房地产将人民币吸收了,没有形成国内的通货膨胀,因为我们的投资渠道比较少,如果房地产继续吸收的话,就会出现问题,严重影响了实体经济,我们希望人民币象美元一样,让海外非居民更多的持有。起着吸收人民币海绵的作用,就是基金池的作用,对中国经济继续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姜跃春:从日本战后发展的过程中,特别是日元国际化的过程中是非常漫长的,收效和得到的力度是不成正比的。现在说日元作为国际货币,我看比欧元和美元相比影响作用不明显。人民币还谈不上国际化,首先是区域化,如果可以在亚太区域或者是东南地区,人民币形成气侯的话,这应该是人民币国际的途径。
日本的经验和教训,我们应该借鉴。一方面推进国内的改革,对外方面要将重点和精力放在东南亚区域的经济合作,特别是东南亚区域的金融合作,逐渐的促进人民币业务。
杨贤:我提出两点,一是人民币的国际化,还有就是人民币境外广泛的使用。
人民币国际化有几种,一种是贸易的人民币国际化。现在香港成为人民币贸易使用最多的区域,以为仅次于大陆之外的第二个区域。还有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的风险问题,包括中国政策的风险,还有投资的风险。
为什么我们不投资,就是因为有很多的不确定,今天讲的几个小时都是因为不稳定,所以大家就不投资,如果我有胆量,过去半年我会赚很多的钱,如果没有胆量就无法赚钱。或者是觉得政策不稳定,不晓得中国怎么走,不晓得美国怎么走,因此没有人来投资,因为我们觉得需要小心。
一天被蛇咬,十年怕草绳,这就是对风险回报的要求。最近大家都很害怕资产泡沫的问题,我们不晓得是有泡沫还是没有泡沫,我们知道政府出台不同的政策,打压资产泡沫,香港有这样的政策,大陆也有这样的政策。全球对风险回报特别的敏感,一个是政策的问题,一个是市场改变的问题,使得大家不投资,不是没有机会,而是大家特别的小心。回归到,要不要将人民币放在口袋,当做我们的储蓄,当做国际的储备货币,就涉及到将来不稳定和不准确的问题。
香港商报记者:现在很多人提到粤港澳自贸区的问题,也有相关的部门说,粤港澳自贸区目前正在进行调研工作。广东三个新区的领导,如何看待粤港澳自贸区的问题,如果粤港澳自贸区真正成立的话,你们所做的工作是怎样的,虽然每个区域是不同的,但是工作是重叠的,如果粤港澳自贸区成立的话,你们的分工是否进一步的细化。
丁教授,您讲了很多是金融方面的内容,如何做境内金融市场的防火墙,香港怎么办。现在有人担心上海自贸区事实上是离岸市场,香港也是离岸市场。上海自贸区覆盖长三角以及实体区域,很多人进行投资的话,这些投资回使香港离岸的资金池被抽调到上海的自贸区中。
上海要成为在岸的人民币中心,现在刚刚培育的香港离岸中心市场,在目前的阶段,人民币被抽调上海自贸区,那么香港的离岸市场反而会被影响。
王锦侠:第一个问题,我先简单的说结论性的回答。粤港澳自贸区的问题,以省政府对社会公布为准,省内有统一的部署和要求。就前海的要求来说,上海自贸区没有出来之前,前海一直积极的研究和探索自贸区发展的步子和方案。前海一直在研究,并不是说上海自贸区出来后,我们跟谁竞争,这一点是可以告诉大家的。事实上我们的研究是非常深入的,因为自贸区省内有统一的部署和要求,因此在这里不多说了,谢谢。
刘扬:这就涉及到新一轮的改革开放往哪里去的问题,我非常同意王局的观点,这里不展开论述。我想提一点,大家应该注意到一个问题,横琴新区从2009年国家批复了横琴的重点规划,其中的重点设计就是保税区,全岛就是保税区或者是自贸区,基本上是没有差别的。可以把横琴看作是自贸区,不看作是自贸区也没有关系的。自贸区不仅仅是自由往来,最重要的是制度的创新。我们特别的期待,上海能够走在前面,做出很好的模式,借鉴给我们推广。
黄扬略:我首先代表丁教授回答你的问题,肯定没有太大的冲击,实际上肯定有冲击。怎么办?香港凭什么让人冲击,这么好的政策,这么好的基础,这么多的人才,这么多的规矩,应该做大做强人民币离岸中心,还要担心冲击,这就是落后的心态。香港要大力的促进这个事情。现在中央带了多少好的政策,包括李克强带去的36条,我们怎么落实,香港不要太脆弱。
关于粤港澳自贸区的问题,我个人觉得应该是泛泛的。因为粤港澳自由贸易区不是省内可以解决的。香港和澳门是一国两制特殊的区域,以前深圳提出深港合作圈,中央领导说,搞圈可以,搞区不太好,搞取就涉及到一国两制基本的法制问题,圈很大,可以安很多的内容。因此从区域和法规来说,存在这样的问题,不可以一头热来做事情。
三地都有很多的政策,还没有做完,还没有开始做,又挂一个帽子,是否意味着比之前的政策好,如果都是一样的话,为什么要挂帽子,不是因为上海出台了自贸区后,又将三个区域捆在一起,将港澳捆绑在一起,就有优势了。要有区别,才有发展,因此我认为要慎重。
丁剑平:即便没有上海自贸区,如果没有的话。伦敦、新加坡、欧洲大陆,包括纽约的离岸人民币市场业务也要做,上海不做,就将人民币发行国的定价权给人家了,美国从来不把美元的离岸定价权给人家,自己的祖国,发行国的定价权交给外部,风险更大。所以上海自贸区要从开始的时候就做人民币的定价权,要在自己的手里,如果海外个别地区人民币业务越做越大的话,定价权就会受到影响,中国货币政策的稳定,也会受到影响。如果没有上海的话,香港也要做到这个问题,这是现实的问题,人民币的定价权要放在祖国的摇篮内。
上海自贸区金融的改革,要按照国际规则,要跟国际竞争。用国际规则进行政府机构的改革,眼睛不是朝着香港,而是朝着国际。
杨贤:我是在香港长大,但是离开香港很多年,1975年到现在很多年了。我觉得上海的成长,中国的成长,澳门很多地方的成长,我觉得香港人很希望香港人不要害怕。
第一,刚才丁教授讲了,竞争是全球避免不了的。
第二,临近区域有很多合作的机会,包括纽约、上海、香港之间有很多的合作机会。可以将蛋糕越做越大。中国的金融市场这么大,没有一个城市可以完全的消化掉。我们追求的是领导力,香港社会需要领导力,香港的政府需要领导力,如果香港害怕上海,香港就不是理想的城市,要将很多政府的措施做好,将很多住房的问题处理好,医疗的问题处理好,教育的问题处理好,其他地方一直往上升。我想从前是上海和香港之间还有一段距离,现在上海已经上来了,如果在香港和上海选择住的地方,现在区别不是那么明显。不是我们的金融市场,而是香港社会的吸引力在哪里,就需要香港的领导思考,提高领导的能力,想想香港可以为这个世界提供什么?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