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图表,北京,2013年12月5日 图表:安倍政权强推保密法案激怒民众 新华社记者 曲振东 编制

据参考消息12月6日报道 日本《选择》月刊月号近日发表题为《谁都无法阻止“安倍的蛮干”》的文章,内容如下:

在2009年8月的众议院选举中,民主党取代自民党上台执政。这场选举具有历史意义,143名民主党新人当选议员。如何教育这些新人成了一大难题。后来,在干事长小泽一郎大力推动下,民主党创办所谓“小泽学校”,新人被分成10个班,20名国会对策副委员长两人一组,分别予以指导。

但这一尝试却以失败告终,不少新人在国会议员的种种特权前迷失了自己,最终被选民抛弃。在2012年的选举中,143人中仅有11人连任成功。

选举制度导致政治劣化在2005年大选中首次当选议员的83名自民党新人也是同样的下场。在2009年的选举中,仅有10人保住议席。也就是说,日本短短几年内就有约200名众议员上演了“一任游”,就像一次性用品一样用完便被选民抛弃。日本的选举仿佛一局局奥赛罗棋,特别是城市选区这种趋势格外明显。

在2012年众议院选举中首次当选的190名自民党新人,也可能再次如昙花一样转瞬即逝。在自民党一党独大时代,广泛流传着一句名言,就是“新人议员最重要的工作是争取连任”,不过在现行选举制度下,连任的门槛相当高。

重新执政的自民党是否已经吸取过去的教训,采取新措施避免这些新人重蹈覆辙呢?自民党干事长石破茂似乎在下大力气开展新人教育,但其方法令人觉得不得要领,未抓住问题本质。

政治需要的绝不是只说不做的专家,而是“职业政治家”,要能够描绘国家蓝图,能够临危不乱、正确决策,能够驾驭官僚机构、说服民众。如何才能培养出职业政治家呢?如果不立足于此采取措施,政治的劣化趋势就无法被扭转过来。

前自民党干事长梶山静六曾强烈反对将中选区制度改成小选区比例代表并立制度。其反对理由也直白易懂,“如果总裁和千事长掌握候选人的公认权,就一定会产生领导层独裁政治”。

在改革选举制度的同时,日本还推出政党补助金制度。如此一来,党首和干事长还控制了政治资金分配权,而人事权和资金分配权密不可分。手握上述权力的安倍晋三首相权倾朝野可以说是新制度的必然归宿。

派阀瓦解让反对派消失另一方面,作为自民党政治基础的派阀土崩瓦解。

派阀是一选区多席位的中选举区制度的必然产物。派阀领袖为了成为首相和总裁,自然会广招人马。赢得总裁选举需占据“人数”上的优势。

派阀壮大后,便需要募集大量政治资金,这是派阀领袖屡陷贪污案的根本原因,但不能就此否认派阀在战后政治中所发挥的作用。派阀政治内生的人才挖掘、培育机制是自民党政治活力的源泉之一,开启了战后时代的大门。而且,经过派阀间竞争、派阀内部竞争,自民党过去涌现出了不少领袖候选人。

但在选举制度改革后,随着“剧场型政治”宠儿小泉纯一郎等人粉墨登场,派阀政治逐渐消亡。

自民党和民主党均引入公募制选拔候选人。公募制乍看公平公正,实则存在不少问题。

据自民党选举对策委员会干部透露,通过公募当选的议员有八成在当选后入党。对他们而言,公募只是一种成为议员的手段,而不是因为对自民党的政策怀有共鸣。

派阀瓦解引发的重大问题不止于此。在党内,反对首相、总裁的势力销声匿迹,党内权力监督机制严重受损。

安倍表面上假装不属于任何派阀,但其实他是自.民党第一大派阀的领袖。其过去所属的第一大派阀町村派(清和政策研究会)其实是一个隐而不露的安倍派。而且,安倍还担任由右派议员组成的创生“日本”会长,对不少议员拥有影响力。正因此,他才得以在去年的自民党总裁选举中逆转战胜石破茂。

在2000年森喜朗上台执政以来,清和会系首相辈出。安倍右倾化,在周边外交上玩火,党内也没有出现批判声。安倍争取在本届国会通过的特定秘密保护法也未在党内引起争议,而且安倍政府还越过自民党,直接和公明党开展协调。这种情况前所未见。随着安倍政府影响力日益强大,自民党逐渐空洞化。如果现行选举制度和“政高党低”的政治状况持续下去,安倍将很可能可以指定自己的接班人。这样不可能培育出人才。

制止“安倍的蛮干政治”,培育职业政治家需从根本上改变选举制度,不过最便捷的途径是让派阀政治重现生机。为此,应该将现行总裁选举章程中规定的推荐人数从“20人”恢复至过去的“50人”。如果一个派阀规模超过50人,自民党内无疑自然会产生反对势力和职业政治家。

(原标题:日刊:谁都无法阻止安倍“蛮干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