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西宁12月11日电(记者何伟)随着国家对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力度不断加大,青海已建立自然保护区11处,有效保护了全省85%的野生动植物物种,成为珍稀野生物种的“庇护所”。

青海是长江、黄河、澜沧江发源地,也是世界高海拔地区天然湿地、生物多样性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境内有青海湖、可可西里、三江源等11处自然保护区,这些保护区成为青海生态体系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

青海省野生动植物和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蔡平介绍,从1975年保护海湖候鸟开始,青海自然保护区总建设面积发展为2180.54万公顷,占省域国土面积的30.2%,已形成了布局较为合理、类型较为齐全、功能较为完备的自然保护区网络。

通过近些年加大对珍稀濒危动物普氏原羚的保护力度,使其种群数量不断恢复,较上世纪90年代初增长了20%。目前,青海自然保护区内有70%的高原重要湿地生态系统,是我国重要的水资源地;有30.7%的森林与灌木林,发挥了水源涵养、防沙固沙等作用;37.76万公顷的荒漠植物,成为维护戈壁沙漠生态系统平衡的屏障。

据了解,青海湖、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率先在省内建设了鸟类等野生动物视频监控系统,青海湖已建成覆盖5个核心区域共23个视频监控节点,实施青海湖夏候鸟集中繁殖地实时远程监控,科技支撑为自然保护区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原标题:青海:自然保护区成为全省85%珍稀野生物种庇护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