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合肥12月13日电(记者杨丁淼、朱青)寒潮来袭,气温骤降。连日来,素有中国“鳄鱼湖”之称的安徽宣城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工作人员格外忙碌。

每年11月到次年4月,扬子鳄自然越冬的方式是在地上打洞穴冬眠,但保护区扬子鳄数量多、密度大,加之自然条件下幼鳄冬眠时死亡率较高,除了一些适应能力较强的种鳄生活在半自然环境下,不需要移到室内,每年春冬两季,保护区都要给大部分扬子鳄“搬”两次家,让它们过上4个多月的“集体”生活。

面对凶猛的鳄鱼保护区的工作人员显得从容淡定,工作人员介绍说,只要气温降到12度以下,扬子鳄基本就处于一个半休眠的状态,活力不高,有利于抓捕。

在保护区的人工饲养池里,池水被排干。几名工作人员拿着铁钩在池子里来回穿梭,从淤泥里将扬子鳄拖到岸边,再由岸边的工作人员一手捏住嘴,一手抓起腿,将它们放进小货车里。装满一车后,扬子鳄被运到暖房门口,在经过清洗、消毒后被放进越冬室内的放养池里。

冬眠中的扬子鳄新陈代谢减缓,机体的抵抗能力下降,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不仅可以让其平稳越冬,而且可以减少能量消耗,对来年的生长、繁殖都至关重要。

扬子鳄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王朝林介绍,早在11月中旬保护区就开始了扬子鳄越冬前的各项工作准备,扬子鳄冬眠期间,他们还会为越冬室每天喷水增湿两次、打扫卫生一次并定期消毒。

中国特有的扬子鳄是世界上体型最小的鳄鱼品种之一,繁盛于2亿3千万年前的“爬行动物时代”,同大熊猫一样被称为“活化石”,由于数量稀少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

(原标题:中国“鳄鱼湖”入冬“搬家”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