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瑜老师谈《知识分子与社会》一书的书评《那些把世界搞得一团糟的知识分子》(《上海书评》2013年12月8日第6版“书评”)与她之前写的短篇随笔不同,篇幅多了不少,笔调也重了几分。她发来文章的时候,还担心地问了一句:“写这么长,会不会没有人读?”我们的答复是:放心吧!事实证明,这篇书评的风格虽然较之以前确有变化,就像读者@毒书少说的那样,“刘瑜这篇写得有点学术,跟她平常的杂文有点差距,没点耐性可能看不下去”,但读者的反响是热烈的,讨论是踊跃的。比如,有一位读者,就敏锐地捕捉到了这篇文章的一个关键词,“确定性”——

@DaHai_mail:刘瑜《那些把世界搞得一团糟的知识分子》提到的“极权的诱惑来自于确定性的诱惑”值得引起特别注意,人对“确定性”有着天然的依赖,而对“不确定性”有着天然的恐惧,这种人性上的缺陷会让人急于寻求所谓的“终极正确答案”,从而导致偏执、狂热、极权等诸多问题。

而另一位读者,则觉察到了卡尔·波普尔对这篇文章的影响——

@ZLIN1206:好文,怎么感觉刘瑜受卡尔·波普尔影响很深啊,这文章里的诸多观点都让人想起波普尔的《开放社会及其敌人》。

还有的读者,就本文讨论的知识分子问题作了引申——

@红爱鱼Supper_ITer:知识分子是中国人自封的虚荣代号,用以区别下等人的说法,恰恰这也暴露了知识分子的反人性和自我。知识是为了改造世界,追求真理,旧文人总是拿来炫耀自己为目的,于是有了孔乙己。所谓知识分子只是依附一种优势群体为之服务,除了添乱,就是帮助上等人剥削下等人。如何解决?改造知识分子,学学理想国,把知识变成追求真理的工具,做苏格拉底,用生命去实践,勿做孔乙己。

当然,说到知识分子,总归要说说“左”和“右”——

@妥协的智慧: 极端主义的知识分子,包括极左和极右,都把知识用在掩盖事实和混淆视听上,以此维护他们先验选择(或者在中国的情况中经常是被选择)的政治倾向而丧失了基本的人格。遗憾的是,只有极端主义的论调才获得传播。

@踢星星:左右知识分子都太把自己当回事了。做不出那样的功德,也造不出那样的祸害。世界的运转方向,其实与鼓吹无干。

@哈德良回忆录:记得刘瑜说过,对付那些不负责任的西方左派知识分子最好的办法,就是把他们送到他们称赞的时代和地方去过他个一年半载(大意,《送你一颗子弹》)。但是,她没有提到那些整垮了一个地方,逃之夭夭却仍然说好的西方政客和知识分子。

还有的读者各打五十大板,提出把世界搞糟,并不是某一派知识分子的专利——

@理性批判:看到醉钢琴老师在《上海书评》上谈《知识分子与社会》一书,很有趣。不过我想说,“别把世界搞糟”可没有左右之分哦。由于社会科学研究工具没有在过去两百年得到飞跃式发展,所以哪个知识分子都不敢在社科内认为自己的观点在百年后不被人推翻。

@理性批判:搞糟世界的左右都有。(事实上,这个世界上真有简单的左右吗?)可以再多联想到学术精英主义上面去。学术的目的是推进(也有可能是加速倒退)人类社会的发展,无论怎样,人为地割裂学术工作者和普通民众也是不理智的。

从“醉钢琴”这个称呼来看,这位读者,大概从BBS和博客时代开始,就是刘老师的粉丝了,“醉钢琴”,正是那个时候刘老师爱用的网名。不过,要说粉丝,下面这两位才是铁杆——

@野参-Shawn:刘瑜的文笔好。文笔好的人,反应上要快,下笔连贯之余,把下一句脑子里的大白话即时“翻译”成文学语言。得服。

@戴假发的南瓜st:刘瑜的书评吗?写得真是太好了。以理性主义视角批判自由左翼和索维尔的自发秩序,真正的知识分子范。刘瑜的散文也好,小清新风格,配上女生朗诵简直太销魂了。

可见,不管左还是右,知识分子首先要做的,是像王小波说的那样,“把文章写好看了,别的管他妈。”说来也巧,有一位读者就评论道:“前有小波,后有刘瑜。”