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海燕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临床心理科副主任医师

心身疾病是一组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的躯体疾病,消化性溃疡属公认的心身疾病消化性溃疡是全球性的多发病,大约有超过10%的人一生中患过该类疾病。在旧的医学模式影响下,人们忽视了心理及社会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转归中的作用,在消化性溃疡的治疗上仅采用单一的内科疗法,极易出现久治不愈的现象。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逐步建立及对消化性溃疡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心理因素与消化性溃疡密不可分的关系,应激及心理因素也是消化性溃疡不可忽视的诱因之一,并影响着该病的病程及预后。

细细观察不难发现,消化性溃疡患者都具有一定的人格特征倾向,比如:自负、自律严谨、固执、情绪不稳、过分自我关注和富有强迫色彩等等。如果用焦虑或抑郁自评量表及生活事件量表(LES)检查可以发现,消化性溃疡患者阳性项目分值明显增高,表明他们往往处于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愤怒、压抑等心理状态。特定的人格使得个体在评价外界刺激及应对方式上压抑自我,趋于消极,更易遭受应激。实验心理学研究表明,紧张、焦虑过分压抑等负性情绪长期得不到排解就会使大脑机能紊乱,导致以副交感神经过度兴奋为主的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消化道局部组织因血管痉挛而缺血,同时有胃酸及胃蛋白酶分泌增加,促使溃疡形成。另一方面,内分泌功能改变,也使肾上腺素皮质激素分泌增多,溃疡愈合受抑,从而诱发或加重消化道溃疡的病情。

认识到应激及心理社会因素的作用,对于消化性溃疡的一些特点就不难理解了。比如,溃疡愈合后,在遭受精神刺激时容易复发;相对于胃溃疡,十二指肠患者中,生活工作压力大的中青年人比例较高;情绪色彩较浓的患者单纯药物治疗的长期疗效不佳等等。

那么,由此看来,消化性溃疡的预防与治疗就不应该只停留在生理方面,要制定全面、综合、整体的防治方案,同时充分考虑到应激及心理因素的作用。在经典的“内科药物三联疗法”为主的基础上,强调生活有规律,避免长期、过度的精神紧张、愤怒、焦虑、忧伤等不良情绪的烦扰。曾有人用生物反馈方法控制人的胃酸分泌治疗消化性溃疡,但目前未得到广泛的认同。临床上常用的心理精神干预手段包括:对于应激及心理因素比较明确的患者应配合使用心理治疗,旨在解除发病的诱因;并适当使用抗胆碱类药物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精神安定类药物对抗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必要时可酌情使用抗抑郁剂等。患有消化性溃疡的患者也应该注重自我心理调节,走出负性情绪的困境,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