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长春12月5日电(记者段续 何悦)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政府已越来越意识到绿色发展的重要性。不断发展的循环经济园区,成为中国探索绿色经济发展模式的缩影,正逐步被纳入许多城市的发展规划中。

在位于中国东北地区的边境城市珲春,一座循环经济产业园回收着周边地区和国家的报废机电设备、电线电缆等废旧资源。

该园区位于珲春边境经济合作区,邻近对俄罗斯的长岭子口岸和对朝鲜的圈河口岸,总占地面积三百余公顷。通过先进技术进行拆解加工,园区产品可直接出售或作为园区深加工产品的原材料,全部建成后将达到年处理和综合利用再生资源300万吨的规模。

近年来,中国推进节能减排、提倡循环经济、厉行资源节约。2009年,中国实施了《循环经济促进法》。中共十八大报告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一些欠发达地区试图通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来实现弯道超车。江西丰城是全国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试点基地,以废弃物和废旧物为主原料的产业集群成为该市经济总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园区化发展正在成为许多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首选。

“这种模式有利于污染防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便于集约利用土地,”中关村国际环保产业促进中心主任徐云说,“园区处理废物种类将由传统的再生资源拓展到城市生产和消费过程,循环产业发展联系将更紧密。”

有专家认为,类似珲春、丰城的循环经济园区建设在欠发达城市循环经济发展路径中具有很强的示范效应,然而由于基础设施建设缺位、产业层级较低,发展仍显滞后。不仅如此,中国一些地区的循环经济发展缺少有效盈利模式。

“许多产业园合理高效的产业园区污染防控体系并未有效构建,园区物质流的管理也显得很粗放。”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东北亚研究所所长笪志刚说。

为了缓解类似矛盾,分层发展、逐步推进成为中国地方政府发展循环经济园区的共识。一些园区通过建立产业技术联盟来搭建与国内外高技术企业合作平台。

作为中国知名的高科技创新区域,中关村正在通过产业联盟的方式为各类循环经济园区提供技术、咨询等服务,鼓励以及编制产业承接技术指南。

徐云表示,建立园区内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所构成的生态链可实现资源充分利用。通过园区与周边地区基础设施共享,拓展物质集成的空间,继而与相邻地区合作,可形成突破空间限制的虚拟产业链。不仅如此,严格实施绿色招商,从源头控制污染也是循环经济发展的根本。(

(原标题:循环经济成中国地方发展“绿色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