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财经12月12日讯 “对于东星航空的失败您有反思吗?究竟是因为市场大势还是公司定位有偏颇?”“都不是!只是遇上了歹徒而已,你自己就是最好的见证者!”今年11月20日,对于网友的疑问,东星航空创始人兰世立给出了这样的答案。

2010年12月23日,武汉市法院裁定终结东星航空破产清算程序,东星航空彻底消失。然而,围绕这起民营航空企业破产案的是是非非从未平息,东星航空也成为新一轮国进民退浪潮下的新样本。

东星之死:飞天梦想仅维持三年

2005年6月,做生意从不按常理出牌的兰世立做出了惊人的决定:东星集团将进军航空领域,并在6月20日以8千万元的资金注册成立了东星航空公司。在此之前,东星已经涉足餐饮、旅游和房地产等20多个完全不同的领域。

彼时,民营航空市场已经有了奥凯、春秋和鹰联三家公司,兰世立的东星航空是第四家。尽管踌躇满志,但航空业的“烧钱”,还是大大超出了兰世立的想象。在买不起飞机的情况下,兰世立选择了租。他高屋建瓴,通过极其富有激情的演讲,向老外们描绘出东星充满无限想象空间的画面。最终,兰世立以8000万元撬动了120亿元的资产,创下了航空业的一个神话。

2006年5月19日,东星航空的“紫罗兰”航班首航成功,到2008年,东星航空的飞机达到了9架。此外,杀入航空领域并大有斩获后,兰世立频繁参加各种活动,“创业领袖”、“领军人物”等各种赞誉纷至沓来。

然而,重重光环之下,从2007年起,兰世立的日子不好过起来。兰世立当初关于由地产(东盛房地产)及旅游业务(东星国际旅游)向航空业务“输血”的设想并没有实现,相反开始相互拖累、掣肘,高管讨薪等不利的消息逐渐流出。

更为严重的是到了2008年,全球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来袭,中国航空业整体出现大幅亏损。高调的兰世立这时才发现,他的窟窿已经无法弥补。

2009年3月14日,民航中南局据武汉市政府一纸公函勒令东星航空停飞,3月15日,兰世立被抓,这与东星航空停飞相隔不超过24小时。3月27日,武汉市政府决定将东星航空依法破产清算。

至此,名噪一时的东星航空落幕。兰世立的飞天梦想,仅仅持续了3年多,即从高空重重地坠落到了地下。

但在东星航空破产之后,关于其突然停飞、重整失败的原因,依然是个谜。在东星航空的一些老员工看来,公司在2008年油价最高、经营最困难的时候都没有死掉,反而在有人愿意提供“帮助”且宏观经济形势开始好转的时候破产,这很难让人理解。

失败原因:“东星航空遇上了歹徒”

当初加入重整战团的信中利公司董事长汪潮涌向网易财经表示,当时我们认为只要注入2亿多资金,让3架飞机先复航,东星航空即有重整再生的可能,完全不必破产。

汪潮涌认为,包括东星的航线、飞行员等都有不错的价值,“我之前就认识兰世立,也出于对创业家的一种敬佩,希望帮他一把,但当地政府似乎并不支持重组,可能是和国航谈好了条件,后来重组方提出要9个亿,我们认为太贵,就放弃了。”

兰世立已于今年8月出狱,在其出狱后的3个多月里,他选择了沉默。不过,在国庆后,兰世立突然开始活跃于网络上,并直面舆论的关心和疑问。而当网友问及东星航空的失败是因为市场大势还是公司定位有偏颇时,兰世立说,都不是,只是遇上了歹徒而已。

至今,兰世立对东星航空的死亡仍不能释怀。而汪潮涌则说,中国的一些企业家可能都有这样的通病,武断,固执,说话比较容易得罪人,“兰世立的政府关系确实没有处理好,可能是缺乏了一些企业家的圆滑吧。”

不过对于东星未来是否能重新站起,兰世立仍然避而不谈,他仅表示,现在的状况主要是“陪家人和休养”,并称“东星应该不会让你们失望的”。但是他也表示,“如果再给我十八年,我仍将无怨无悔地再按原路走一次”。

在东星集团总裁助理、兰世立侄女兰剑敏看来,兰世立是一个非常有理想并充满干劲的人,“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上得天堂,下得地狱,东星虽然失败了,但是这些经历,对他来说都是一种收获,他非常乐观,我非常相信他会有东山再起的一天。”

兰世立出狱后,汪潮涌曾与其见过面,在汪潮涌看来,目前兰世立确实需要时间来休养,“可能现在他更关心的还是他的旅游、地产这些资产的去向,这将决定东星未来的方向。”

国进民退样本:民营化改革势在必行

不管东星未来何去何从,东星航空作为国内第一家破产的民营航空公司,以及兰世立身陷囹圄的命运,都从一个侧面印证了当时航空业国进民退的生存规则。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全球航空业在短期内都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国航、东航等国有航空公司也均曝出几十亿元的巨额亏损。

不过,出现巨额亏损的国有航空公司,并没有因此而面临死亡的威胁,相反,在南航获30亿元、东航获70亿元的注资后,这些航空公司很快就走出了困境。但是,民营航空根本无法指望国家注资。

航空业里有句话叫做“不做航空不知道钱少”。一家民营航空公司若要运营5架客机,每年在飞机租赁、航油和人力成本这三方面的支出至少超过亿元。而民营航空公司本身的资本薄弱,融资也很困难,资金饥渴始终是制约民营航空发展的最大问题。

业内人士认为,在中国民航业,众多航空公司及其老总之所以遭遇不同的境况,根本原因就是在于国营资本和民营资本的“水土差异”。

在过去30年时间里,弱小的民营资本一直试图挑战强大的国营资本,比较典型的“战役”有1987年的反对“双轨制”、1996年的“国退民进”浪潮、2003年的民企“重型化”运动等,但其凌厉攻势却在一次又一次的宏观调控和政策倾斜面前土崩瓦解。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所长张文魁向网易财经表示,当前国企改革最大的问题是民营化停滞不前,甚至还出现了倒退,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国进民退,“国有企业部门一直在扩张,挤压了民营企业的空间,我认为这是当前最大的问题。”

“如果按照目前的改革方向,说不定当年东星航空就不用破产了,民营航空做成这样的规模并不容易,太可惜了”,汪潮涌在谈到三中全会定调的改革时不无感概。(黎晓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