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2月14日电(记者廖翊)著名硬笔书法家庞中华,13日在北京做了一个主题为“书法、艺术、人生”的演讲。

曾为地质勘探队员的庞中华,虽已年届7旬,但仍身姿矫健、神采沛然,用洪亮的声音侃侃而谈。

讲堂视频播放着庞中华近30年的人生之旅:授课足迹从国内到了世界各地,数度走入联合国总部;“桃李”遍植神州,芬芳中外;授课方式从运笔入手,变成从音乐、弹奏入门;其开发的书写笔,实现了航天员的太空书写……在传统阅读日衰、键盘书写日甚之时,庞中华的学员在扩展,讲堂在扩张,影响在扩大。

“一切来自于悟。”庞中华说。

他悟到什么了?从白居易的《琵琶行》中,他恍然看见“指法”与“笔法”的“通道”;在颜真卿的书法、贝多芬的交响乐中,感受到以线条、韵律传达感情的异曲同工。

于是,他的行走之旅多了一个忠实伴侣——手风琴。庞中华能弹一手好风琴,以其变幻无穷的“指法”,根据对各种书法风格的体悟,用不同弹奏和变奏,表现中国书法的精神内蕴。美国人、德国人、俄罗斯人分别从本民族最熟悉的《新年好》《欢乐颂》《喀秋莎》等旋律的变奏中,感悟到本民族音乐与中国汉字书写的神奇关联,知道了王羲之、颜真卿、褚遂良……庞中华背着手风琴,一再受邀走入联合国总部。

“一个完全不懂外文的我,与一批批完全不懂汉语的外国人,达成了快乐的交流,唤起了他们对中国书法的兴趣。”庞中华展示出联合国官员们练习的一幅幅书法作品,引来惊叹。

“所以,我今天不谈技法,写字太简单。”庞中华说。正是他那一个个充满趣味的人生小故事,给人以“创造力”的深沉思考——

他从小放牛,与泥土为伴;

他做过20年地质勘探队员,与大山相依;

他无家学传承,更无名师指点,“我的老师出生于1600多年前,他叫王羲之,我是他的函授学生”……

然而,正是这看似“放养”的“野生”状态,滋养、茁壮了今天的庞中华。

“比如,我从过去地质队员经历中,感受到探矿与书法、乃至其他事业发展的共性——凡是无人涉及之处,可能就有丰富矿藏。”

类似感悟,多之又多;每到节点,必然浮起。

活法决定书法,乃至事业高度。这决定了他的思路,他的创造,他的创新,他的激情,乃至于他的不老。

(原标题:硬笔书法家庞中华:我的老师是1600多年前的王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